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读报札记     
报纸是办给广大读者看的,报纸编辑部在编排每一期报纸的时候,都应处处为读者着想。不仅要尽可能多地给读者以新鲜的有意义的东西,而且要主动地帮助读者解决在阅读报纸时所遇到的种种疑难问题,引导读者正确地深入地理解报纸上所反映的国内外政  相似文献   

2.
读报札记     
亦得 《今传媒》2007,(3):30-30
一条迟到的新闻 这是一条令人悲痛、遗憾的新闻.说其悲痛、,遗憾,是因为来得太迟了,迟得再也无法挽救. 报道说,陕西省吴起县吴旗镇镇长苏元斌,因长期积劳成疾,年仅37岁便英年早逝,用生命铸造了一座"爱民丰碑"(见2006年9月19日<华商报>A10版).  相似文献   

3.
读报札记     
报纸、电视、电台纷纷扩版,成为时尚。人们最欢迎的是什么?“是新闻……如果这些新闻媒介不着意扩大和丰富新闻,单讲吃穿玩乐,尽管‘贴近生活’,也是贴近不到精神和‘灵魂’的,人们也是缺乏阅读热情的。”  相似文献   

4.
读报札记     
董治顺 《今传媒》2007,(10):39-39
好一个"合股订报" 2007年6月13日《中国新闻出版报》第2版有一篇文章,题目叫《农民合伙订报值得效仿》,讲的是河北省农村的两件新鲜事:一件是肃宁县袁佐村有7户农民,每户拿出100多元,订了近10种报刊;一件是邯郸市馆陶县赵寨村有6户蔬菜专业户,平摊报款,订了5份报纸.用农民的话说,合伙订报,出一份钱,看多种报,经济划算.  相似文献   

5.
读报札记     
职业习惯使然,读报成了嗜好。在岗时上班的任务之一就是读报,退岗后在家又自费订有20多种报纸可供浏览。以获取信息为主,不细读,偶有“发现”,随手写来,遂成一些断断续续的文字。“讨论专业户”许多报纸常常弄些出题作文的点子,就某一社会现象提请读者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6.
读报札记     
白纸黑字,黑白分明,看来十分清爽醒目。可是有的报刊大概是出于美化版面的想法,把字印在灰色网模底上,结果缩小了黑白反差,看起来非常吃力。大白天,光线强还勉强可以看下去;夜晚灯光弱,读来就费劲了。特别是老人,更怕读这种灰底文章。把白色弄成灰色就能美化版面吗?我看不见得。灰色底作衬,好像新衣服补了块旧疤,犹如白净的脸上贴了张黑膏药,有什么好看的?美化版面的  相似文献   

7.
这则新华社电稿不应漏登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不久前刊登了新华社1月8日发的1条电稿,说高院日前出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的单纯事实消息属于著作权法第五条(二)项规定的时事新闻。传播报道他人采编的时事新闻,应当注明出处”。它表明时事新闻的使用第一次纳入了司法规范的范畴。  相似文献   

8.
戈应 《报刊之友》2003,(2):65-65
  相似文献   

9.
增加副刊的革命气息报纸上的副刊有着很悠久的历史,注重副刊是我国报纸的一个传统。有位新闻工作的前辈曾经说过:办好副刊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副刊不仅是读者的消遣品,更重要的它是向读者进行政治教育的工具,要有趣味,又要有政治性。办好了各报的副刊,等于办好了许多杂志。办好副刊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往往不是失之于太“杂”,就是失之于太“文”。从目前一些报纸的副刊看来,文人写的文艺性的东西似乎占有相当大的数量。副刊刊登文艺性的东西,是十分需要的,是为广大读者所欢迎的。因为读者每天读了国内外政治新闻、国内经济建设的报道,以及理论学术文章以后,还喜欢看一点有兴趣的文艺性的东西。这个任务自然要由副刊来承担了。但是,如果文艺性的东西太多  相似文献   

10.
在同一个院子里,住着几位职务各异,但志趣相近的同志,有的曾经作过多年的新闻工作,有的现在还是报纸的业余作者或评报员,大家的共同特点是对报纸工作都有着浓厚的感情和兴趣。每天于工作之余,总喜欢就当天的报纸议论几句。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从形式到内容,从漫画到图片,从标题到标点符号,几乎无所不谈。我这个好事者,有时候便顺手将这些意见摘要记在小纸片上,丢进了抽屉里。天长日久,日积月累,小纸片已经积攒了不少,今日翻出,感到其中有些意见对于报纸工作者来说,或许还有些参考价值。因此,暂且挑选一些,稍加整理,分作两组,发表在这里。  相似文献   

11.
《读者来信》和《答读者》近来报纸上的读者来信又增多起来了,许多报纸都辟了专栏刊登读者来信。这是一个好现象,说明我们的报纸进一步加强了同群众的联系。翻开一些报纸的《读者来信》专栏加以比较,就会发现其中好像有一个为大家所共同遵循的格式。从  相似文献   

12.
生活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代,每天睁开眼睛,便有一堆新事物新问题出现在面前。每一个革命干部,每一个社会主义建设的参加者,都如饥似渴地感到知识的需要。因为,具有丰富的知识是做  相似文献   

13.
14.
说好话的新闻 寒舍附近新建一休闲街,某报做了报道。因是居住地新闻,看得倒也仔细。从短讯中读到这样一句:“赏心悦目的绿化点缀其间”,让我愣了一下。因为在这条百米左右的休闲街上,缺少的恰恰是“赏心悦目的绿化”。整条街面,除了摆放着几枝盆栽灌木,无一植种绿树,记者所描说的,  相似文献   

15.
(一) 少用“基本情况是好的”这样的套话 《西安晚报》8月29日一版刊登一则消息《2010年用地指标被超前“消费”》,副题是《栗战书要求对严重违法用地案件追究领导责任》,主要报道了西安市寅吃卯粮,今年8月就用完了省上下达的1997年至2010年用地指标,受到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栗战书严肃批评的新闻事实。 不能依法保护耕地是当前国民经济建设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西安晚报》这篇报道,依据市  相似文献   

16.
严实 《今传媒》2003,(4):73-75
制作标题不能本末倒置 “非典”病毒源自何方,是防治“非典”疫情的一个瓶颈问题。最近,农业部动物冠状病毒疫源调查组通过对59种动物共1700份动物样品基因序列的推测,证实“非典”病毒来自蝙蝠、猴子、果子狸和蛇等野生动物。尽管冠状病毒在家养动物和宠物中有很多种,但其并非“非典”的病源。这则消息,新华社5月24日向全国发了通稿,其主题十分明确:“非典”病毒来自野生动物。  相似文献   

17.
“依法严厉打击”? 读一些政法新闻,经常读到“依法严厉打击”一类的字眼,这类字眼有时甚至出现在一些司法机关的正式公开文本中。对此笔者一直不以为然,但三言两语又难以说清。近读《中国青年报》的一则短评,才得以了然。原文找不到了,但大意还记得:按照法律规定,犯了什么罪,就定什么罪,犯了多大罪,就判什么刑,这就是“依法”。在“依法”的层面上打击,本不存在“严厉”问题,一  相似文献   

18.
陶铸同志三年前写的《松树的风格》一文,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好散文,作者用松树来比喻崇高品质,阐明共产主义风格的一些重要特点,给人的感受特别亲切深刻。此后,三年多来,在全国各地的报刊上,发表过许多类似的文章——运用比喻或象征的艺术手法写成的礼赞。自然,其中也不乏佳作。但也不能忽视这样  相似文献   

19.
人民日报曾刊载一篇短文《把便民放在第一位》,是由买到带四把钥匙的锁头有感而发的。文中赞扬“生产者能够想消费者之所想,知消费者之所需”。这对各行各业的工作都有启发。办报的,应当想读者之所想,知读者之所需,把读者放在第一位。这里,联系编辑工作谈几点:  相似文献   

20.
飞禽与走兽是我们的朋友。现在人们爱护动物的意识在不断增强,这与报纸的大力宣传是分不开的。但是一些报纸在宣传报道中也常犯粗心大意的毛病,往往将一些动物的名称弄错,这是很不应该的。这样的差错尤其会给青少年对动物名称的认识造成混乱,现举几份大报的例子为证。一、“桂林漓江水质长年保持二类水质标准……一度濒临灭绝的野措(鱼鹰)又繁衍开来。”(人民日报1998年6月川日四版图片说明)这里的“经激”实为“鹤激”之误。一燕”与“葛”组合成“率甚”鸟名,即“白经”,它是与前者截然不同的另一种鸟。在字形上,前者为左右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