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新经济和新产业为背景的新工科的提出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一流本科人才培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为此,文章以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建设为例,总结其在专业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和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及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方面的主要举措,探讨新工科背景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一流本科人才培养方法,以适应高等工程教育的范式转型。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北方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为例,分析了大类招生背景下专业分流的现状,分析目前专业培养体系中的不足,探讨如何利用好现有的教学资源及好的生源,构建基于社会需求的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3.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办学主要以行业作为背景,建筑类高校如何确定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办学方向是该专业建设的重要问题.安徽建筑大学借助本专业的特点以2012年本科专业调整为契机和安徽省的电力发展优势,结合安徽省电力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确定了依托电力行业,以电厂热能为办学方向.对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在建筑类高校建设方向进行了积极地探索.  相似文献   

4.
基于中国矿业大学学科背景,以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生为培养主体,对当前能源与动力工程人才培养思路和模式进行研究探讨,重点分析当前我国人才需求结构下矿业工程和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交叉融合的有效机制,进而以矿业工程学科为牵引力,推进典型行业背景下能源与动力工程新型学科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山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全面布局与蓬勃发展,对产业所需的智能制造科技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进而对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体系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以山西能源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详细剖析该专业在“省级一流专业”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多元智能理论、多学科融合理念和CDIO工程教育理念为研究基础,从革新人才培养理念、优化理论课程体系、深化实践教学环节三方面阐述对应的改革策略,构建以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为人才培养导向的机械类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6.
为应对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群人才培养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的挑战,围绕职业教育内涵和人才培养需求,通过对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三种职业能力的融入,从非行动性教育到行动性教育,彰显出当前职业教育关注点由认知能力向非认知能力的迁移,并基于“发展模型”构建出新型电力系统下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群课程体系,要求不断加深对行动性教学方法的应用。随着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进入发展快车道,课程体系的重构已成为必然趋势,未来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将更强调非认知能力的课程结构与行动导向的课程实践。  相似文献   

7.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以西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为例,结合本专业的发展历程和人才培养特色,多方面探索建设能源与动力工程一流专业的主要举措,提出了深化专业综合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加强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调查及外部评价机制等方面的主要举措,为传统专业的升级改造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质量强国背景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质量人才需求也呈显著递增之势。为应对人才需求,多数地方院校逐步开设质量管理工程专业。基于此背景及宜宾学院教学管理实践,梳理总结出宜宾学院质量管理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宜宾市经济及产业需求,确定质量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围绕目标要求,从教学和实践两方面着手,构建以课程教学体系、教学实践环节、行业实践体系、第二课堂等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可为其他院校的质量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能源应用专业对工程实践的需求及校企联合培养人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建设了以校企合作共建、资源共享为基础,高素质能源应用专业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实践教育中心,探索工程实践教育体制和高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围绕实践教学、基地教学、创新教学三个方面,构建了"五模块、四层次"的实习与实践教育体系,依托中心设备、科研项目、信息化平台促进相关专业融合发展和能源应用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0.
在广西北部湾发展规划的背景下,通过市场调研及校企专家论证,明确了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的就业岗位及其岗位能力要求,以教学工厂为主要教学场所,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主线,构建了"校企一体,分阶段,多循环"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满足了泛北部湾电力建设对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在能源转型背景下如何达成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目标,是一个极具挑战的课题。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储运工程专业聚焦油气储运工程智能化发展趋势及新工科背景下专业升级的内在发展需求,以新时代党建工作为引领,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持续深化教学改革、探索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及不断提升专业建设国际化水平的全方位探索与实践,逐渐形成了一套适应新形势的专业建设方案,专业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文章总结了一流专业建设期间的探索和实践,为我国油气储运工程的专业建设提供有益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针对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及技术特征,分析现有电气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构建、协同育人模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给出新发展阶段人才培养的路径,指出从技术特征、行业要求方面提炼人才培养方案,从学科交叉构建课程体系,发展多元校企合作模式,以此探索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工程专业教育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13.
以物探专业人才需求为立足点,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专业方向、业务范围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职业能力体系与课程体系,提出了实施精品课程战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铜仁学院园林专业为例,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综合体系的构建、课程体系"模块化"建设、专业分层递进式培养、专业的质量评价及跟踪反馈等方面对转型发展背景下地方高校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以期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我院电力工程系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教学情况及主要存在的问题,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设置原则、专业师资与实训条件配置等方面对专业改革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新工科全面推动着工程教育的新变革、新发展。在此背景下,信息安全专业的人才培养亟须改革。本文以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外在需求和人才培养的内在规律为基点,创新制定了专业语法规则,针对我国信息安全专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哈尔滨工程大学信息安全专业建设为例,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应培养复合型、应用型、技能型的中高级物流人才,应综合考虑区域经济发展、物流专业的行业与产业背景、需求岗位类型、资源优势、办学特色等因素,确定相应的专业培养方向,走示范性和特色化的人才培养道路。  相似文献   

18.
通才培养模式包含三大要素:课程设置、教法运用、人才培养评价。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以产业需求与发展为导向,拟以安徽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与改革为例,提出了新工科建设背景下融入工程专业教学新理念、拓展专业建设新内涵并制定人才培养新方案、打造专业教学新队伍、增建专业实验新平台和实习新基地、塑造学生学科技能竞赛新课堂的专业综合改革具体措施,通过改革实践让相关学生、教师、学校、企业以及社会最大化受益。  相似文献   

19.
在工程认证理念的大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结合相应课程进行岗位技术能力分析,形成课程要求.建筑环境学作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其教学改革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本,优化课程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法等,提高学生岗位技能的同时形成课程特色.以应用型为基点,对教学设计优化、教学方法的深度改革,最大限度增强学...  相似文献   

20.
高等级公路维护与管理专业是近年开发和发展起来的新专业,从社会需求及岗位需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师队伍等多方面对高等级公路维护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进行分析探索,从而确定高等级公路维护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