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文从五个方面分析了中美经贸冲突的政治内涵:第一,美国政界领导人对冷战后中国在美国对外战略中地位的认识;第二,美国对华政策中意识形态偏好的重新抬头;第三,最惠国待遇问题的政治内容;第四,美国国内政治因素的作用;第五,美国全球战略的背景,并认为,出于政治、经济和战略的考虑,美国一方面会继续推进与中国经贸关系的发展,同时也将不断在贸易、投资和知识产权等问题上向中国施加压力,以求全面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和全球利益  相似文献   

2.
90年代上半期是中美经贸关系发展较为特殊的一段时期,一方面经贸关系迅速发展,另一方面经贸纠纷接踵而至,中美经贸关系在曲折中发展。在90年代即将过去的时刻,回顾和总结这一时期经贸纠纷的发展及其特点,吸取经验教训,有助于我们将来更好地推动两国经贸关系的健康发展。 一、经贸纠纷的政治化 所谓经贸纠纷政治化就是指中美经贸关系不时受到美国政治的影响并使经贸纠纷人为加剧的一种现象。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经贸关系服从于政治目的,使之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首先,经贸纠纷成为美国国内政治斗争的“靶子”。冷…  相似文献   

3.
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多地蔓延,这是一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也是一场国家意识形态领域之间的斗争.作为出版工作者,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守好意识形态主阵地,助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和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主动仗是一项重要且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以广东省的图书出版抗"疫"战为例,浅谈出版工作者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一是要深刻认识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二是要不断强化舆论阵地意识,牢牢掌握话语权;三是要在具体出版工作中勇于发声,敢于"亮剑";四是创新出版意识形态工作,推动图书出版"走出去",不断提升我国的政治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冷战之源     
二战后出现的美苏之间的冷战是20世纪上半叶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实际上是以美、苏为代表的两种政治力量、两种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是美苏两极格局的斗争,是二战后两个超级大国为争夺世界霸权而进行的斗争。  相似文献   

5.
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直接关系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理性分析美国国内出现的中美“冲突”论与“共治”论,可以看出,中美之间悬殊的实力、两国紧密的经贸联系、美国的相对衰落以及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决定中关不会走向冲突;而所谓中美“共治”更缺乏根基,也折射出美国当前的困境。未来的中美两国仍会有分歧与矛盾,但更多的将是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时期,基于反对日本法西斯的共同利益和目标,中国共产党与美国在军事和政治领域开展了短暂、有限和不彻底的接触、合作和对话。政治目标的差异、意识形态的对立、国内外局势的变迁,是造成中国共产党与美国军事合作半途中断、政治合作尖锐冲突的重要因素。在国际关系中,正确处理国家民族利益与世界全人类利益的关系、坚持互相尊重和平等互利原则、善于运用斗争策略和讲究斗争艺术,是中国共产党妥善处理与美国的合作与冲突留给我们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7.
资本主义主导下的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决定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之间斗争的必然性,经济全球化的新发展同时又决定了两种意识形态之间斗争的复杂性。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形势,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相应的策略应对两种意识形态之间斗争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美国意识形态霸权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借助学术包装把美国霸权行径转化为话语优势,借助越界本能把话语优势转化为空间优势,借助资本力量把空间优势转化为舆论力量。美国意识形态霸权行为对中国的对外决策的性质和走向、政治认同的目标和趋向、文化发展的路向与选择、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等构成潜在性威胁。终结美国意识形态霸权理应成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全球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霸权主义从来不会自行终结,需要世界各国共同行动。作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中国应该充分展示自身的能力、智慧、意志、手段和策略,通过揭面纱、强实力、举旗帜、凝民力、聚民心等应对方式,彻底揭开美国意识形态霸权的“包裹”、全面展现人类文明的新形态、坚定不移地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建构话语体系、切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落细落小,以此终结美国意识形态霸权,最终创建一个多元、公正、有序的世界,切实维护好自身的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9.
意识形态问题是事关政党兴衰成败的重大问题。作为近代中国两大政党,国共两党在政治和军事的较量和纷争中,都非常重视和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国民党的意识形态建设以三民主义政纲为主要内容,强调只有三民主义才是博大精深、完美无缺的革命建国的最高指导原则。而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在与"左"倾教条主义和右倾机会主义斗争中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构建了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为主旨的革命型意识形态。国民党意识形态建设的劣势和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的优势形成巨大的反差,在国共两党最后的斗争中分别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世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两种意识形态之间,“一场没有硝烟的世界大战”正悄然进行。西方大国以军事威慑为后盾,以经济科技实力作基础,以和平演变战略为主导,综合运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心理等手段同社会主义制度进行较量。9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将面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严峻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挑战和渗透。为了全面地、清醒地把握当代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战略全局,自觉地、主动地做好意识形态方面工作,有必要对战后几十年来意识形态斗争的脉络作历史的透视。意识形态领域日益成为两种社会制度斗争的主战场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思想体系的意识形态的斗争,自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后就开始了;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这一斗争更具有了两种社会制度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