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受教学观念、学习培训、教科研能力等影响,各地区间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教育模式,区域内城乡间的课堂教学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为了更好地优化教育资源,促进区域间教师业务能力的均衡发展,送教助教形式的活动逐渐在各地蓬勃开展。笔者结合组织开展的送教助教活动经验,分析活动的开展策略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安徽省"国培计划(2018)"为"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项目采取"省级规划、市级统筹、县级落地"的运行机制,推行项目规划"自下而上",项目设计按"需求主导"的原则进行实施。在"国培计划"送教下乡活动中"突出现场诊断、课例运用、实践指导、成果评价"等,整体提升农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笔者作为"国培计划"送教下乡"县级落地"活动的组织者,在活动定位、项目  相似文献   

3.
<正>"送教下乡"是学校间、区域间进行的一种教研活动,是优秀教师对乡村教师教育理念、技术、技能的指导与扶持。实践中,送教活动的形式丰富多样,既可以"送下去",也可以"送上来";既可以送教,也可以要教;既可以高中与初中、小学与幼儿园之间域内纵向性的送教、献教,也可以片区强弱学校、中心学校与二级学校之间片内横向性的要教、帮教,更可以是兄弟学校或联谊学校之间的研教、赛  相似文献   

4.
2013年4月19日,"情系操场携手前行"《体育教学》基层送教活动来到丽水,笔者有幸聆听了来自浙江玉环坎门一中的叶海辉、江苏省南通中学的潘雪峰老师以及本地碧湖一小的姜乐美、花园中学的毛葳老师为我们上的观摩课。课堂教学中,各位老师以前瞻的教学理念、独具的个人魅力、新颖的教学设计深深地吸引了在场的听课老师。作为莲都区体育青年教师学习团队的成员,笔者带着"观察课堂教学行为,基于数据分析教  相似文献   

5.
农村学校规模小,体育教师人数少,有的学校只有一人,那么如何使这些教师也能参与教研,使自身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呢 ?我县尝试开展了“送教到片”的活动,使农村学校的体育教研活动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一、“送教到片”的内容   1.送新的教育观念,以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发展观。   2.送新的专业知识,使教师得以不断“充电”,了解最新的体育教学的动态。我们“送教到片”的目的之一,就是帮助教师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向教师提供认清自我、反思自我的参照点和机会,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提高教师的整体…  相似文献   

6.
<正>"实心球前抛"(新授)和"健美操基本步法"(新授)能否同时出现在一节小学三年级的体育课上?靖江市名师送教下乡与年轻教师同课异构活动中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小学体育课40分钟,掐头去尾,学生真正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时间也就30分钟左右,在这短短30分钟的时间内,学生要接触和学习  相似文献   

7.
体育新课标确立了"健康第一"、"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这一指导思想,课堂教学也从传统的重视教师的教,转向了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有趣的气氛中和愉快的体验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形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但笔者在参与各类教研活动和平时听课中发现,许多教师由于对当前实  相似文献   

8.
为落实"贴近一线,服务一线、指导一线"的办刊宗旨,《体育教学》杂志于2013年4月19日开展了基层"送教入校"活动,杂志社特派两名优秀社外编辑、骨干教师进行现场上课。"送教活动"的第一站到浙江省丽水市。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教研员余立峰,浙江省丽水市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饶伟峰、夏小岳,丽水市莲都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刘必水及丽水市莲  相似文献   

9.
<正>体育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体育知识、技能,锻炼身体,加强体质,促进健康的过程;是培养全面发展合格人才的教育过程,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其表现的结果,就决定了体育教学的质量,也就是说影响体育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就是体育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教学中,学生的"学"具体表现在  相似文献   

10.
<正>前不久学校为了促进学科间教师的互相学习,举行一次跨学科听课活动。当时笔者执教的是一年级体育"前滚翻"(小刺猬学艺),也许是因为文化课教师很少看体育课的缘故,课前有几位教其他科目的教师向笔者要教案,并谦虚地向笔者咨询一些关于体育课的教学常识,笔者也不  相似文献   

11.
2013年5月6日~10日,由江苏省学生体协三门球协会组织的送教团一行11人,在贵州省教研室的协助和安排下,先后在贵阳市南明区和云岩区,以及地处黔东南大山深处的天柱县凤城镇中学进行送教活动。本次贵州送教活动是该组织继赴四川绵竹市送教慰问活动后的第二次西部之行,进一步加强与中西部地区教育的联系,促进教育事业的共同发展。为了组织好贵州送教活动,江苏方面在2013年年初就拟订了送教方案,在物品的捐赠、人员的组  相似文献   

12.
<正>笔者基于本次对"四年级足球的正脚背踢球"的联合教研活动,深刻认识到常态、有效地开展体育教学工作,必须认真领悟其中的四个关系。一、学生和教师的关系教师拥有怎样的语态和教态,直接决定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本次活动的第一、第二位教师,对学生的控制过于严谨,牢牢地把学生控制住,以至于课堂气氛比较沉闷,虽然学生能按照教师预设的环节去学习,但是他们并没有主动去探究,只是一味地执行教师的命令,所以学生的学习并不快乐。相反,第四节和第五节课的教师,语言生动活泼,一句话、一个笑脸、一个夸奖都能给学生以激励,学生身心较为放松,也能够主动交流。  相似文献   

13.
<正>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倡导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反馈、激励与发展功能,更有效地挖掘每一位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潜力,调动他们的体育与健康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更好地"学"和教师更好地"教"。由此,笔者认为学生进行学习体育  相似文献   

14.
<正>教育均衡不仅成为教师、家长谈论的热门话题,也成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关注的焦点,从城市到乡村,大家都在关注这一问题。师资力量作为教育均衡的内容之一也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培养与提升乡村学校师资力量自然成为教育均衡的一个重要举措,名师引领、送教下乡等活动便成为提升乡村学校体育教师专业能力、促进乡村学校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一环。但从既往的活动来看,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存  相似文献   

15.
<正>在此次活动中,针对简单教材怎么教,大家进行了深度研讨,收获丰硕。在此,笔者结合此次活动中《跳:多种形式的行进跳跃方法和游戏》一课,谈谈自己对"简单教材怎么教"的一些看法。一、分析教材,找准重点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基础,一定要仔细分析教材,准确找到教学重点,才能有效实施教学。针对教材,教师首先分析该教材是简单教材还是复杂教材,只有在此前  相似文献   

16.
<正>未来的教育会是什么样?顾明远认为,未来的教育应该是从"教"到"学"的转变,从过去传统的教师教到学生自由的学的转变过程。这样的学习过程不排斥个人学习,但更提倡在教师引领下的师生、生生合作进行学习。佐藤学的观念与此类似,他认为,未来的教育要建立从教到学的学习共同体。小组合作学习正是由2人或2人以上组建的学习共同体,在这样的小集体学习氛围中互助互学、共同成长,实现从教到学的真正转变。现结合江苏省体育名师课堂的3节高中课,笔者从共生视角谈谈小组合作学习中教与学的转化策略。  相似文献   

17.
<正>一、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收"与"放"相结合,创造自主学习的空间所谓教学,就是教和学的有效统一。教师的教法决定了学生的学法。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主要表现为教师从头到尾将学生抓在手里,不给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空间,久而久之,让学生失去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低效。  相似文献   

18.
<正>在体育教学中,无生上课是对师生双边活动的模拟,具有虚拟性与表演性,是在理想状态下的体育教学过程的实录;而说课则是对"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问题的阐述。在此,笔者认为,体育教师在进行无生上课时,要着重把握以下几点:一、语言表达清晰,准确利用术语在进行无生上课时,部分教师因为紧张导致语言表达不清晰、逻辑混乱,使评委或看课教师没有兴趣继续听后面的教学设计;在动作示范和讲解过程中,部分教师会使用方言,如把肘关节称之为"胳臂肘",把"勾手"称之为"五指勾起"等,这些动作称谓会让评委或看课教师感觉到"刺耳",也会影响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周博  谢娟  梁甜 《体育世界》2007,(7):32-33
教学是教师的教之初ejzc.com教与学生的教之初ejzc.com学之间一种双边活动。在体育教学中有一个最显著的教之初ejzc.com特点,就是它的教之初ejzc.com情感性,这就意味着"强筋骨"练习的教之初ejzc.com同时,还要重视师生间心灵的感受,情感的体验。在教学活动中,能否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体现。在体育教学中,适当地运用情感教育,对调动师生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在广播体操教学中,笔者借鉴过很多教师的方法与经验,如口令与动作同步记忆、自练与互练结合、借助形象语言等,但课堂效果并不明显。一次偶然机会,笔者学习江苏省石庄高级中学祁晓健老师的"五步拳活动单"时,受其中一个"木头人"活动定势导练的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