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真 《河南教育》2023,(5):66-67
课程思政目标的实现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有计划、有目标地将思政元素深度融入教学环节密不可分。本研究以有机化学课程为例,从确定思政目标、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三个方面,进行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2.
詹雨筱 《英语教师》2024,(1):14-16+25
从教师、教学和学生三个方面阐述课程思政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现状。分析将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可行性,即深入推进课程思政改革、提升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增强课程思政与大学英语的协同性。结合《21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的教学实例,探索如何从国际视野的培养、文化自信的建立和道德品质的塑造三个方面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相似文献   

3.
"课程思政"的实质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文章以《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课程为例,探讨了该门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之后从理论课程教学和实践课程教学入手,挖掘该门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分析其预期效果,进而实现该课程思政教育。  相似文献   

4.
开展“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思政,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行性,并且具有很好的优势。开展课程思政,就是要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的全过程,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材选择、教案课件编写等各方面,贯穿课堂讲授、教学讨论、实验和作业等各个环节。从“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教学实践出发,就其课程思政建设谈一点思考,分析了课程思政的整体思路,从课程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考核评价等方面探讨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的课程大纲修订,重点从信息论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信息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信息论的基本理论等方面深入探讨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  相似文献   

5.
以工程造价专业“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为例,分析如何挖掘思政元素,通过制定三大课程思政培养目标,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课程考核方式三个方面进行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环节的具体实践,将思政元素有效融入到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完成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教学的有机结合,最终达到育人与育才在课程教学中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运筹学”在工农业生产、经济管理、国防安全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是管理类专业的核心必修课。为实现“运筹学”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要求,将课程思政建设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提出了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一是实现教学内容与思政内容的有机融合;二是实现教学过程与思政元素的贯穿融合。从个体、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进行思政内容与思政元素的挖掘,并通过多元教学模式、增强教学导向性和自身思政理论水平提升等途径实现思政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7.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公安院校肩负培养党和人民忠诚卫士的重要使命,其教育教学要聚焦立德树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积极探索:应加强学习交流,提升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紧抓时事热点,挖掘课程思政资源;创新方法手段,增强课程思政的吸引力;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提升教学效果;利用第二课堂,拓宽课程思政的途径。今后,公安院校可从树立过程考核理念、注重专业课教师课堂外的课程思政、调动学生在课程思政中的主动性等方面提升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8.
当前课程思政已在各高职院校得到了广泛实践,但存在着部分师生对课程思政认识有偏差、专业课教师思政教学能力不足、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匮乏、课程思政评价考核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难以将课程思政“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走深做实。通过“人身保险”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发现,高职财会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可以从认真了解学生需求、深入挖掘思政元素、不断优化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等方面进行重点把握,切实提高课程思政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9.
为深入贯彻“大思政”理念,高校要充分发挥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育人机制,建设一批课程思政资源库,将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有机融合,共同发挥育人功能。本研究从“商魂”、家国情怀、诚信等方面入手,深入挖掘酒店收益管理课程的思政元素,从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实践育人成效等方面进行梳理研究,将德育渗透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促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教与学是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教与学的过程提供了学生与教师之间最直接、最有影响的接触。因此,学校所有课程任课教师都应当有意识地、自觉地挖掘教学内容中蕴涵的育人题材,将思政教育贯穿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从课程思政的任务和意义、课程思政的内涵和特点、物理课程思政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三方面进行探析,阐述课程思政的意义、内涵特点和卫生中...  相似文献   

11.
采用“课程思政+”的教学培养模式将专业理论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旨在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全过程,实现“三全育人”的关键环节。本文以辽宁工业大学研究生课程中材料物理课程建设为切入点,从梳理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挖掘思政元素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对此课程的教学改革,实现思政元素在材料物理课程中的有机融入,为研究生教学开展课程思政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刘文洁 《大学教育》2023,(23):125-129
高等院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材料力学是高等工科院校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如何保证材料力学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是目前材料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所面临的主要难题。文章分析了材料力学课程思政教学现状,从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出发,针对课程教学目标、如何有效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以及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与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3.
德育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要务。但德育仅靠思政课程教育无法完成,还需与其他各类课程协同配合。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势在必行。通过分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区别联系及协同要求,阐述目前在协同教学过程中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中所面临的问题,最后从“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原则,提取出教学目标协同、教学团队协同、考核反馈协同等协同育人机制理念,并对思政课程与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及思路进行说明,为后续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从专业思政角度进行思政课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要从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专业思政的概念辨析及理论和实践研究的价值入手,寻找思政课程建设的路径和方法,在分析教学内容、学情、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寻找思政+专业课程设计的融入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形成有辨识度的“一专业一思政”的思政金课,加强教师跨学科、跨专业的合作交流,建立多维学习体系,优化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思政课程的建设质量和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5.
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构建"三全育人"的思政教育体系.以"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为例,从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的必要性、课程思政元素、课程思政的实施以及提高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等方面介绍了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体现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三位一体"有机融合的教育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6.
依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课程团队从深度、温度、广度层面上挖掘材料力学涉及的思政元素。在设计课程教学时,教师将深度层面的思政元素融入重、难点环节,在易点环节融入温度、广度层面的思政元素。将思政元素无缝融入教学环节,在达到基本教学目标的同时,完成了课程思政目标,最终起到了将“教书”与“育人”统一结合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当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正不断深入,职场通用英语应参与其中,提升其人文性育人成效。从课程思政视角,改革职场通用英语教育理念与课程教学目标,挖掘职场通用英语篇章教学、词汇内涵教学、文化知识教学等教学内容所蕴含思政元素契合点;创设情境融入课程思政元素,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并从课程考核方面考查职场通用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育人成效,有机统一英语语言知识、语言应用能力、职业道德与人文素养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8.
针对“新工科”背景下的课程思政进行探索,对课程思政在教学过程中的定位、实施准则、教学评价等问题进行研究。首先明确了课程思政的定位,即全程隐性融入教学过程中。其次设计了4条教学准则,即通过优化专业课内容而不断提高载体质量、增强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和思政能力、将思政元素隐性融入教学、全方位深挖时效性强的思政元素案例。最后采用过程性评价的方式进行教学效果评价,教学反馈显示教学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文学是高校开设覆盖面很广的一门课程,并以其基础性、现代性和中国化的课程特色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思政教学中显示出独特性。为实现思政教育与中国现代文学专业学习协同发展,提高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性,要做到精准思政与智慧思政相结合。首先,对思政目标与中国现代文学教学目标进行契合度分析,实现精准思政;其次,运用智慧教育助力建构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思政话语体系,实现智慧思政;最后,从政治文化自觉与道德话语层面对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话语表达范式进行调适。  相似文献   

20.
蔡静  张玲佳 《河南教育》2023,(12):86-87
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对提升专业课教学实效性、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从开展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方法论的意义入手,对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理念、融入内容、教学方式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以期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