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图书馆参与精准扶贫既是履行社会责任,也是实现自身社会服务功能。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自身资源、技术、人才等方面优势,开展文化精准扶贫。开展图书下乡进村活动,是文化扶贫最直接的形式;针对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提供技能培训、就业创业指导、共享信息资源、远程教育及终身教育服务是文化扶贫的一种主要形式;还可以通过与政府和基层文化教育单位合作,参与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贫困地区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2.
《嘉应学院学报》2017,(7):91-95
精准扶贫是扶贫进入到关键阶段所进行的深层次改革。结合梅州丰富的区域资源与客家文化,高校基层党建参与到扶贫工作中,以科技支农为主要形式,创造性地从精神思想、科学知识、专业实践、创新驱动等方面协助办好精准扶贫工作,落实好"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为处于中央苏区的地方性高校基层党建"精准扶贫"品牌化建设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精准扶贫政策是我国的重大惠民政策,对古镇旅游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对文化旅游古镇品牌建设产生作用力。本文将江西富田古镇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精准扶贫政策对文化旅游古镇品牌建设模式的作用。在分析精准扶贫政策基础上,对富田古镇文化旅游发展模式实行SWOT分析,了解文化旅游古镇品牌建设模式中,精准扶贫政策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深化富田古镇文化旅游古镇品牌建设模式,精准扶贫政策在文化旅游古镇品牌建设模式中发挥积极作用,实现"造血"式扶贫,即通过发展富田古镇旅游产业为贫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同时发展农业和手工副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帮助贫困居民脱贫致富,打造文化旅游古镇品牌。  相似文献   

4.
教育与贫困的关系研究脱胎于经济与文化视角的反贫困理论.教育与反贫困研究的历史奠定了教育扶贫的基本思想,指出了教育与贫困在市场结构、人口素质、文化资本、社会政策等四大要素上的关联.我国教育精准扶贫还存在资源配置难优化、数字鸿沟难弥合、贫困文化传递难阻断、扶贫治理模式难转变等突出问题.结合历史研究中的四大要素与现实中的具体问题,"互联网+"促进教育精准扶贫的框架可分为四个方面:一是为拓展优质教育资源开掘了新路径,二是为弥合贫富人口数字鸿沟开辟了新渠道,三是为消除贫困亚文化复制功能创造了新方法,四是为转变教育扶贫治理方式注入新力量.运用"互联网+"促进教育精准扶贫,具体路径包括:"互联网+"改革教育供给,优化贫困地区教育资源配置方式;"互联网+"激活信息红利,弥合贫富人口数字鸿沟;"互联网+"提升文化资本,消除贫困亚文化的复制功能;"互联网+"促进多元参与,转变教育扶贫治理方式.  相似文献   

5.
当前,因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广大农村贫困地区的教育尚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严重制约农村贫困地区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教育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在精准扶贫中起到基础性、先导性和持续性的作用,通过教育帮扶实现精准扶贫,既是当前落实农村精准扶贫政策的重要手段,也是精准扶贫的有效切入点和着力点,还是彻底消除我国农村贫困问题的根本做法。从理论认识不到位、实践上轻视"造血功能"、过于注重治标忽视治本、关注眼前效果缺乏长效机制等方面,阐述了我国农村教育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并从自然条件地理因素、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财政经费投入有限和经济落后的制约等方面,深入分析了我国农村落后地区的贫困原因,最后,从强化教育精准扶贫理念、加大农村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实施力度、创新教育精准扶贫模式、注重教育精准扶贫的层次性和巩固农村教育精准扶贫成效等方面,提出我国农村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有利于推进精准扶贫,有利于推进中国传统工艺振兴和乡村振兴。在我国实施精准扶贫战略过程中,统一战线有责任也有能力发挥重要作用,围绕中央统一部署,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要求,积极参与落实辽宁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各项工作,利用"非遗"努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相似文献   

7.
职业教育作为扶贫开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扶贫的重要内容,也是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提高贫困人口的知识、技能等要素形成人力资本,以及可行能力理论认为通过教育、职业培训等途径来提升人的可行能力,为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实施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全面把握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外延关系,准确理解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涵义,助推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功能的发挥,在制度安排上以"扶职业教育之贫"来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在政策实践中"依靠职业教育扶贫"来提升人的可行能力。  相似文献   

8.
精准扶贫是相对于粗放式扶贫而言,是"大水漫灌"扶贫方式转向"精准滴管"模式,其核心是"精准"二字。四川藏羌地区由于受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发展不足,精准扶贫工作存在扶贫难度大、短期难见效、资金压力大、扶贫工作排斥等现实困境。最后以茂县为例,提出了掌握大数据精准识别、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实施教育扶贫提升致富本领的扶贫路径。  相似文献   

9.
精准扶贫是我国当下和未来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教育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治本之策,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的现状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建设与发展被忽视,教育财政投入与政策倾斜存在一定的重复现象和粗放问题,进一步聚焦教育则突出体现在贫困地区学前教育严重不足、义务教育阶段小规模学校建设不达标、高中阶段教育普及与结构不协调、民族地区"双语"教育衔接不畅,师资配置结构性短缺,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仍存在问题.必须面对这些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并实行重点攻关,提升教育发展水平,才能实现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和全面脱贫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当前,驻村扶贫工作队已成为贫困地区精准扶贫工作的主力军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障。通过2年的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的基层实践,认真思考研究精准脱贫视域下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工作原则、职能职责的发挥、角色定位以及实际工作现状等诸多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回顾"工作队"的历史沿革,精准其角色定位,进一步厘清其职能、职责和工作原则,切实加强管理,对于推动其职能和角色转变,更好地落实当前的精准扶贫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教育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教育精准扶贫具有基础性、延续性和引导性作用.教育扶贫瞄准偏差是在教育扶贫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体现在基地建设、项目设置、资金落实等方面.要实现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必须加强国家职业教育制度体系建设,激发各级政府精准扶贫瞄准动力,提高职业教育精准育人成效,形成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教育精准扶贫格局.  相似文献   

12.
教育精准扶贫源于精准扶贫,它的主要内容包括"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等。实现教育精准扶贫要举措多维:哲学上,辨别真假,理性扶贫;伦理学上,更新理念,公正扶贫;社会学上,直面问题,深化扶贫;心理学上,内外并重,优化扶贫。推行教育精准挟贫要靠各方合力:教育行政部门深入研究,寻求扶贫路径;学校完善制度,开展扶贫实践;教师贯彻执行,推动扶贫落地;学生自尊自信,保证扶贫有效。  相似文献   

13.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精准扶贫创新生态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为新时期我国农村工作的重点之一。农村精准扶贫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使命、责任与要求和阶段性工作任务的重大决策,并在现阶段发挥了促进新农村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加快贫困农村农业供给侧改革、加大资金投入现代农业的力度、提高深度贫困户的抗风险能力、加速贫困地区农村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作用。但是,农村精准扶贫工作依然存在贫困农村空巢家庭难扶持、农村基层利益冲突难平衡、农村可持续反贫困待加强等问题,因此仍有必要从精准教育、精准发展、精准参与、精准协调、精准保障五个子系统方面构建农村精准扶贫创新生态系统,以深化精准扶贫,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推动农村走上可持续精准脱贫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在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背景下,我国高校对贫困生的经济帮扶工作取得了很大突破,但要从根源上帮助贫困生脱贫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根据高校贫困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原因,精准扶贫下高校需要建立协同、精准、动态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探索"隐形"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以实现"扶贫先扶智,扶智先扶心"。  相似文献   

15.
《滁州学院学报》2020,(1):59-64
在国家精准扶贫战略背景下,以华润五丰为案例,分析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履行路径,并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建立社会责任履行绩效评价体系,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评价社会责任履行效果。通过研究发现,在精准扶贫区域,华润五丰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扶贫模式,进行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与精准扶贫战略结合的有益探索,创新了社会责任履行路径,取得了积极的社会效果,为广大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在此背景下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提供有益的模式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高校资助工作,核心是扶助,目标是扶智。高校要创新方式、拓展领域,精准实施对贫困学生的全面帮扶,以全面提升学生"自我脱贫"的能力。正是基于此,研究选择精准扶贫思想在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的应用为课题,展开深入剖析与论述。深刻剖解精准扶贫思想的内涵与价值要求,分析精准扶贫思想在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的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农村社会工作作为一支重要的力量在精准扶贫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代背景下,"三农"问题仍然是主要矛盾的聚焦点、精准扶贫仍然是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政策导向。"增强权能理论"和"优势视角理论"坚持认为个人、团体、家庭和社区都是有优势的基本理论假设及其科学的工作方法,在精准扶贫中能够助力提升贫困群体的自我发展能力,有助于优化精准扶贫的农村社会环境。发挥专业优势,因户因人帮扶、链接社会资源,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跟进评估,实现精准扶贫的动态追踪在农村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8.
精准扶贫是国家应对打赢脱贫攻坚战进入深水区提出的重要战略。职业教育要在精准扶贫攻坚战中发挥重要作用,必须紧贴新时代农民需求,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优势,构建支撑精准扶贫的实施方案。邢台市巨鹿县推进职业教育助力精准扶贫,以提升贫困村民技术技能为核心,多措并举,助力巨鹿县成功脱贫"摘帽",入选全国脱贫扶贫典型,构建形成了精准扶贫的"巨鹿方案",为新时代职业教育助力县域精准扶贫提供示范参照。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工作发表了诸多论述,这些论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是新形势下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思想指南,其中的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理论已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改善民生""因地制宜""扶贫先扶智"等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人本理念,对精准扶贫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扶贫任务进入新时期的背景下,党和政府围绕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结合当今社会实际发展状况,提出了精准扶贫的伟大战略。精准扶贫政策是针对中国扶贫进入攻坚克难新阶段而提出的新战略。精准扶贫的"精准"不仅仅体现在政策本身的精准、实施的精准,同时也要注重文化的精准、科技的精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