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出这么一个话题,并非故弄玄虚。教师是“知识分子”,是脑力劳动者,应该如是。可是目前的现实是,教师们多是在“劳力”上打转转:备辅教批”不必说了,还要处理学生事务,还要参加各种会议,还要应付各项检查——可以说是呕心沥血任劳任怨;遗憾的是,社会各界教育的行政管理者也把这些作为“优秀教师“”辛勤园丁”的考核标准。这绝对是一种误导。到维修部去,常常见到这样的情形:师父们的工作是指使徒弟拆卸检查修理安装,徒弟们遇到疑问,自有师父指点;如是往复,工作圆满完成。——师父是“动口不动手”,“劳心不劳力”,徒弟们“动手又动口”,“…  相似文献   

2.
卞文志 《科学启蒙》2015,(Z1):88-89
曾读过一个名为“满了吗”的故事,说的是有个徒弟学艺三年,认为自己技艺在手可以出师了,于是便向师父提出请求。师父未回答,而是拿出一只装满石子的碗,问徒弟:“满了吗?”徒弟回答:“满了。”师父又抓了一些沙子撒进碗里,问:“满了吗?”徒弟回答:“满了。”师父又在碗里撒上石灰,仍没有溢出,再问:“满了吗?”徒弟点了点头说:“满了!”师父又向碗里倒入一些水,问:“满了吗?”徒弟见状,略有所悟,终于无言以对。师父的所为是在提醒徒弟:石子满了还有沙子,沙子满了还有石灰,石灰满  相似文献   

3.
禅宗有这样一个故事:徒弟学艺多年,出山心切,就去向师父辞行:“师父,我已经学够了,可以独闯天下了。”“什么叫够?”师父问。“就是满了,装不下了。”徒弟答。“那么,你装一大碗石子来。”徒弟照办。“满了吗?”师父问。“满r。”徒弟十分自信。师父抓起一把细沙掺入石子中,沙一点都没有溢出来。“满了吗?”师父又问。“这回满了。”...  相似文献   

4.
满了吗     
有个徒弟学艺三年,觉得功德圆满,便向师父表示,自己可以满师了。师父未回答,只叫他去装满一大碗石头来。徒弟依言做了。师父指着装满石头的碗问:“满了吗?”答:“满了。”师父便抓起一大把砂子,撒满了石头的缝隙,又问:“满了吗?”答:“满了。”师父再向碗中撒入石灰,再问:“满了吗?”答:“满了。”师父又向碗中倾入大量的水,还是没有水溢出,继续问:“满了吗?”……结局是:那位自满的徒弟再也没答上话来。  相似文献   

5.
见我心     
徒弟问师父:“我们看起来身材都差不多,真的有人心特别大,有人心特别小吗?”师父说:“你现在闭上眼睛,在心里边建一座城堡。”于是徒弟闭上眼睛,在心里建了一座很大的城堡。师父说:“你再闭上眼睛,在心里造一根毫毛。”徒弟照做了。师父问他:“你造那么大一座城堡,是用你的心造的吗?”他说:“是啊,我自己想出了里面的格局。”  相似文献   

6.
人生莫自满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徒弟学艺三年后,觉得自己不错了, 便向师父表示自己可以出师了,请求师父允许他自立门户。师父没有回答,只叫他去装满一桶石头来, 徒弟依言做了,师父指着装满石头的桶说:“满了吗?”徒弟回答:“满  相似文献   

7.
1 不教是为了教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目标是要引导学生建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 .如何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即“教师不教” ?“不教”的目的是什么 ?这是值得我们研讨的问题 .“不教”不等于撒手不管 ,不等于“放羊” ,“不教”的目的是“为了教” .中国传统武术讲究拜师学艺 ,开始师傅并不急于传授徒弟功夫 ,而是让他们干挑柴、担水、打扫卫生之类的杂活 ,两三年以后当徒弟学习动机极强时才开始传授 ,这样 ,徒弟才能学到武术的精髓 .日本的儿童教育家铃木培养出了许多儿童音乐天才 ,他教幼儿弹琴的方法有个…  相似文献   

8.
师者     
那次去刻章店,恰缝师你教训徒弟。原来徒弟将半块下脚料丢掉了。 “你丢掉它干什么?这可是块上好的料!” “师父,那只是块无用的下脚料,不足以用。” 师父拿起它,端详了一会儿,然后径直走向工作台,在这决下脚石上刻下两个字:至室。 徒弟无言以对。 下脚料也会有用途,也会变成至宝。在困境中不自卑、不气馁,在泥淖中不绝望。是金  相似文献   

9.
机智的台阶     
一位老禅师在禅院里散步,忽见墙角下有垒起的石头,他一看就知道这是徒弟违反寺规,跳出寺院玩乐去了。正在这时,老禅师听到墙外有脚步声,知道是徒弟回来了,于是他躬下身体,趴在石头上,让翻墙的徒弟踩着他的背下了墙头。徒弟低头一看,才发现自己踩着的是师父的脊背,顿时觉得无地自容,后悔不迭。但出乎徒弟意料的是,师父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拍着他的肩膀平静地说:“时间不早了,快回去吧!”在化解矛盾时,老禅师宽容大度的教育机智令人叫绝。同时,我们也对老禅师巧妙设台阶以唤醒徒弟的做法而深感钦佩。作为教师的我们不也应该给犯错误的学生一…  相似文献   

10.
经验·历程:师父都有一颗热切期盼的心,期盼徒弟快速成长,希望徒弟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然而,指导徒弟不能急于求成,师父应多借鉴同行的经验,有计划、有步骤地帮助徒弟成长。  相似文献   

11.
李敖的不朽度李敖:其文五百年不朽;其人一千年不朽。一千年后,世界末日,什么都朽了。英才与蠢才得天下之英才而教之,无乐也;(“教徒弟,打师父。”又有何乐?)得天下之蠢才而骂之。一乐也。  相似文献   

12.
《考试》2007,(1)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自六祖慧能开宗以来,佛光普照华夏,某代出了两位高僧,一个是师傅,一个是徒弟。当年徒弟拜师学艺时,问师傅说:“师父,根据我的慧根,要修多久才能成正果呢?”师傅答道:“最少也要十年罢!”徒弟说:“哇!十年太久了,师父,假如我加倍地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古代农耕文化中,"教不严,师之惰",师父有权对徒弟进行教育和责罚。在《刑案汇览》和《驳案汇编》中的诸多案例反映出清代律法认可师父的责罚权。但当时律法也对师父责罚权的实施范围和方式设置了限制条件,不得随意行使。首先,师徒关系必须为法定的师徒关系,行业不同,认定标准宽严不一。其次,师父责罚"违犯教令"的徒弟是"以理殴责",不能临时起意随意殴打,且不能针对徒弟轻微过失而毒打,否则丧失师徒之义。再次,在奸盗特殊情况下,师父责罚徒弟不受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4.
说“师兄”、“师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兄”、“师弟”这一组词最早分别是佛门弟子对师父、徒弟的专称。明代以后才发展为同受业于师者之间的称谓。新时期以来,这一组称谓词在高等学校研究生阶层中流行,反映了社会关系新的历史变化。  相似文献   

15.
闲暇之余,我在网上读了一则《猫吃辣椒》的轶闻趣事,颇有感触。事情大概是这样的:一天,老和尚问心爱的两个徒弟:“怎样才能使猫乖乖地吃辣椒?”徒弟们都愣了,猫是不吃辣椒的,绝不可能乖乖地去吃辣椒啊!大徒弟说:“最好的办法就是灌,捏着鼻子往嘴里灌,它就吃了。”二徒弟说:“依我看,还是饿它三天。然后把辣椒拌到鱼肉饭里。”老和尚摇摇头。“那么师父您老人家有什么高见呢?”  相似文献   

16.
一个人要想成功,理想、勇气、毅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生路上要知道舍弃,更要懂得转弯,学会“另辟蹊径”。很多时候,坚持到底未必会成功。如果你百般努力却成功无期,那就不要盲目地坚持到底,你可以选择“另辟蹊径”,换一种方式或一个活法,往往会给你带来新的契机。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对师徒走在路上,徒弟发现前方有一块大石头,他就皱着眉头停在石头前面。师父问他:“为什么不走了?”徒弟苦着脸说:“这块石头挡着我的路,我走不下去了,怎么办?”师父说:“路这么宽,你怎么不会绕过去呢?”徒弟回答道:“不,我不想绕,我就想要从这个石头前穿…  相似文献   

17.
平常心     
三伏天,禅院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快撒些草籽吧,好难看啊!”徒弟说。“等到天凉了,”师父挥挥手,“随时。”中秋,师父买了一大包草籽,叫弟子去播种。  相似文献   

18.
教师批评教育学生,无不出于爱的目的,但只有在学生得到爱的体验时,才能从心里真正接受批评,进而改进不足。禅宗里有这样一则故事:徒弟学艺多年,出山心切,赶去向师父辞行,说他已经学够了,可以独闯天下。师父让徒弟装来一大碗石子,并抓起一把细沙,掺入石中,沙子没有溢出。“满了吗?”师父问。“这回满了。”  相似文献   

19.
时间到了     
有个徒弟专门煮茶、泡茶和倒茶给他的师父喝.他师父有个茶壶是很宝贝的古董,他一直非常喜爱它.有一次,那位徒弟大概入定太深,手脚都软了,一不小心把茶壶摔破了,他怕死了,不知道该怎么跟师父解释.  相似文献   

20.
<正>厨房里,徒弟跟着师父剥鹌鹑蛋,徒弟没一会就剥坏了好几个,而师父却一个坏的也没有,徒弟敬佩地说道:"师父,您真厉害,能教教我怎么剥吗?"师父看了看被剥坏了的鹌鹑蛋,生气地说道:"笨蛋,剥坏了把它吃掉不就完了?"十一一大早,老妈问:"儿子,放假怎么宅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