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震 《华夏文化》2013,(3):7-10
十八大报告通过三个提倡,提出了由24个字组成的12个价值观。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提倡的基本价值观,但是对于核心价值观而言,在抓住本质的情况下,越是简洁就越有话语的修辞力量。那么,在这些基本的价值观中哪些可以被看作最核心的价值观呢?尽管对此仍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我们在价值观的讨论中也逐渐得到了澄清。我们认为,在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候,不能随意选取一些看起来美好的价值概念。实际上,在当今世界,有许多值得人们珍视的重要价值,但不是所有重要的、美好的价值都能够确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否成为核心价值观,须从历史、现实和理论的角度加以体认。那些不被视为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观,也许并不是因为它们不重要,也不是因为它们不值得珍视,而是因为它们所体现的价值取向是另外层面的问题。一个社会可以有各种各样的价值观,我们也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倡导许许多多不同的价值观,但是核心价值观却应该是特定社会比较稳定的反映这个社会制度本质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关于“有与无”的思考与探索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一个独特而重要的内容,关於“有与无”的观念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核心观念,也对中国的思想文化传统产生了持久的影响力。虽然哲学的视野与思想文化观念的视野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知微”是儒家重要的道德修养思想.因任何事物都由萌动之“几”发展至盛大之“势”,“几,”对事物发展而言,具有先兆性、同时又具有可控性,因此在道德实践中“知微”、也即“观几”,明察善、恶端倪及其背后的意念,采取应对策略也就十分重要;“知微”的具体实现路径是诚意、慎独,即强调心静以明性.儒家“知微”观对现实社会中的个体修身及家庭、学校德育都具有较强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民族走廊”的概念自1979年费孝通先生首先提出后,学术界对概念本身以及与之相关的具体内容的研究尚不充分。作对“民族走廊”的产生、定义及其历史作用和意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依据历史上有关民族活动的情况,结合地理方位,认为“民族走廊”的全国格局,为“二纵三横”的构架,“二纵”即南北纵向的“藏彝走廊”和“土家一苗瑶走廊”,“三横”为东西横向的“壮侗走廊”、“阿尔泰走廊”和“古氐羌走廊”。  相似文献   

5.
6.
孔子“仁学”包含了化忧患意识、化创新理念、化献身精神。孔子为春秋战国之际“礼坏乐崩”而忧虑,把“仁”纳入“礼”,实现由“礼”到“仁”的创造性转化,并为实现“仁”而呼喊,而献身。  相似文献   

7.
<正>《论语·子路》有这么一段记载: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本文试图从这一章入手,结合《论语》有关论述,探讨孔子的贫富观,寻求一些对当今有益的启示。一、"富之"与孔子的为政治国理想上引孔子与冉有的对话,是针对春秋时期卫国具体情况讲的,却体现了孔子的为政治国理想,具有重要意义。大意是,孔子说:"人口已经多起来了!"冉有问,"人口既然多了,该怎么办呢?"孔子说:"让他们富起来。"冉有再  相似文献   

8.
黄玉顺 《寻根》2010,(4):28-34
西方传人的现代大学模式作为一种学制,丧失了某种“大学精神”。这种大学精神就是:居仁由义。这种大学精神乃蕴涵在“大学之道”之中。这种大学之道就是:立德爱人。这种大学之道最初表述在作为儒家“四书”之一的《大学》文本里。诚然,当我们用一个中国古有的词语“大学”去翻译西方的词语“university”并获得普遍认可的时候,这已经表明了两者之间尽管没有等同性,却毕竟存在着某种对应性;但这种对应性其实只是外在的,仅仅意味着,不论古今,所谓“大学”所指的都是教育体制当中在学龄上的最高阶段而已。换句话说,这种对应性并没有涉及大学的某种内在精神——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9.
论“国学”     
近一個時期,具體說自去年夏天以來,“國學”一詞的報刊使用率越來越高了。有的大學正式成立了國學研究院,小學生的國學班時有開辦,互聯網上遴選“國學大師”的舉動如火如茶。因此有人說如今已經出現了“國學熱”。其實九十年代中期也有過一次關於“國學熱”的討論。評估今天的“國學”景况,需要從上世紀九十年代講起。  相似文献   

10.
11.
《中外文化交流》2014,(11):50-51
震动的手机、挥不散的雾霾、阻塞的车流和压抑的大厦视线,20年前我们向往的生活正带给我们排山倒海的焦虑感。社会对单一单溥的价值观的聚焦让人焦虑,而每个人对个体专注力的失焦更加让人焦虑。无规律流动的社会里,我们都是流浪者,不断地在失去秩序并再次寻找秩序……“大声展”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关注新锐设计与艺术的双年展,而走过10年、历经5届的“2014大声展”无疑更加“大声”了。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哲学家以"自得"为体认真理的正途,也以"自得"作为启示门人的基本方法,宋明理学家尤甚。明末大儒刘宗周主张"学以自得",以"自得"为为学之"精要",并以"无所得,故名自得"阐论"自得"之义。他将宋明儒"自得"治学方法贯彻于自己的为学历程,实现对先儒哲学思想的创新诠释。  相似文献   

13.
孔子在《论语》辗转于世俗的朋友父母君臣的人伦关系中,认为"仁"处于核心位置,他的"仁"政理念也是安置在他所构想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塔形社会结构里。《庄子》则一开始就从"人"出发,从人与天地万物的关系出发,放纵"人"的奇思异想。作者对孔子、庄子的哲学思想作出了比较,并结合个人经历对文化发展作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14.
<正>据新华社2013年11月17日电,美国联邦调查局警示,关联国际黑客团体"匿名者"的人员过去将近一年对美国政府发动大规模入侵,秘密侵入包括军方在内多个政府机构的电脑系统,窃走敏感信息。黑客利用奥多比系统软件(Adobe Systems)公司软件的漏洞,侵入政府机构电脑,然后在许多电脑留下"后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认识的逐渐深入.兴起了许多热潮。人们越来越重视文化生活对现实的补充和调节功能.反映了人们对传统的态度逐渐回归理性。在弘扬民族精神、构建民族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如何保持自身特色。同时和谐地融入世界文化大家庭中.成为大家关心的重大问题。在这些潮流中,国内的“国学热”.国外的“汉学热”尤为令人瞩目。  相似文献   

16.
“道”,一般作“说”之义。当然,“道”也有些非常规义,如《唐五代语言词典》“道”条: ①是。白居易《览卢子蒙旧诗多与微之唱和因题卷后》诗:“今日逢君开旧卷,卷中多道赠微之。”又《南湖早春》诗:“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②知晓,料想。……  相似文献   

17.
18.
范子烨 《中国文化》2014,(2):100-101
拙文《曹丕〈典论·论文〉“齐气”发覆》在《中国文化》2013年春季号(第37期)刊发後受到一些研究者的关注,拙文主要列举了引用曹丕《典论》原书的以《三国志》裴松之注为核心的九条材料,并参以《文心雕龙》之内证以考定通行《文选》各本曹丕《典论·论文》“徐干时有齐气”之“齐气”乃“逸气”之讹。  相似文献   

19.
曹丕“不朽论”所思所言的核心问题,是面临必死的预期,赋家创作对必死命运的拯救而言有何价值。曹丕就此问题展开了他关于必死和永生的价值之思,以及赋文写作何以是对赋家必死命运的审美救赎的思考。曹丕同时探讨了不朽对于赋家而言的有效性问题,他将赋文话语阐释为由人类社会公共话语和作者一己私语共构的复调性文学话语。曹丕的文“不朽论”开启了赋的死亡美学思想之路,促进了赋的死亡主题在创作实践活动中的丰富与深化。  相似文献   

20.
舒芜 《中国文化》2009,(1):87-89
重看邵燕祥先生文集《捕捉那蝴蝶》,中有《说“没意思”》一篇,这个题目就使我一惊:“没意思”三个字,不是亡友荒芜最后岁月里经常挂在口头,好象一个大黑洞,否定了一切的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