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思维科学认为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 ,没有问题 ,思维就成为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学贵生疑 ,有疑才有思 ,有思才有问 ,有问才有悟 ,有悟才有新。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发展求异思维 ,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开展探究式教学是现代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其核心是通过探究式教学使学生能动地获取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认为在中学科学课堂中开展探究式教学,要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质疑;要营造融洽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思疑;要开展实践探究,引导学生解疑;要提出新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  相似文献   

3.
古人云:“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现代心理学家也认为,疑是思维之火花,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结束。我们培养的是跨世纪的创造型人才,所以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独立的质疑能力,让学生在质疑中发展思维,个性飞扬。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中,质疑问难是激发兴趣、启发思维、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读书能力的有效途径。它是一种开放性、多向性的师生交流活动,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创新精神最强有力的证明。一、引导学生“生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亚里士多德认为“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有疑而思,有思而悟。学生有了质疑问难的方法和习惯,就具备了发挥主体作用的先机。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疑问时,原有的知识经验与新接受的信息发生了矛盾,在心理上就会出现一种力求统一矛盾,使心理状态趋于平衡的要求,促进了思维的展开,一旦这…  相似文献   

5.
李晾 《考试周刊》2010,(56):71-72
所谓设疑.就是把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用问题的形式提出来,让学生去思考。宋朝朱熹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即问题。有经验的教师都非常重视设置问题,创设问题情境,以疑引思,以思解疑,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设疑可根据学生认识发展规律、知识的内在联系,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教师在编制这些问题时,要多动脑筋,尽量编得生动有趣,使学生一听到问题,就都想一试锋芒。  相似文献   

6.
以疑启思,寓思于疑——谈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疑”与“思”是一个矛盾统一体.学贵有疑.以疑启思.在教学中,如果学生产生疑问,那将有助于通过释疑解惑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学生学习从疑问开始,教师教学则应该从设疑、激疑开始.本文试图探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通过疑惑启发学生思维,提高思维能力,并以此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7.
李娟 《安徽教育论坛》2004,(1):54-54,46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有创新,才会有发展”。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教学中,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质疑的方式有:向书本问、向老师问、向学生问。明确提问不仅仅是教师的权利,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利,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  相似文献   

8.
现代英语教学要求精讲多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如何才能做到这些呢?我认为在备课中“设疑”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途径。“设疑”,就是用问题、设疑、激疑的方式来设计课堂教学的过程。这种教学设计的特点在于:使学生以发现问题的姿态来学习新知识,使学生的外向动机向内向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学观认为,知识的学习不再是唯一的目的,而是手段,是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思考过程,启发学生根据形势的发展.探究历史发展的规律.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创新,标新立异。  相似文献   

10.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明代学者陈献章也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充分证明了“质疑”的重要性。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实施“质疑”的方法,以疑引思,以思解疑,由浅入深,由此及彼来理解抽象理论,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较好教学效果。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心理学家认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既问题,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一个乐学善…  相似文献   

11.
心理学家认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宋朝朱熹也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即问题。有经验的教师都非常重视设置问题,创设问题情境,以疑引思,以思解疑,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设疑可根据学生认识发展规律、知识的内在联系,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设疑之于教学,犹如清  相似文献   

12.
厉功园 《考试周刊》2012,(60):45-46
问题是数学的灵魂.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较高质量的思维。数学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知数学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令人疑惑难解的数学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情绪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人们积极思维,不断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是现代教学所提倡的优良学习方式。新课标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往往是在问题中生成,在问题中发展,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自己思考、解答,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对高中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学贵有疑。激疑促思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教师应抓住所要研究的问题的导入环节,通过各种方式启发诱导学生质疑问难,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物理教学中有哪些激疑促思的方法呢? 1、在分析比较中激疑比较,是思维的基本方式,也是一切理解的基础。在分析比较中激疑,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例如在讲述电磁感应现象一课时,对感生电流产生的条件这个问题学生在初  相似文献   

14.
宋代哲学家朱熹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现代心理学家也认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设置教学问题,要根据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和知识的内在联系,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激发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探索求知的欲望。设疑之于教学,  相似文献   

15.
一、以疑激思疑是创新的基础。任何思都是从疑开始的,并靠疑来推动思。因此,在教学中创设一种开放的富有意义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激发探究问题的意识,产生认识冲突,并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参与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在参与中,才会有创新,才会激起学生创新思维的浪花。如在学习凸透镜一课时,我让学生观察各类镜子,在观察过程中找出凸透镜与其他镜子的不同点,从而使学生形成对凸透镜的直观表象,在此基础上,我  相似文献   

16.
有效教学是新课改所提出的重要教学理念。有效教学建立在学生主体参与、主动思考的基础之上。问题教学法以问题为主线来展开教学,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引起学生主体参与,使学生在积极的思考与思维下来不断提出问题与分析问题,这正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语文教学中,我尝试置疑---思疑---质疑---释疑四步问题教学法,在此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7.
在制图课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包括创设问题情境、直观情境、实践情境、愉快情境,使学生疑中生思、睹物引思、练中发思、乐中激思.  相似文献   

18.
正教学情境创设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结合教材内容,紧扣教学目标,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的场景或氛围,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开启思维。它不仅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知识、掌握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有效的情境要能够让学生"触景生思"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起他们更多的联想,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一、设疑导思,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贵有疑,小疑则  相似文献   

19.
“思考问题的能力”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具有可持续发展性质的基本素质,不少教育家认为,21世纪的小学数学更多地应是一门学习思考的学问,现代教学论也认为:数学教学实质上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没有思维,就谈不上数学教学,更谈不上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基础知识和训练技巧的同时,通过看、想、说、做等,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1.设疑激思,训练求巧设疑,指的是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动机。教师有意识地将“疑”设在学生学习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之中,如创设…  相似文献   

20.
现代思维科学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思维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贵生疑。有疑才有思,有思才有问,有问才有悟,有悟才有新。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发展求异思维,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意识该如何培养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