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庆爽 《林区教学》2014,(10):79-81
田野调查作为一种实地研究方法,被众多社会研究者所使用。田野调查强调从实践出发,通过实地调查、直接观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直接观察、实地调查是其灵魂,而实践性是法学与法学教育的显著特点。田野调查完全符合法学、法学教育的实践特点,二者的结合堪称珠联璧合。田野调查在法学实践教学中的运用,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能一蹴而就,要分年级、分层次、分阶段逐步展开。让学生在与"法学田野"的接触中逐渐领会法学精神,并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2.
教育田野研究具有情境性和生成性的特点,情境性与生成性的和谐统一是教育田野研究的必然走向,情境生成也成为教育田野研究的独特视角。田野研究中的情境生成主要包括问题情境化、方法生成化以及结果认同化三个方面。从学科传统上看,具有人类学学科背景的研究者更注重研究的整体主义视角,注重与当今教育现象的整体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相契合;而具有教育学学科背景的研究者更注重研究对象的生存境遇,赋予其更多的教育情感和人文关怀。情境生成的视角有效规避了不同学科立场"以方法为中心"的研究倾向,未来的发展趋势必定是注重多学科视角的合作与融合且"以问题为中心"。对教育田野研究成果的信度评估要基于其自身独特的价值情境,更多地尊重研究者在特定情境中的研究立场、经验事实和理论解释;对其效度评估则要以真实的情境为评判标准,直面研究情境中的具体对象,为读者提供理解与沟通的可能性,进而产生情境共鸣,以达成推广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正>几十年来,客家研究一直在寻求新的学术视域,一方面不断更新角度和方法,一方面发掘研究空白领域,推出一个个鲜活的个案。而后者,则是绝大多数客家研究学者在做的工作。客家学应该是田野之学,客家与客家学有着根本的区别。对客家的理解只能通过对具体时空中客家学者来理解,没有脱离客家学者的纯客观的永恒的客家。客家学真正的研究对象是客家现实生活,只有在现实的客家生活中才能滋生出研究的兴奋点。客家学的主要问题不是理论方法问题,而是努力深入田野的问题,是客家生活本身的问题。客家  相似文献   

4.
白佳鑫  刘贞 《大学生》2012,(7):30-31
调查主题:珠三角地区HIV感染者群体生存状态田野调查调查人: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新闻学系白佳鑫张字琼吴诗敏卢一波调查形式:田野调查(即直接观察,所有实地参与现场的调查研究工作,都可称为"田野研究"或"田野调查"。)、个案访谈、文献查阅调查摘要:以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结合艾滋病领域的实际状况,呈现在患者视角下发现的艾滋病防治领域的问题。调查主体分为心理、工作、家庭(婚姻)、医疗资源四个部分,问题与建议分为歧视现象分析与NGO问题分析。  相似文献   

5.
《当代教师教育》2015,(4):17-22
为了丰富教学研究视角,提升教学研究质量,源于人类学经典研究方法的田野调查法目前受到越来越多的课堂教学研究者的青睐和运用。然而,由于部分教学研究者自身对于田野调查法缺乏足够的理解和正确的把握,导致研究者在应用田野调查法进行教学研究的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解和误用。本文在对田野调查法的内涵以及应用要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反思运用田野调查法在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时通常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在课堂教学研究中有效应用田野调查法的若干要求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田野研究作为一种研究范式应用于职业教育研究领域,是对职业教育研究方法与成果的丰富与发展。通过笔者所在团队所进行的"工业机器人技术项目课程开发"这一案例的田野调查发现,职业教育田野研究剖释的是职业教育的真问题,追求的是对研究对象心理状态、行为模式的理解与把握,体悟的是在职业教育研究中的特殊调试与应用限度。在归纳职业教育田野研究的"案头""调查""分析"等程序之后,对田野研究进行职业教育本土化的推演与试炼,最终形成职业教育立场下的田野研究,即行动型田野研究。  相似文献   

7.
田野研究到底算是一种研究方法,还是属于研究的方法论,不但在学生那里存在困惑,在研究者那里同样有着疑虑。研究方法强调的是资料收集与分析技术,并不会对整个研究的原则思之再三,且彼此间具有清晰的边界。而田野研究下辖多种研究方法,而且它强调的不仅是技术,更强调遵循整体性、长期性等研究原则,因此田野研究与研究方法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别。人类学研究从书斋走向田野的转变是在实证主义方法论框架下完成的,而20世纪60年代开始对田野研究科学性的反思又体现了田野研究的基础、开始了从实证主义方法论向人文主义方法论过渡,这两次转变都表明田野研究与方法论也不可等同。要给田野研究一个合理的定位,需要打破"研究方法-方法论"的二元认识结构。田野研究属于"研究方法"和"方法论"之外的"路径范式",这一定位可以帮助教育学研究逐渐形成"范式思维",当然前提是我们不能将田野研究太过"神化"。  相似文献   

8.
在一次有关基督教在当代中国的文化与伦理功能的田野调查中,笔者借鉴当代西方科学实证型宗教社会学理论与方法,获得了一些调查研究经验与认识:1.田野调查中观察视角的主客位转换并克服主观性;2.中国基督教会的医病赶鬼现象具有存在的“合理性;”3.中国基督教会社会参与度虽然有限但有逐渐加强的趋势,而且其社会参与方式正在发生变化;4.中国基督教会将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质性研究者因研究身份公开差异而在田野研究中呈现不同的研究角色,由此也制约着质性研究者更有深度地探寻研究对象的日常生活意义。为提升教育质性研究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教育田野研究有必要立足方法论层面,探讨“完全参与观察者”的角色。运用“观察”“参与”“完全”三种质性研究方式,研究者可有效融入研究对象的日常生活而深度诠释其意义。通过实践操作层面的分析发现,教育质性研究者在田野研究中可充分运用田野学校情境的独特性,设身处地实施“完全观察”与“感同身受”的参与策略,竭力成为教育田野研究期许的“完全参与观察者”。教育田野研究者不仅要具备“局内人”的“完全参与观察者”角色,也要重视强化教育田野研究者个体身份的自觉反思与重构,进而深入而系统地感知、洞察、理解学校日常生活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陆晓民 《早期教育》2005,(10):17-18
田野课程提倡教师在教学现场中,在真实教学情境中进行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自己教育实践的反思及探究是至关紧要的.以田野主题活动为例,无论是在主题实施前、进行中,还是接近尾声,教师都应及时作出反思及评价.  相似文献   

11.
<正>万建中林晓平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民俗学学科主要学术手段是田野作业。从田野中来到田野中去,"田野作业"是一个综合性的研究过程,贯穿民俗学研究的始终。在赣南师范大学承办"2014年上半年全国高校网络培训计划名师(井冈学者)引领——民俗学课程教学与研究团队的培养和建设骨干教师高级研究班"上,围绕这一主题,12位中外知名教授从不同角度讲授了自己的田野经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双视角"研究方法学术观的阐述,基于民族文化哲学性的相关内容,从"双视角"理论在我国民族音乐学研究中的运用及发展等方面给予初步梳理与分析,就呈现的学术特点和存在问题予以历史反思和文化批评色彩。"双视角"理论不仅建构了彼此平行的双向考察理论框架,并对研究者的角色相互转换进行考察,致使研究范围逐渐扩大;但同时存在单向性研究,整体性关注不够、价值观念偏移等不足,着重寄望于未来能加强学术研究领域内各方面的纵深开掘。  相似文献   

13.
民族志田野调查文本,只能是调查者从自己的视角跨文化描述他者的修辞叙事。因为研究者都有视角态度,视角态度具有价值判断。反思后的社会学和人类学要求调查者"价值中立",然而,这只是一种希望。通过列举人类学家吴泽霖和社会学家陈国钧在《苗族社会历史调查》和《贵州苗夷社会研究》中的调查文本,解读民族志田野调查的多元视角态度。  相似文献   

14.
东宇轩 《教育文化论坛》2019,(2):104-108,139
我国早期的民族学研究方法大多来自西方,本土化水平并不高,但随着国内民族学学科发展,研究方法也愈渐成熟,作为民族学学科的主要研究方法,田野调查法也日益展现出其重要作用。但对于年轻的研究者来说,如何去运用这个方法却面临着种种问题,如书面知识与实际操作化的差异,参与观察中价值中立的原则性难题,学科道德规范与世俗伦理的碰撞,何为真实性的原则问题等。即使在田野调查法如此成熟的今天,研究者进行实际操作时仍然面临不少问题,而这些问题对民族学学科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是对研究者的挑战,对研究者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拥有创新意识,拓宽思维模式,为民族学开创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社会工作专业伦理是社会工作的灵魂.当社会工作者所在机构的政策、程序、规章制度或行政命令要求他们从事不符合社会工作伦理守则的实务工作时,社会工作者就陷入了双重身份的伦理困境.本文通过解读《美国社会工作伦理守则》并结合社会工作者的实际处境,从角色理论视角分析双重身份产生的伦理困境及存在的弊端,在理论层面和实务层面进行反思和讨论.  相似文献   

16.
<正>"案例评析"栏目长期征集咨询个案,个案报告字数2300~2500。个案报告需要有四个大的结构部件:故事情境(来访者的基本资料)+咨询视角的分析(个案概念化)+咨询过程(主要流程、运用的技术和方法)+咨询师的反思。请特别注意保密伦理问题,不要出  相似文献   

17.
<正>"案例评析"栏目长期征集咨询个案,个案报告字数2300~2500。个案报告需要有四个大的结构部件:故事情境(来访者的基本资料)+咨询视角的分析(个案概念化)+咨询过程(主要流程、运用的技术和方法)+咨询师的反思。请特别注意保密伦理问题,不要出  相似文献   

18.
音乐调查,是一种从古至今存在的名词,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含义,从古代的"采风"到现在的"田野调查",可谓经历了多少时代的更迭。近现代开始,西方的人类学、民族学和民族音乐学等不同学科在不断地被引入,因此,"田野调查"这一称谓逐渐代替了"采风"的称谓。田野调查作为一种研究方式在不同的学科以不同的目的被采用,即使所面对文化事项相同,研究目的的不同也使得工作方法会有很多种选择。田野调查需要有计划、有准备、有目的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它是民族音乐学研究的必要方法和途径,在民族音乐学研究工作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在本文主要在针对田野调查前期的准备和田野调查中的文化冲击以及消除"文化隔膜"的基本原则等方面做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9.
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角色定位是现代基础教育发展中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虽然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界定存在差异,但不可否认的是,现代教师的角色越来越多元化。从多元智能理论视角看,教师的专业角色是学生智能的发掘者、协调者、重组者和创造者。一位中学教师以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展现了其对多元智能的培育者的专业角色的诠释。  相似文献   

20.
潘傲 《华章》2010,(25)
人类学家们一直在不断强调田野调查的重要性,他们在试图归纳田野调查所可能遇到的所有问题,以期推进和完善田野工作的技能技巧的过程中,往往无法避免地面临在田野调查中卷入道德伦理问题.本文拟从道德伦理问题本身出发,结合前人对其相关的观点,试图探寻田野调查的道德伦理问题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