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灵辉 《湖南教育》2009,(12):53-53
读罢《俗世奇人》一文,对题目中的“俗”和“奇”二字颇有想法。 先说说“奇”。 文章中的“奇”有二指:其一,指泥人张明山手艺之“奇”——精湛;二指泥人张明山精神境界之“奇”——脱俗。  相似文献   

2.
《孙子兵法·势篇》指出:“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兵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可见,孙子兵法特别强调“奇”、“正”互用。那么,什么是“奇”,什么是“正”呢!历来兵家众说纷纭。不管怎样解释,各家都承认,“正”是用兵的常法,即遵循战争的一般规律;“奇”是打破常规的变法,是指在特殊情况下的灵活机变。用兵应当正兵合战,出奇制胜,把“正”和“奇”结合起来。当然,“正”和“奇”也是相对的,一些奇法由于有效的解决了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就变成了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正法了;一些正法由于竞争双方普遍熟…  相似文献   

3.
文学作品的精妙,用王蒙先生的话来说就是“亏他想得出来”的艺术品位。而文学作品(当然也包括古诗文)的教学也要追求这样的品位,在其策略上,借用《孙子兵法》中的观点来说就是“凡善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所谓“正”是指以主要精力和时间,以优势兵力从正面直接对教学目标实施攻击突破;所谓“奇”是指出其不意,迂回包围,从侧面切入教学目标。它注重打破常规,出奇出新,有时是曲径通幽,有时是旁敲侧击,有时是声东击西,由彼及此地解决落实教学目标和内容。在奇正策略的运用上,应该讲究以“奇”为先,以“正”为主。之所以要以“奇”为先,是因为…  相似文献   

4.
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趣、乐、动、奇、新、好”六字教学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乐学的气氛中掌握美术知识,提高绘画技能、技巧,提高审美能力.“趣”,是指课的趣味性及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乐”,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愉快的学习环境,教师保持愉悦的教学心境,学生拥有快乐的情绪;“动”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用心来学习,掌握知识技能;“奇”是指教师在美术课中出奇制胜,用学生意料不到的方法组织教学;“新”是指教师用智慧和内在魅力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创新欲望;“好”是指教师教得好,学生学得好.  相似文献   

5.
《祭妹文》中“角奇梦幻想”的“觭梦”,课本注:“奇异的梦。觭,通‘奇’。”教参译为“奇离的梦”。都视为偏正关系。按,“角奇”通“奇”,《辞源》《辞海》等都注明是指“单、只”,读音为 jī。而“奇异”或“奇离”之“奇”则念 qí。注译的音义不相配。《辞源》又有“觭梦”条,解释是:“殷人占梦之法。据梦之所得  相似文献   

6.
有意错误的教学艺术浅探●江苏葛乃宏陈其俊孙子在《孙子兵法·兵势篇》中认为:“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正”“奇”是古兵法常用术语,指军队作战的常用战法和特殊战法。就兵力布置而言,以正面受敌为正,以机动突击为奇;就...  相似文献   

7.
前人有《方言》多“奇字”说。《方言》中的所谓“奇字”一为不见之奇、二为不用之奇。经考:《方言》不见于传世先秦两汉献的“奇字”共有297个;见于出土献的古字和传世献的异体古字或俗字人41个;依《方言》通例推定属西汉通行字的9个;根据《方言》词语记载要求,从字意义方面考明114个字的构成时代早于扬雄时代;真正的不见之奇的“奇字”,包括扬雄听所制字,共有132个。《方言》“奇字”所表记的基本上是实词,而以名词居多;《方言》“奇字”一部分是表记的同义词,一部分是表记的同一词在不同方言地域的音变词形。  相似文献   

8.
<正>一、依“标”托“本”,定准航向导读课目标的制定,要紧紧依“标”托“本”。在这里,“标”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本”既指“小学语文教材”,又指作品本身。定准航向,就要依托“标”与“本”,实行“三看”原则。(一)看课程标准,明学段目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各个学段的总体教学目标和具体学习内容提出了明确要求。以童话阅读为例,在“学习内容”中,从第一学段的“学习讲述”到第二学段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讲述”,体现了层级要求。依据总目标及具体要求,导读目标制定才不会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9.
“奇服”不奇“余幼好此奇服兮”中“奇服”一词 ,教材注为“奇特的服装 ,指下文的长铗、切云冠等”。人教版教参也就据此理解为屈原自小爱着奇特服装 ,以示德行高洁 ,志向远大。这种解释或许本于王逸的《楚辞章句》 :“言己怀德不用 ,复高我之冠 ,长我之佩 ,尊其威仪 ,整其服饰 ,以异于众也。”殊不知 ,《周礼·阍人》中严格规定 :“奇服怪民不入宫。”而且先秦时期 ,“服以为礼 ,服以为仪” ,冠服与仪礼是密切关联着的。试想 :深谙礼制的楚大夫屈原 ,又怎会穿着奇装异服出入宫廷呢 ?也许有人认为 ,这只是诗人借机表露自身的高洁品质而已 ,…  相似文献   

10.
学习的魔法     
<正> 大奇上课偷看卡通书,被王老师逮了个正着。下课后,王老师把大奇领到办公室。“说吧,”王老师往椅子里一坐,“你还想不想学习?”大奇低着头不说话。“我不是不允许你们看课外书,但是‘课外书’只能在课外看,上课就应该好好听讲,”王老师说,“跟你说过多少次了,学习的惟一途径是认真!”  相似文献   

11.
收购疾病     
<正>大奇家楼下,经常响起收破烂的吆喝声:“破烂的卖哟!”这天下午,响起的却是这样的声音:“疾病的卖哟!”什么,不是收破烂,而是收“疾病”?大奇趴在窗户上正好奇地向下四处寻找吆喝的人,这时门外响起了敲门声。爸爸正发着40度高烧,躺在床上动弹不得。大奇赶紧过去打开门,看见门外站着一个矮小的老头,穿着戏装似的衣服,黄胡子拖到腰间。  相似文献   

12.
依“法”治校的“法”,既指国家的公共法律和教育法规,也包括学校内部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管理学校如果没有一点“法”的观念,无“法”可依或者有“法”不依,那么学校是很难管理的。所以,在依“法”治校时,校长首先应做到依法办事。一、学习法律知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  相似文献   

13.
本篇疑点主要有二:一是指瑕的内容是否妥当,其内容可分为三:一者,内容之暇,包括思想感情与用事;二者,体制之瑕,包括体裁与格调;三者,语言之瑕,包括用词与表达。二是"赏际奇至"和"抚叩酬即"八个字的内涵,刘勰用以代指当时文坛用语之弊——远离本义而"依希其旨"。  相似文献   

14.
刘勰以客观态度对待《经》与《骚》,“正”与“奇”,提出“执正以驭奇”的原则,对"奇"进行约束与规范,表现出一位文论家的远见卓识。  相似文献   

15.
本篇疑点主要有二:一是指瑕的内容是否妥当,其内容可分为三:一者,内容之暇,包括思想感情与用事;二者,体制之瑕,包括体裁与格调;三者,语言之瑕,包括用词与表达。二是"赏际奇至"和"抚叩酬即"八个字的内涵,刘勰用以代指当时文坛用语之弊——远离本义而"依希其旨"。  相似文献   

16.
高中语文六册《涉江》一文中,对首句“余幼好此奇服兮”的“奇服”,注解为“奇特的服装,指下文的长铗、切云冠、明月珠、宝璐等”。这条注解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7.
从“正”与“奇”谈教育艺术中的辩证法宁泽编者按:本刊于今年第一期摘编了本文的一个事例,现应读者要求,特披露全文。一、从正与奇的提出到进入艺术领域正与奇是春秋的《孙子兵法》中提出的。孙武说:“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相似文献   

18.
<正>【教学目标】1.以做“俗世奇人文化馆”宣传志愿者为任务情境,借助“奇人之奇来历”“奇人之奇形象、奇规矩、奇手艺”“奇人之奇群体”“身边之俗世奇人”学习任务群,通过阅读、品悟、梳理、思辨、绘制鱼骨图、练笔、评价等语文实践活动,感受鲜活的人物形象,感悟刷子李的高超技艺。2.引导学生学习作家冯骥才抓典型事例,运用细节描写、对比、夸张、欲扬先抑等表达方法,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个性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这里的“势”指的是教情、学情。教情、学情会因主观的、客观的诸多因素发生变化,与预设的教学计划、教学思路不相吻合,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情况的具体变化而灵活选用教法。“正”是一种固定的模式或者说是一种基本的教法,比如教师的讲解、学生的朗读。模式固定未免机械,做法常规难免死板,这就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法,用“奇”。《射雕英雄传》中“无招胜有招”即是这个道理。再用一种说法,“奇正相生,因势而变”实际上是指在教学中主线不变,局部伸缩;多方刺激,强化注意。  相似文献   

20.
《西游记》同《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并称为明代的“四大奇书”。虽然都是“奇书”,但各有各的“奇刀处。《西游记》的不同之处是:人物奇、景物奇,故事奇、结构奇、蕴涵奇,奇思奇想、奇模奇样……然而,它的奇,又非“离奇”,让人不知所云,不可思议,无法理解,相反,人们正是借助这些奇人奇事,奇景奇思,由奇入妙,由妙入玄,从中感受到智慧,幽默、魅力,思悟出社会人生的哲理和真谛。正因为如此,这部书,自成书至今400多年来,一直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