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斌,男,生于1946年,四川宣汉县人,研究生学历,研究员。现任中国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书画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画院副院长、人民书画院副院长、  相似文献   

2.
《寻根》2011,(5):F0002-F0002
张江舟 一九六一年出生,祖籍安徽定远。现任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院艺术委员会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相似文献   

3.
《中外文化交流》2010,(3):92-93
近日,第1届中国电影“金扫帚奖”颁奖典礼在SOHO尚都音乐广场举行。《三枪拍案惊奇》“大热”连中“三枪”。斩得最令人失望影片、导演、男演员3奖。《南京!南京!》得到最A人失望影片和导演奖,《刺陵》也得到最令人失望影片和最令人失望女演员奖。主办人程青松表示:“这个奖只是想发出不同的声音,用独立身份,  相似文献   

4.
2010年11月6日,以和合共生:中国与世界融合之道为主题的第四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在上海开幕。法国著名汉学家谢和耐,美国哈佛大学历史学家孔飞力,俄罗斯著名汉学家、前驻华大使罗高寿,日本著名中国问题专家毛里和子,荣获首次颁发的中国学研究贡献奖。中国学研究贡献奖奖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指导,论坛学术委员会推荐和遴选,论坛组委会颁发,是中国学术机构首次对中国学领域的国际学者颁发的奖项。该奖项将长期设立,于每两年一届的论坛向3~5位国际学者颁发。本刊将分期刊登首次获此殊荣者在中国学领域卓越建树的相关评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2010年11月6日,以和合共生:中国与世界融合之道为主题的第四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在上海开幕。法国著名汉学家谢和耐,美国哈佛大学历史学家孔飞力,俄罗斯著名汉学家、前驻华大使罗高寿,日本著名中国问题专家毛里和子,荣获首次颁发的中国学研究贡献奖。中国学研究贡献奖奖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指导,论坛学术委员会推荐和遴选,论坛组委会颁发,是中国学术机构首次对中国学领域的国际学者颁发的奖项。该奖项将长期设立,于每两年一届的论坛向3~5位国际学者颁发。本刊将分期刊登首次获此殊荣者在中国学领域取得卓越建树的相关评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中外文化交流》2011,(12):94-94
以“中国白的故乡,瓷艺术的摇篮”为主题的“2011中国瓷都·德化窑学术研讨会”日前于福建德化举行,法国国立艺术馆长Monique Crick、中国故宫博物院副院长陈丽华等近百位境内外博物馆长。  相似文献   

7.
正2000年以来,本人以全部精力从事中国家谱资料的整理与研究,主编《中国家谱总目》("十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与专著《中国家谱通论》("十一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分别于2008年和2010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先后出版。《中国家谱总目》与《中国家谱通论》均先后荣获国家新闻出版奖、上海哲学社科优秀著作奖等多项省部级以上  相似文献   

8.
2010年11月6日,以"和合共生:中国与世界融合之道"为主题的第四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在上海开幕。法国著名汉学家谢和耐,美国哈佛大学历史学家孔飞力,俄罗斯著名汉学家、前驻华大使罗高寿,日本著名中国问题专家毛里和子,荣获首次颁发的"中国学研究贡献奖"。"中国学研究贡献奖"奖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指导,论坛学术委员会推荐和遴选,论坛组委会颁发,是中国学术机构首次对"中国学"领域的国际学者颁发的奖项。该奖项将长期设立,于每两年一届的论坛向3~5位国际学者颁发。本刊将分期刊登首次获此殊荣者在"中国学"领域卓越建树的相关评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2010年11月6日,以"和合共生:中国与世界融合之道"为主题的第四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在上海开幕。法国著名汉学家谢和耐,美国哈佛大学历史学家孔飞力,俄罗斯著名汉学家、前驻华大使罗高寿,日本著名中国问题专家毛里和子,荣获首次颁发的"中国学研究贡献奖"。"中国学研究贡献奖"奖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指导,论坛学术委员会推荐和遴选,论坛组委会颁发,是中国学术机构首次对"中国学"领域的国际学者颁发的奖项。该奖项将长期设立,于每两年一届的论坛向3~5位国际学者颁发。本刊将分期刊登首次获此殊荣者在"中国学"领域卓越建树的相关评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展览·活动     
《中外文化交流》2008,(3):92-95
孙家正出席白宫艺术人文奖颁奖,“2008年中国当代艺术奖”揭晓,《舞台的眼睛》视觉艺术与戏剧专题展在广东,英国小特纳奖颁发,2008利物浦文化计划.  相似文献   

11.
利哈乔夫的名字,在俄罗斯学界并不陌生.但关于他的研究还十分不足,而以其名字命名的基金会和奖项更少有人关注。鲜有人知晓的俄罗斯“利哈乔夫奖”今日备受中国学者关注,主要因为2012年全球共有5人荣获此奖,其中包括一位中国人。他就是我国著名的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刘文飞研究员,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12.
思进  任凭 《大理文化》2002,(6):26-27
七场现代白剧<情暖苍山>,在取得参加在广西举办的第七届中国戏剧节入场卷后,一举荣获了中国曹禺戏剧奖剧目奖、音乐奖、优秀表演奖和表演奖等六项重奖.女主角的扮演者杨益琨也因此荣获了中国戏剧"梅花奖",从而实现了白剧史上零的突破.<情>剧从初始创作到正式上舞台演出,历经八载,几经打磨,终成气侯,自然有其成功奥妙.  相似文献   

13.
正北京时间2016年8月21日,第74届雨果奖颁奖典礼在美国堪萨斯城举行,中国科幻作家郝景芳凭借《北京折叠》斩获雨果奖"最佳中短篇小说奖"殊荣。这是继2015年刘慈欣《三体》获奖之后,中国作家再次摘得科幻界最高奖项。折叠:跨越国界的痛文任冬梅《北京折叠》是一部具有现实主义风格的科幻小说。作品的时间设置在近未来的某个时段,北京城进行了大面积工程改造,六环以内被人为打造成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物  相似文献   

14.
范曾 《中国文化》2007,(2):175-183
2007年4月23日上午10时至12时,大画家、学者、诗人范曾教授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术厅,作了题为“吾家诗学与文化信仰——从楹联谈起”的学术讲演。讲演由中国文化研究所主办,刘梦溪所长主持。中国艺术研究院王能宪副院长、中国文化研究所全体成员及本院和院外部分专家、研究生,《中国文化报》等媒体记者和慕名而来的听众,约40人与会。  相似文献   

15.
2007年4月23日上午10时至12时,大画家、学者、诗人范曾教授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术厅,作了题为"吾家诗学与文化信仰——从楹联谈起"的学术讲演。讲演由中国文化研究所主办,刘梦溪所长主持。中国艺术研究院王能宪副院长、中国文化研究所全体成员及本院和院外部分专家、研究生,《中国文化报》等媒体记者和慕名而来的听众,约40人与会。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杂技团演员阵容整齐,高中级业务人员占60%。近年来又从省艺术学校选留了40余名优秀毕业生。教员中有艺坛老将,演员中有年青新秀,实力雄厚,后继有人。经常上演的节目有40余个,其中《顶碗》、《晃板》、《小跳板》于1976年被评为优秀节目,分别被选入(《技与魔术》和《飞燕迎春》电影中;《狮子舞》、《晃梯顶技》在第二届全国杂技比赛中获"银狮奖"和"铜狮奖";在首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上《狮子舞》、《晃梯顶技》、《走立绳》、《空竹》分别获"金狮奖"、"银狮奖";在第二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上《集体武术》。《巧耍花…  相似文献   

17.
《中外文化交流》2013,(12):54-55
蒋啸镝,湖南衡阳人,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至今。曾任美术系副主任、装潢系主任、工学院副院长等职;现为湖南师范大学工学院教授、设计艺术学与美术学硕士生导师,系中国美术教育研究会会员、湖南美术家协会理事、湖南设计家协会理事……他长期致力于美术学和设计教育学教学、创作与研究,已出版《中国工笔画技法》等8部著作,  相似文献   

18.
备受瞩目的中国国际时装周2004—2005秋冬系列发布会已于4月3日落幕。本届时装周以秋冬流行趋势发布、中外知名品牌发布和“汉帛奖”第12届国际青年设计师时装作品大赛、“益鑫泰”第5届中国时装设计最高奖、“浩沙杯”首届中国泳装设计大赛等系列活动为主。来自中、法、意、德、英、澳、加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设计师及中外知名品牌、商界名流、媒体记者数千人汇聚京城。以“世界的中国”为主题的“汉帛奖”第12届国际青年设计师时装作品大赛,便是最好的证明。与会的各国、各地区的33位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年轻设计师,在服装周期间得以展…  相似文献   

19.
今天的奥斯卡奖好像没有以往有意思了。对于美国人来说,奥斯卡奖最有嚼头的时候是上个世纪的70年代,那时的奥斯卡获奖影片既有挑战传统观念的《午夜牛郎》、《飞越疯人院》和《安妮·霍尔》,反思越战的《猎鹿人》;也有最能体现美国主流文化精神的《洛奇》和代表美国商业影片最高水平的《教父》。可以说,当时的奥斯卡奖是美国电影文化,乃至整个美国社会文化的风向标。但是,对于中国电影爱好者来说,上世纪80年代的奥斯卡奖评选,无疑是难以抹去的记忆。那时,正值中国改革开放伊始,人们重新接触外国电影作品,奥斯卡奖评选自然成为电…  相似文献   

20.
您一定知道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和中国戏剧“梅花奖”等文艺界奖项,但对“百戏奖”,可能并不熟悉。本文就向您介绍一下“百戏奖”这项中国杂技艺术家协会最高荣誉奖。具有三千年历史的中国杂技艺术,是中华民族百花园中迄今最古老、保存最完好而且生命力越来越强的艺术品种,它伴随历史变迁和国运兴衰,历尽宠辱沧桑,生生不息繁衍至今。新中国的成立,使杂技艺人结束了浪迹天涯、撂地卖艺的生活,挺身走向剧场舞台,主宰了自己的命运。中国的杂技队伍是一支最富吃苦耐劳美德,最能体现中华民族拼搏精神的队伍。代代杂技工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