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野生动物资源是人类共享的资源.由于社会的发展,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破坏了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环境,致使许多种动物灭绝或濒于灭绝.为了保护野生动物的物种,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世界各国纷纷提出了保护野生动物的呼吁与行动.我国地大物博,野生动物资源也十分丰富.那么,中国有哪些动物是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呢?  相似文献   

2.
懂法守法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在全社会都在进行普法教育的大环境中 ,生物学教师应利用课堂 ,结合教材 ,积极宣传与生物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 ,加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以便在实际行动中能自觉地做好生物的保护工作。现将几部涉及生物保护的我国法律和国际公约的核心内容简介如下 :1 我国的法律1.1 《野生动物保护法》 制定本法的目的 :是为了保护、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 ,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 ,维护生态平衡。野生动物资源属国家所有。本法所规定的保护的野生动物 ,是指珍贵、濒危的陆生、水生野生动物…  相似文献   

3.
本案当事人小章在没有办理野生动物运输许可证的情况下,运输11条小鳄鱼,抵达上海时被警察查获,随后他被法院依法判处非法运输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其实,只要小章在当地办理好相关的运输许可证,这些被用于养殖用途的小鳄鱼,完全是可以合法运输的。小章为了省钱、省事,让一次原本合法的运输,变成了犯罪。  相似文献   

4.
<正>2023年5月1日起,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正式施行。这部法律从1988年制定至今,历经多次修正和修订。哪些野生动物受到这部法律的保护,最新修订的内容又有哪些特点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野生动物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生存状况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我国制定《野生动物保护法》,正是为了保护野生动物,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5.
1997年刑法设立的非法向外国人出售、赠送珍贵文物罪,在打击文物犯罪、防止文物流失境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司法实践中该罪的犯罪对象、受赠人与买受人、刑罚三个方面不足与缺陷也逐渐显露,鉴于此,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完善:把犯罪对象扩大至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罪名修改为非法向外国人出售、赠送文物罪;将本罪中的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的买受人、受赠人修改为“外国人或单位或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境外的人或单位”;提高该罪的法定刑.  相似文献   

6.
非法出售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涉及到几方面的争议问题。本罪的犯罪对象包括可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空白发票和已经作废、过期的真实发票;本罪犯罪主体的类型包括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两者之间应作出区分;本罪主观方面不存在间接故意;税务机关工作人员实施非法出售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行为时应就具体情况确定罪名;本罪犯罪数额的确定标准仍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7.
非法出售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涉及到几方面的争议问题。本罪的犯罪对象包括可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空白发票和已经作废、过期的真实发票;本罪犯罪主体的类型包括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两者之间应作出区分;本罪主观方面不存在间接故意;税务机关工作人员实施非法出售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行为时应就具体情况确定罪名;本罪犯罪数额的确定标准仍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8.
<正>《我们诞生在中国》这部电影为我们带来了萌嘟嘟的小雪豹、大熊猫幼仔、金丝猴宝宝和小藏羚羊……考究的镜头和惊心动魄的情节牵动着观众的心,让我们再次把视线转向濒危动物——它们往往处于被大多数人遗忘的角落。濒危动物泛指珍贵、濒危或稀有的野生动物。从野  相似文献   

9.
《刑法修正案(七)》在刑法第253条增设了“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两款罪侵犯的客体为公民个人信息的管理秩序和他人的合法权益,犯罪对象为公民的个人信息.第一款罪主体为特殊主体,第二款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出售、非法提供个人信息或非法获取.前罪的行为方式主要包括出售、违规披露、非法利用等;后罪行为方式包括窃取、收买等.两罪的主观方面为故意  相似文献   

10.
迁地保护做为对濒危珍稀动物拯救繁育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对丧失栖息地或种群数量过小的濒危动物保护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我国目前野生动物迁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张皓 《初中生辅导》2012,(Z1):87-89
金丝猴属于灵长类,是中国特有的珍贵动物,喜欢群居于高山密林中。金丝猴曾广泛活跃在西南、西北和华中的广大森林中,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金丝猴的数量越来越少,成了世界上濒危物种之一。中国金丝猴分为川金丝猴、滇金丝猴和黔金丝猴。金丝猴的珍贵程度与大熊猫齐名,属于国宝  相似文献   

12.
违法性认识错误,是刑事司法实践中客观存在的情形,直接影响主观罪过的成立与否、成立形态,并最终影响行为人刑事责任的承担。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的争论主要集中在违法性认识错误与犯罪故意的关系上,对违法性认识错误与过失的关系研究相对缺少。违法性认识是轻信过失的必备要素之一,违法性认识错误阻却轻信过失的成立;违法性认识不是疏忽过失的构成要素,违法性认识错误不阻却疏忽过失的成立。在违法性认识错误的情况下,只可能存在疏忽过失一种罪过形式。  相似文献   

13.
宣扬恐怖主义罪是为了预防恐怖主义犯罪而设定的危险犯,体现出反恐刑法的预防性特征.我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就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罪构成要件的规定存在类似之处.网络宣扬行为包括"美化型"宣扬以及"转发型"宣扬两种类型,我国已有判决中被入罪的多是网络空间中的"转发型"宣扬行为.宣扬恐怖主义犯罪不需要行为人具有实施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犯罪的犯罪目的.行为人对"宣扬恐怖主义物品"这一规范性构成要件要素应具有认识,否则可以排除故意.行为人也应认识到在网上宣扬和恐怖活动相关信息的违法性,在目前情况下,并不属于不可避免的禁止错误,不可排除责任.  相似文献   

14.
简讯     
一我校开放教育试点法学专业卓世林同学的作品《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野生动物制品罪案》获全国广播电视大学法学专业案例设计与分析大赛佳作奖。(胡晋杰供稿)二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戴俊艳,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贺仲明发表在《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相似文献   

15.
多元文化社会中,主流社会文化基础的国家刑法处理文化冲突型违法性认识错误,需要区分行为人所属群体社会与主流社会之间是否符合"主体间性"标准,决定是否采取"宽容"的政策立场,以确保正常的多元化共存,或者维系必要的内在团结。一般地,应否认文化冲突成因的违法性认识错误的行为人具有犯罪故意,也应当否认其具有违法性认识之可能性,犯罪过失难以成立;受亚文化影响的行为人对主流社会文化基础法律的认知能力也明显低于常人,刑事责任评价应以趋轻。  相似文献   

16.
濒危植物延龄草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延龄草(Trillium tschonoshii Maxim.)属百合科植物;是珍贵中药材,属于国家医药管理局管理的二类药材;是珍稀濒危物种,属国家Ⅲ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本研究采用计盒维数刻画了延龄草不同生境下的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在西天目山、清凉峰延龄草主要分布海拔120~1300m之间的山坡、水沟边的华东野胡桃、灯台树、短柄栎等林下;土壤pH值为6.55~6.91;土壤的有机物占11.36%~11.83%.种群中个体数量在2~17个;计盒维数在0.33~0.79之间.由于人为过度挖掘,加上生境的破碎化,延龄草种群在西天目山、清凉峰高度集群化、占据生态空间的能力很小,延龄草处于濒危状态,应加以重点保护.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基因编辑野生动物成为现实,基因编辑同时呈现多重身份:一是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拯救者与变革者,二是保护野生动物伦理准则变革的推动者。基因编辑野生动物对我国现行法律构成挑战,主要有如下三方面:一是基因编辑打破了立法目标间的平衡,二是基因编辑增加了分类分级难度,三是基因编辑野生动物的主管机关尚不明确。为应对挑战,我国法律应作如下调整:以维护生物多样性统领濒危物种保护,将经过基因编辑的野生动物单独归类,明确生态环境部作为基因编辑的野生动物事务的行政主管机关。  相似文献   

18.
"国宝"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濒危野生动物,也是当今世界野生动物保护战线的旗舰和标志.我国已将大熊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据报道,我国野生大熊猫约有1596只,它们分布在秦岭、岷山、邓峡山、大相岭、小相岭和凉山6大山系,栖息地总面积为230多万公顷.  相似文献   

19.
"妨害公务罪"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法第277条不应解释为一个罪名——“妨害公务罪”,而是四个罪名;“妨害公务罪”兼具侵犯国家法益和侵犯社会法益的性质,但以前者为主;“妨害公务罪”的行为对象包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及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两类,其中人大代表也属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妨害公务罪”属于具体危险犯,其“暴力”从外延看包括间接暴力,从程度上看不包括造成轻伤害的情形;“妨害公务罪”中的“公务”应符合合法性条件,合法性的判断标准是法官就公务行为时的情况进行客观的判断;当行为人对公务行为的合法性发生认识错误时,阻却犯罪故意;当行为人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时,应按照刑法第277条第1款规定定罪处罚,而不是按照同条第4款定罪处罚。  相似文献   

20.
未成年人犯罪具有持续上升、低龄化等八个主要特点。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客观原因是:社会错误价值观的泛滥和影响;家庭教育失误和家长监护不力;教育体制和学校教育存在缺口;政府防范措施未完全到位。其主观原因是:认识水平低、分不清是非;不懂法和法制观念淡漠;好奇心畸形发展,明知是违法犯罪的事也要去试探;容易冲动,自我控制能力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七项对策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认识;制定地方性保护未成年人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加强家庭教育和家庭保护工作,筑牢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第一道防线;加大教育投入,最大限度实现教育公平;加大德育工作在考核、升学中的权重;制定《法制副校长工作条例》;加强对社会文化市场的管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