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材单元”走向“大意义整体教学”,是让学生学会“结构化地学”,是提高教师教和学生学效能的重要路径。本文以“跨二、三年级整合图形的认识和测量”为例,说明如何构建一个“大意义整体”的课程并实施相应的教学。  相似文献   

2.
以必修内容“原子结构”为例,讨论了课堂由知识型向素养型转变的三个变化要求:教学内容的选择从教材经验转向课程标准,知识技能的学习从讲授训练转向问题探究,教学行为的实施从重教轻学少评转向教、学、评一体化。  相似文献   

3.
教学指的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而教师的“教”又是短暂的,有限的;学生的“学”却是长久的,无限的。所以,陶行知先生指出:“好的先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要教学生“会学”;不仅要研究怎样教,更要研究怎样学。语文教师是这样,数学教师也应该是这样。 现以“商不变性质”的教学为例,谈谈具体做法。 1、感知新材料,明确“学什么”和“教什么”,克服小学生学习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1)学生口算下面各题,得出感性材料。 6÷3=(2) 60÷30=(2) 600÷300=(2) 6000÷3000=(2) (2)学生观察以上各题,提出一个“为什么”。 (3)教师指出:为什么被除数和除数都变了,而商却不变呢?现在我们就一步一步来研究其中的奥秘。 2、研究新教材,注意“怎么学”和“怎么教”,克服教师只重知识传授,忽视学法指导的不良倾向。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重点问题。 ①“从上往下可以看到,6和3同时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商还是2。”——从上往下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教材的使用呈现出与旧课程不同的理念,这就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用教材教”理念的提倡,意在提醒教师,教材不是“圣经”“法典”,而是教学所凭借的资源,因此理应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要立足“一切为了学生”的出发点,依据新课程标准,根据“教”和“学”的实际,灵活处理教材。当然,“用教材教”关键是“用”,  相似文献   

5.
“读写例话”标明了每册课文中读写训练的重点项目,使每组课文由重点讲读课文到阅读课文,独立阅读课文在“例话”的统辖下,形成一个整体。 “读写例话”是通过举例说明来指导学生怎样阅读和写作的课文。由于“读写例话”一般是以各组首篇课文为例来阐明读写规律和方法的,而且又安排在几篇课文之后,因此,如果按课文编排顺序教,一定要返回来对照前面的课文,这样势必要走迂回路,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我们改变了一贯采用的循序教法模式,将教材原定的编排顺序作了调整,即将每组教材的“读写例话”安排在重点讲读课文的后面先教,教学顺序为:课文→例话(教规律、学方法)→阅读课文  相似文献   

6.
现实中数学教学存在很多诸如“授人以鱼”或只“授人以渔”的“病态课堂”,这是导致数学教学“教师累、学生苦、教学低效”的主要根源。通过经验总结、理论思辨和课例研究,树立“以学为本、先学后教、因学施教、教服务学”的教学思想,用活教材、用好学生、用对教师,践行“授人以鱼”的同时“授人以渔”和“授人以欲”的数学教学,是改善数学教学、提升数学教学有效性的一个可行想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7.
指向“教、学、评”一体化的逆向教学设计应该如何操作和把握,以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教学为例进行实践探索。厘清高中化学必修与选择性必修模块“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课程标准内容要求的差异,比较现行高中化学三种版本必修教材“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编排的异同。基于教师的学科理解,根据逆向教学设计范式,提炼“教、学、评”一体化的逆向教学设计框架的三个维度,为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教 材 是“ 金 科 玉 律 ”,是“ 范 本 ”,是“ 载体 ”,是“ 例 子 ”,是“ 材 料 ”…… 受 不 同 教 育 思想 、教育观念的 影响,人们 对教材 的认识 、理 解全然 不 同;教 材 的使 用 则 更 有 天壤 之 别 ,传 统 做 法是“教教材”,现 代课 程论主 张“用 教材教 ”。本文 试 图 对 新 理念 下 教 师如 何 创 造 性 地使 用 教 材谈一些浅见。 一、变“复习铺垫”为“创设情境” 现 行教 材 ( 以人 教版 小 学 数学 为 例 ,以 下同 )在新 课教 学前 ,大 多安 排 了复 习 铺垫 这一 环节 ,其 内容一般 是与本课新 知密切 相关 的旧…  相似文献   

9.
“教、学、做”一体化是当前我国高职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但其在实施中遇到了教材的困境。分析了相对于教材,学材更符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需要,更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出学材的开发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内容与组织体现工作过程系统化;结构体现层次化、立体化;编写中体现校企合作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教材观是教师只依赖于课本进行教学,书上写什么,教师就教什么;书上没写的,教师就不敢教;书上写了的,教师不敢不教。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越来越深人人心。老师们也认识到,教材只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路、一个依据和一些范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不仅要做教材的使用者,更应成为教材的重组者、开发者,使教材更好地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  相似文献   

11.
邓庭艳 《考试周刊》2023,(10):21-24
用“一体”的思想,以统编语文教材八上第四单元教学内容为单位,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以单元主题统领教读课的“教”与“学”、自读课的“导”与“学”、课外阅读的“内容选择”与“成果呈现”,使学生在教读课中学“法”,在自读课中得“法”,在课外阅读中用“法”,实现阅读能力的获得、运用与迁移。  相似文献   

12.
如何处理教材与学生的关系,是决定着教师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关键。教学效果不佳,多为“教教材”;教学效果好,多为“用教材教”。  相似文献   

13.
“先学后教”的要义在于学不仅先于教且决定着教,教必须服从于学且服务于学。以此理念为指导,教师面对小学代数的起始课“用字母表示数”时,吃透教材———精当选取内容;导学先行———了解学生学情;磨课践行———演绎认知过程;评议反思———提升教学水平,就能让学生理解:字母式既可以表示一个数,又可以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实现认知上的飞跃,同时促进教师教材解读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教材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不同的处理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教材观。一般人认为,把教材当作知识的载体,师生注重学教材,这种方式被理解为“教教材”。在新课程改革的引领下,一部分学者提出“用教材教”,强调教材的示范功能。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这种观念上的变革,既是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语文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5.
以沪教版新教材“细胞的结构”单元学历案学习过程设计为例,基于“教-学-评”一致性从资源与建议、单元导学、课中学习及单元总结等四个方面,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对学生的评价三因素有机结合,概述在“双新”背景下如何基于“教-学-评”一致性设计高中生物单元学历案中的学习过程,从而实现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16.
教师、学生、教材是组成教学结构的三大要素,教材是中介,在“教”与“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语文教学来说,“大语文观”的提出,跳出了语文教育自身的视野,以人本主义、发展哲学为先导,大力倡导提升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综合性、信息度,倡导把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与实践体验等紧密结合起来。这些先进的教学思想落实在操作上,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主动、生动、互动的效果。其重要的标志是教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学生不再是“学”课本,而是用课本“学”。这是课堂教学从“掌握型”走向“创新型”的一个标志。1…  相似文献   

17.
通过深入研习课程标准,研读教材、教参,研究学法、教法,明了“学什么”,明确“如何教”,明晰“怎样评”,凸显以学定教、为学而教、以教促学的主张,找寻促进学生学得主动、生动、活泼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周兵 《科学课》2009,(4):12-13
传统的教材观是教师只依赖于课本进行教学,书上写什么,教师就教什么;书上没写的,教师就不敢教;书上写了的,教师不敢不教。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越来越深人人心。老师们也认识到,教材只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路、一个依据和一些范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不仅要做教材的使用者,更应成为教材的重组者、开发者,使教材更好地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下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要以教材为中介,教材把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教材的编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20.
丁霞 《英语教师》2024,(3):153-156
阐释“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分析在初中英语课堂中开展“教、学、评”一体化实践的意义。以仁爱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Unit 5 Topic 1 Section C Reading为例,探讨“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提出教师应分析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围绕目标,设计教学环节,在教学中灵活、机动、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堂评价,确保“教、学、评”一体化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