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透明性”是科研诚信治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科技期刊在科研诚信协同治理中具有4个方面的重要作用:维护出版规范的守门人、严守审校流程的控制人、维护同行评议权威的责任人和科研诚信协同治理的倡导者。科技期刊的上述4个作用不宜夸大,且应同机构开展积极互动和信息共享,才能负责任地履行自身在科研诚信治理中的职责,进而对推进科研诚信协同治理产生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侯兴宇 《编辑学报》2021,33(1):14-14
"透明性"是科研诚信治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科技期刊在科研诚信协同治理中具有4个方面的重要作用:维护出版规范的守门人、严守审校流程的控制人、维护同行评议权威的责任人和科研诚信协同治理的倡导者.科技期刊的上述4个作用不宜夸大,且应同机构开展积极互动和信息共享,才能负责任地履行自身在科研诚信治理中的职责,进而对推进科研诚信协同治理产生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科研诚信政策变迁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 对我国中央发布的科研诚信政策和地方响应情况的现状及变迁作了分析,以求把握政策发展态势与阶段重点,为科研诚信建设提供支撑,为我国科研诚信政策发展研究提供帮助。[方法/过程] 搜集整理108份与科研诚信相关的中央政策及80份参照落实中央政策的地方政策,使用政策文本计算与政策文献量化方法,对政策发布时间、发布机构、政策内容及政策响应情况的现状及其变迁进行分析梳理,得到了政策发布的时间特征、重要机构特征、内容侧重点变化以及政策响应的特征。[结果/结论] ①科研诚信相关治理措施早在1980年就有涉及,近年来围绕国家创新建设的需求发文数量骤增,治理的态度更坚决,措施办法也更加具体。②科研诚信的治理由中央政府领导,教育部与科技部是各个阶段的主要管理部门,相关部门逐渐加入进行共同治理,目前已形成合力的格局。③各部门的科研诚信治理着力点、对象与方法略有差异,但总体而言,从方法与目标上来看,逐渐从自我约束、道德教育转变到制度建设与道德建设齐抓共管。④全国范围内绝大多数的地方省市都积极响应了中央政策,采取措施进行科研诚信治理,但相对而言有一定的时滞。  相似文献   

4.
王灿 《兰台内外》2022,(30):22-24
随着高校在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的实施过程中对高校教师科研诚信的重视,建立科研诚信档案就显得十分有必要。当前,高校教师科研诚信档案建设已经成为各高校发展的迫切需要。本文通过对高校教师科研诚信档案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围绕相关档案建设内容,提出进一步加强高校教师科研诚信档案建设的路径策略,以推动高校师德建设和管理,促进科研诚信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5.
价值取向是科研诚信档案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科研诚信档案建设应坚持可信、完整与开放的价值取向。为贯彻以上价值导向,必须解决科研诚信档案建设面临的诸多障碍,如内容构成不明确、利益相关方职责不清晰、相关政策法律规定不够健全、开放共享与隐私保护协调难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明确科研诚信档案的内容构成、明晰利益相关者各方职责与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文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科研诚信是科技创新的基石,随着数据驱动型研究范式的普及推广,数据伪造、篡改等科研不端现象频发,凸显了科研诚信管理与科研数据管理之间紧密关联。[方法/过程]文章综合运用系统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分析科研诚信管理与科研数据管理联动发展的交互强化作用、渐进累加作用,并以活动理论为指导从诚信管理主体、客体、规则、技术、共同体、分工六要素及其互动关系出发,探讨当前科研诚信管理困境。[结果/结论]文章建构了数据管理视角下科研诚信管理解释性框架,并提出科研诚信管理与数据管理联动共进的发展路径,包括以完备的数据制度推进诚信管理的整体布局,以精准的数据质量推动诚信管理的体系建构,以高效的数据开发深化诚信管理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7.
科研诚信档案建设可有效遏制科研不端行为,是加强科学研究人员自省自律的现实需要,是保障科学研究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推进诚信社会建设的重要措施。目前,推动科研诚信档案建设已有相关法律政策的大力支持、社会各方的行动与努力以及信息技术的强大支撑。由此,建设科研诚信档案是必要且现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科研诚信档案的记录内容,科研诚信档案与科研档案一致性管理,出台《科研诚信档案管理办法》三方面对如何开展科研诚信档案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靳荣莉 《档案管理》2023,(1):101-103
《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规定》是科研管理与科学研究的重要文件,不仅规范了科研档案管理的运行机制,而且与科研诚信相关的法律法规密切联系,相互配合,对于防治科研档案管理的疏漏,打击学术不端与科研失信,建立良性的科学技术研究秩序产生了积极影响。但是,在某种程度上,《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规定》与科研诚信相关法律法规的衔接方面仍存在归档材料要求欠细致完整,对监督检查的规制力度较弱,档案利用和共享规定较少、缺少定密、降密、解密等问题,及时修订可以更大程度上弥补其不足,发挥其效用,推动学术诚信的共同实施。  相似文献   

10.
冯菲  袁子晗 《图书馆建设》2023,(2):150-159+181
高校图书馆在科研诚信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34所世界一流大学图书馆在科研诚信教育方面的实践进行了调研和分析,发现其具体措施包括宣传科研诚信制度政策、开展科研诚信学术讲座、开设防止剽窃教学课程、重视电子资源版权保护和宣传出版伦理规范等方面,并呈现出意识浓厚、层次明显、事前防控、融入学术支持服务的特点。在借鉴其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我国高校图书馆为了全方位开展科研诚信教育,应注意以下几方面:在主页设置科研诚信宣传教育专题页面;开设科研诚信教育课程;组织科研诚信专题展览;开展个性化的科研诚信教育;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教育研究,并建立以科研诚信服务为中心的全流程科研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1.
基于整体性视角,分析了若干国家的政府、科研资助机构、科研教育机构、学术出版界以及图书馆科研数 据开放政策体系,并指出所带来的启示。研究认为,数据治理、科研资助、科研管理与数据服务整合是进一步推动科 研数据开放共享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加快数字化发展,推动政府治理数字化,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支撑,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基础。本文在梳理和总结政府数字治理科学内涵的基础上,对政府数字治理研究的历史进程与研究热点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政府数字治理研究经历了“概念引入—实质探究—路径探索—实践深化”的研究阶段;当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分别是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及公民参与对政府数字治理的硬作用与软作用分析、城市治理和智慧城市(政府)研究、政府数字治理的实践研究以及制约因素分析。  相似文献   

13.
指出高校信息公开是现代大学治理中公开透明理念的充分体现;高校信息公开制度建设是实现公众高校信息知情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推进大学治理与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应将信息公开的绩效作为大学评价评估的新型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社会治理的智慧化正逐渐引起学界与实践界的重视,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在此基础上的系统回顾与思考有助于为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向前的动力与思路。[研究设计/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政策文本分析法,对社会治理智慧化过程的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梳理,探究社会治理智慧化的演化逻辑与模式,构建智慧化社会治理概念框架,进一步融合典型案例场景分析、思考、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结论/发现]梳理出传统化、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社会治理模式,构建智慧化社会治理概念框架,进而提出智慧化社会治理模式在技术、伦理、制度、权利和效益五方面的挑战。[创新/价值]以图书情报领域注重运用数据智能技术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视角,从技术和理论双重演化逻辑剖析了社会治理智慧化过程,以期为驱动我国迈向智慧化社会治理进程及相关研究提供理论线索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 开放科学环境对科学研究的透明性、严谨性和开放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旨在有效满足这种要求的新兴出版物注册式研究报告应运而生,进一步推动了开放科学的发展与演进。本文拟全面介绍注册式研究报告的产生背景与发展历程,试图窥见其在推进开放科学发展进程中的主要功能和核心价值。[方法/过程] 综合运用网络调研法和内容分析法,从注册式研究报告的产生背景、发展现状、内容构成、出版流程、主要功能及核心价值等方面系统梳理该新兴出版物的基本概况。[结果/结论] 注册式研究报告的突出特点主要体现在:①内容构成方面,注册式研究报告既包含最终研究成果又包含详细的研究计划;②出版流程方面,多数注册式研究报告分为两个阶段出版。这种新兴出版物有利于减少发表偏倚的发生,规范并革新传统出版流程,进而提高研究成果的透明性、可靠性及严谨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中美大学学术诚信教育现状的对比分析,指出美国在制度保证、大力宣传、技术支持、专题研究等方面已形成一套成熟的保障体制.而我国还存在"重处罚,轻预防"、图书馆网站没有发挥应有教育作用、学术诚信教育缺乏系统和规范性等缺失.希望能够从图书馆专业角度,为建立我国学术诚信教育体系提供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An increasingly data-intensive research environment has highlighted the need for greater research transparency to facilitate integrity and trust in open science and in the conduct of research more widely. The initial findings of faculty researchers' behaviors and practices toward research transparency, using the research data lifecycle as a grounding framework are reported. Four focus group sessions were conducted with faculty researchers in different disciplines, including natural sciences, social sciences, engineering, and different transparency practices were captured using the researchers' own language. Four generic transparency components were identified: action verb, object, task, and stage in the research lifecycle. The inter-relationships between specific transparency components were visualized using network visualizations. The network visualizations suggest that the lifecycle stages of Process/Visualize/Analyze and Publish/Preserve/Archive are key points for transparency, where ‘data’ play a critical role demonstrated by the multiple node-edge relationships. Based on the findings, a conceptual model, termed the Tasks-Toward-Transparency (T3) Model, was developed. This model may inform researcher practices and support research stakeholders whose role is to articulate and deliver transparency advocacy, policy, training programs, and services.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 政府数据治理问题研究是当前政府信息管理领域的前沿热点问题,对于有效衔接和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开放数据以及公共信息再利用等政府信息管理的关键问题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方法/过程] 通过文献调研、概念比较、背景分析以及逻辑推导等方法,着重探讨政府数据治理概念的内涵与构成要素,并从数据驱动型行政、经济、社会以及数据风险防范等角度指出政府数据治理概念出现的必然性。[结果/结论] 站在宏观、中观和微观的不同视角详尽分析政府数据治理的主要内容和程序,进而指出其在体系结构的整体性、管理的有序化以及治理结构的耦合性、风险应对的紧迫性等方面的基本特征。最后,着重分析政府数据治理在与IT融合、内外融合以及价值融合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