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调查发现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我国的就业问题,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通过对111名高校教师以及331名企业工作者的问卷调查,深入探究在高校教师和企业雇主视角下大学生就业能力各要素重要性及现状水平差异。经过研究发现教师在大学生就业能力各要素重要性认识上发生转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不足以及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等结论;对此提出加强对大学生"软实力"的培养、高校应发展长期合作的企业伙伴,定期给予学生实践锻炼以及提高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等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曹菊案作为"中国就业性别歧视第一案"的和解结案,是就业性别歧视现象研究和实践的重大成功,但违背大学生就业公平权的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现象依然存在。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有诸如大学生个人、用人单位、学校、法制等多个方面。这些就业性别歧视现象严重侵害了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的就业公平权。因此,对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性别歧视现象及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反性别歧视对策的研究显得具有特别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根据造成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的原因,按照先天和后天因素对大学生就业能力进行分类,可以探究大学生个人、社会、高校、家庭和特殊时期及事件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家庭资源和所读学校等因素也是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经验和做法,倡导以大学生个人为主体,备方联动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模式和思路.  相似文献   

4.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大学生就业道德素质不高,而导致就业道德素质不高的原因主要有社会环境的影响、学校重视不够、家庭教育的偏差以及大学生个人弱化道德要求。因此,高等学校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曹菊案作为"中国就业性别歧视第一案"的和解结案,是就业性别歧视现象研究和实践的重大成功,但违背大学生就业公平权的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现象依然存在。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有诸如大学生个人、用人单位、学校、法制等多个方面。这些就业性别歧视现象严重侵害了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的就业公平权。因此,对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性别歧视现象及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反性别歧视对策的研究显得具有特别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被就业"是某些高校为了提高就业率,采取虚设就业单位、冒充学生签名或逼迫学生签名等方式在就业协议书上进行造假的行为,它的出现给倍受关注的大学生就业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而当前大学生就业管理中存在的考核标准不科学、评价方式不恰当、就业责任不清楚等问题和缺陷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解决这一问题应从健全和完善大学生就业机制入手,通过对大学生就业的责任追究、评价考核、监督监管、问题回应等方面的修改和调整,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7.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就业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就业问题也日益突显。其中,大学生就业诚信问题越来越被社会所关注。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就业失信现象及主要原因的分析,提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失信现象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现如今,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大学生就业难,难于上青天"这个现象普遍存在。而造就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受社会多方面的影响,比如大众化的传统教育模式所影响,或者是社会环境的影响,又或者是大学生好高骛远想法的影响。总之,想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就要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就业市场模式,改变大学生自身的择业标准。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而且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原因较多,本文从政府、用人单位、学校、个人四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当前,在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背后,隐藏更多的是大学生就业不公平的问题.必须正确认识大学生就业不公平现象,认真分析就业不公平所造成的影响,通过加强就业认知教育,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强化就业服务与指导,以创业带动就业,最大程度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探索实现大学生就业公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大学生和谐就业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探讨了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中的不和谐现象,剖析造成这些不和谐现象的主客观原因,并从政府、学校和大学生三个方面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状况下衍生出的“慢就业”现象逐渐引起社会关注。目前关于“慢就业”的概念尚未形成定论,但其特征较为明显,“慢就业”的形成有高校、家庭、社会和个人等多方面原因,而深层原因是就业供需双方的诸多不匹配,因此提出以精准就业的方式破解“慢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建设和大学生就业工作是相互联系、彼此影响的关系.文章在和谐社会视角下分析大学生就业工作存在的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意愿与现实不符、就业结构性矛盾等"不和谐现象",从分析"不和谐现象"存在的原因出发,以因溯果,提出了促进大学生"和谐就业"的具体措施,指出必须从社会、学校和学生等三个层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4.
通过问卷调查,可以了解大学生焦虑、抑郁水平与预见就业风险认知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焦虑总分与风险的"重要性"负相关显著,与风险的"时效性"和"不可控性"正相关显著,与"就业市场竞争风险"因子、"职业发展前景风险"因子正相关显著,在"重要性"、"时效性"和"不可控性"以及"就业市场竞争风险"因子、"职业发展前景风险"因子,高低焦虑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抑郁总分与风险的"重要性"负相关显著,与风险的"时效性"和"不可控性"正相关显著,与"职业发展前景风险"因子正相关显著。在"重要性"、"不可控性"以及"职业自我认识风险"因子、"职业发展前景风险"因子,高低抑郁水平者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的焦虑、抑郁水平是影响其就业风险认知的重要情绪变量。  相似文献   

15.
人力资本理论及相关研究表明,就业人力资本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关键因素。运用自编甘肃省大学生就业人力资本调查问卷,对分层随机抽取的2987名甘肃省在校大学生的就业人力资本从就业意识、就业能力和就业精神三个维度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其就业人力资本总体接近一般水平,其中就业能力维度得分均值相对较高,就业意识和就业精神维度得分均值相对较低。基于调查结果,从大学生就业工作主体责任方高校层面提出相应建议,进而提升甘肃省大学生就业人力资本,助力毕业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6.
运用CSSCI数据库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的关键词标引次数及高被引论著进行分析,可以发现2001-2008年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主要集中在就业指导和就业教育、就业能力和人力资本等对方面.研究者的视线逐渐回归到高等教育的主体——学生个人身上,而且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已由定性向定量转变.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持续关注和研究也产...  相似文献   

17.
随着连续几年的高校扩招,毕业生数量成倍增加,大学生就业成了影响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也是影响社会人才合理安置、使用,关系社会稳定和发展的热点问题之一,已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但是,在目前的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由于毕业生个人、用人单位及学校等方面原因,存在许多不健康现象,须认真分析,强化诚信意识,不断优化和完善就业机制,维护就业市场的正常秩序,保证大学生就业工作顺利进行.这里笔者仅就在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几种不良现象做以下归纳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问题为导向分析当前大学生"慢就业"的影响及成因,从大学生就业观教育角度,探索改变当前大学生"慢就业"现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大学毕业生生就业难的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从产业结构与就业弹性的视角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的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存在严重失衡,但作为大学生就业主渠道的第三产业却发展不足,所占比例较小,因此这将从客观上限制对大学生的需求,对大学生就业造成消极的影响;在我国总体就业弹性系数的持续走低的背景下,2004年以后第三产业就业弹性系数的降低,也在事实上导致了对大学生的需求减少。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大学生和谐就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应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出发,探讨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中的不和谐现象,剖析造成这些不和谐现象的主客观原因,以寻求营造大学生和谐就业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