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教育技术》2018,(2):40-46
双一流大学建设为教育技术学科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要建设教育技术一流学科应以世界一流学科评价指标为依据。文章首先梳理了目前国内外影响较大的六个一流学科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解释结构模型法分析了其层级逻辑结构,据此构建出教育技术一流学科建设路线图,最后结合当前我国教育技术学科发展现状进行了详细解读说明。希望文章的研究能为新时代我国教育技术一流学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一流学科是一流大学建设的核心与灵魂,但由于历史传统和体制机制原因,一流学科建设在制度逻辑层面还有诸多误区,这些病症与建设一流学科的目标背道而驰。为此,学科建设的制度逻辑亟需做整体转型:要尊重和保护高校的自主权;学术评价上应该重视质量导向和内涵建设;统筹安排科研与育人、科研与服务等多种关系;关注教师专业发展,完善本土人才培养与激励制度。只有真正改革,才能实现学科制度逻辑转型升级的目标,才能实现"双一流"建设的伟大使命。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照湖南省"双一流"建设实施方案提出的目标和任务,结合第四轮学科评估、ESI等第三方数据和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情况,对湖南一流学科建设现状进行分析。推进湖南一流学科建设,要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完善支持政策,强化团队建设,凝练优势特色。  相似文献   

4.
学科建设是大学的核心工作,是立校之本,建设一流大学必须建设一流的学科。在分析世界一流大学的学科建设经验及国际学科排名指标的基础上,提出建设一流学科的6个主要路径:明确教师科研定位,提高科研创新能力;选拔优秀学科带头人,打造高水平创新团队;对接社会重大需求,提高服务功能及学科声誉;推进学科交叉,培育新的学科生长点;发展特色学科,形成学科高峰;加强学科软实力建设,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基于"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建设学科名单以及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的结果,分析财经类学科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财经类高校的主要任务是建设和冲击世界一流学科。财经类高校要想在学科建设上取得突破,必须坚持特色化办学道路,以构建一流经管类学科群为目标,建设财经国际一流高端智库,实施国际化学科特区建设,引进和培育财经领军人才,积极谋划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从而加快财经类高校迈向世界一流特色财经学科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6.
一流学科建设研究中人们较多考虑外在的组织框架构成、要素投入和评价体系建构,而对学科发展的精神内核关注不足,对学科文化建设研究不够,在一流学科建设实践中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建设一流学科,需重视学科传统、内在品质的积累,培育底蕴深厚的学科文化,着力营造特色鲜明的学科文化氛围。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科凝聚精神内核,亦有利于推动学科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控制科学是以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作为其方法论基础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呈现出实践性、时代性、系统性和交叉性等特征。本文通过分析国内高校重点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情况,探讨我校建设一流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双一流"建设的提出,推动了大学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发展的结构优化,提升了科学公信力和强化了科学理念指导,有助于优势特色学科与特色专业的共进建设。结合一流学科建设任务,大学优势特色学科的确定要突出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注重一流师资队伍建设、突出科研原创性水平、体现文化传承与创新、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服务社会和满足国家需求。综合来看,要抓好内涵建设、调适行动逻辑、重视成果培育、强化平台建设,以此从多维层面考量发展理路,最终实现一流学科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9.
在一流学科建设中,我国高校对西方名校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路径依赖。坚持走中国特色学科建设之路,探索学科建设的中国经验、中国思维、中国道路,是导正我国一流学科建设航向的客观要求,是中国高校学科治理成功的标志。中国特色一流学科建设的根本旨归是助推我国学科建设迈向“三化”——自主化、本土化与世界化,努力开创出一条自主推进、扎根本土、面向世界的一流学科建设之道。该建设道路主要有四条具体路径:国家统领,走内生自主的建设之路;育人优先,走人才强学的长效之路;产学融合,走创新创业的学科知识激活之路;整体推进,走综合、协调、可持续的学科系统建设之路。在新时代,发掘、坚守、弘扬这些“特色”是我国一流学科永葆本色、走出低谷、走向巅峰的国家方略。具体而言,中国特色一流学科建设应转向“守中望西”的学科建设立场,设计“中体西用”的学科建设方案,促进世界一流学科公共核心指标的特化。  相似文献   

10.
2016年10月下旬,"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层论坛"在南京举行。与会代表紧紧围绕"大学一流学科建设"主题,着重就一流学科的内涵、标准,一流学科建设的主体、影响因素、发展路径与思路,一流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双一流"建设的关系以及国内外相关经验介绍与比较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研讨。  相似文献   

11.
艺术类学科有其自身特有的建设规律。本文从分析艺术类一流学科建设的时代背景入手,对五个构成要素和主要管理问题进行了剖析和阐述,希望能引起各相关高校对艺术类学科的重视和更多关注,持续并深入探索新时代艺术类一流学科建设和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根据综合性大学农学学科建设的基础,从实施一流学科建设工程、推进人才汇聚培养计划、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施科研品质提升工程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建设一流学科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分析现有良好的学科基础、完善的动态机制和科学的学科绩效评价体系为地方行业特色型高校建设一流学科提供的发展机遇。围绕一流学科建设实施路径,以海洋水产类地方高校为例,提出了地方行业特色型高校一流学科建设的“3522”发展战略和具体建设措施,为地方行业特色型高校一流学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围绕国家"双一流"建设方案,西部省(市、自治区)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计划。作为地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水平欠发达地区的西部高校,其学科整体竞争力欠缺,学科建设水平相对薄弱。面对国家一流学科建设的宏伟目标,西部高校是选择"冷漠无视"还是"乘势而为"。本文通过对西部高校学科建设发展历程的梳理、一流学科建设的可行性和操作性分析,提出了结合地域自然环境特色、社会文化特色和经济技术特色的西部高校一流学科建设的路径选择,为西部高校一流学科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认为培养高质量研究生是一流学科建设的核心旨归,开展高水平科研是一流学科建设的源泉所在,二者在一流学科建设中居于核心地位。指出高质量研究生培养与高水平科研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它们共同推动一流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为促进研究生培养与高水平科研的结合,提出在一流学科建设中应确立与高水平科研相结合的研究生培养理念,建设高水平的研究生导师队伍,支持研究生的高水平科研实践,营造浓厚的学术交流氛围。  相似文献   

16.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在当下推进“双一流”建设中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示范性。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科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在其发展进程中,主要采取了如下几方面的重要举措:推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努力构建良好的学科领域生态;搭建“学院+科研基地”支撑平台,不断创新学科组织结构;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一流创新人才;全方位推进学科建设国际化,持续提升国际学术影响力。该学科的发展轨迹和主要举措表明,加快高校一流学科建设,通过学科交叉创新学科领域是关键引领,学院科研基地二元协同是重要支撑,培养一流创新人才是首要职能,全方位国际化是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和时代主题。从“职能维—创新维”的角度分析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逻辑关系,从职能维度探讨建设过程中的职能耦合逻辑关系,从创新维度探讨建设过程中的互利共生逻辑关系,并提出一流的大学要有一流的学科作支撑,建设一流大学必须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一流大学建设应以学科建设为载体,对学科知识进行发掘、综合、应用和传播,通过科学研究推动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实现教学与科研的在不同层次上的交叉融合,提高学校的科研、教学水平和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18.
建设一流学科是新时代地方高校的重要使命和核心任务之一。现阶段,部分地方高校在一流学科建设过程中仍存在学科基础薄弱、领军人才缺失、经济适配度低、行业引领性差、学术贡献度低等现实问题。为破解地方高校学科建设困境、深入推进一流学科建设,需要从营造良好的学科发展环境、重视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学科与区域发展融合、推动成果转化与区域经济接轨等方面着力,实现地方高校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双一流"建设为地方高校提供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地方高校要想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从而在"双一流"建设中有所作为,就要以一流学科建设为抓手,找准学科发展方向,实施重点建设策略。从学科队伍组建、学科组织制度改革、科研水平提高、学科先进文化培育和学科基地建设几个方面着手进行一流学科建设,从而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  相似文献   

20.
摘 要:以佐治亚理工学院工程学科为对象,从工程研究、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和产学研合作四个方面介绍其世界一流工程学科特点,总结其建设经验,研究结果启示我们,工程教育需要回归工程实践;工程教育需要培养高素质创新工程科技人才;工程学科研究需要“顶天立地”;工程学科建设需要一流师资队伍;工程学科发展需要加强产学研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