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代孩子在土里洗澡;爸爸在土里流汗;爷爷在土里葬埋。A.诗人对旧中国的农民怀着深厚的感情,但它在诗中却力求把自己的感情隐藏在所描绘的对象后面,不做直接的裸露和宣泄。B.诗人扣住农民和泥土的关系这条线索,写出了旧中国农民赖以生存的是土地,怨恨悲伤的还是土地。C.本诗可以理解为空间的并列。爸爸作为家中的强劳力,正在地里拼命劳动,养家糊口,所以它就不能照顾在泥地里滚爬的孩子,更无暇顾及葬在土里的父亲。D.本诗也可以理解为时间的承续。昨天“在土里洗澡”的“孩子”,就是今天“在土里流汗”的“爸爸”,到了明天…  相似文献   

2.
<正> 踏着冰冻的土地,迎着漫天的雪花,丰收了的人们向这里聚来,传播科学的人们在这里云集。交流、参观、采撷。数不清的面孔在热切地倾谈,新奇夺目的展品叫人流连。满眼硕果,激起心中的希冀。谁能想到,在塞北的严冬竟能感受到春的气息! “孩子在土里洗澡;爸爸在土里流汗;爷爷在土里葬埋”。土地养育了世世代代的人们,可它何时给那些辛勤劳作的人带来殷实富贵,带来彩电、冰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阳光,是科学技术的雨露使得贫瘠的土  相似文献   

3.
三代     
孩子在土里说澡爸爸在土里流汗小诗从侧面写出了祖孙三代“在土里”年复一年,代复一代没法改变的悲惨境况。三句话,二十一个字.凝炼而深刻地浓缩了中国农民千百年被锁在土地上挣扎流汗的悲剧。(贵州命运轮回爷爷在土里理葬李涓)三代@臧克家~~  相似文献   

4.
“土地之子”——杨争光是一位有着自己独特创作个性的作家,他以土地为原型讲述西北农村的故事,在农民之间的关系中再现了“他人即地狱”的哲学思想,从而揭示出更为深层的人性内涵,达至寻求中华民族之根性的目的。土地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原型,土地的土性、农民的土性,实际上反映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性,这在杨争光的很多作品中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5.
文题展示臧克家在《三代》中这样写道:"孩子在土里洗澡;爸爸在土里流汗;爷爷在土里葬埋。"是啊,谁不是在大地母亲的怀抱里出生、成长?谁没有承受过土地的恩惠?请以"土地"为话题,展开诗意的想象,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抒情性文章,题目自拟。  相似文献   

6.
土地     
沙漠中找不到水,将手帕包了饼干埋入深土,饼干吸取土里的水份,救了干涸者的命。人,一切向土地吸取! 大杂院无处泼脏水,挖个渗水坑,倒吧,脏水都渗入土里,土地容忍一切! 江南三月杨柳岸,母亲的慈颜;戈壁滩浩瀚  相似文献   

7.
今天的农村虽然早已摆脱了“土里刨食”的原始耕作,但依靠科技完全可从土里挖到金子。北京市平谷区山东庄学区开展的“土里能刨出什么”活动,就让队员们从全新的角度重新认识和了解着新农村。  相似文献   

8.
炎黄子孙,在土地上繁衍生息;华夏文明,自农耕而起源流传:土性是我们难以割舍的存在.而如今却有人以"土性"为耻,殊不知,这既是对自身所标记的祖宗血脉的无知,更是对我们所依存的文化传统的否定.我认为,我们当扎根"土"中,开出"土性"之花.  相似文献   

9.
孩子在土里洗澡;爸爸在土里流汗;爷爷在土里葬埋。臧克家的诗是酝酿于抒情之中的哲学,是哲学的诗。闻一多曾下过一个精辟的结论,“克家的诗,没有一首不具有一种极其顶真的生活的意义。”这“极顶真”正是来自诗人关照生活本质,把握生活本质的哲理性总结。《三代》这首“极顶真”的抒情短诗就具有质朴、简洁、冷峻、深刻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0.
种树艺 【同】 “种”、“树”、“艺”,都可以表示种植,即把种子埋在土里或把幼苗栽到土里。〔种〕《说文》写作“穜”。《说文》:“穜,孰也。”“穜”,在古籍中又多写作“穜(种)。例如:  相似文献   

11.
孙长江 《学子》2009,(11):1-1
那是一片多么硗薄的土地啊!板结的土,上面布满了网状的龟裂纹路;是谁,又是谁,仿佛还嫌这土地不够悲惨,不够凄凉.还欠点荒芜,还差点伤痛,又在那土里撒了些盐,还不过瘾似的,又弄了些碱。搅拌在了土里。于是.一场雨过后,阳光一晒,就有了一层盐花碱花,从泥土深处渗出来,远远看去,白花花一片。  相似文献   

12.
抽旱烟的父亲 这个繁盛的夏天,山林葱绿了,父亲却猝然苍老了。隐藏已久的疾病,使父亲步履蹒跚。梦里,父亲孤零零地站在田野上,注视着田埂上祖母的坟,一口口抽着旱烟,夕阳把父亲佝偻的背影拉得好长。我不禁想起臧克家,想起他的一首小诗《三代》:“儿子,在土里洗澡;父亲,在土里流汗;爷爷,在土里埋葬。”  相似文献   

13.
三代臧克家孩子在土里洗澡;爸爸在土里流汗;爷爷在土里葬埋。【赏析】臧克家的诗是酝酿于抒情之中的哲学,是哲学的诗。闻一多曾下过一个精辟的结论,“克家的诗,没有一首不具有一种极其顶真的生活的意义。”这“极其顶真”正是来自诗人关照生活本质,把握生活本质的哲理性总结。《三代》这首“极其顶真”的抒情短诗就具有质朴、简洁、冷峻、深刻的艺术特色。《三代》这首诗二十一个字,三个人物形象,构成了一幅祖孙三代与泥土打交道的生活画面。诗句看似如行云流水,信手拈来,实则意味无穷,言简意丰。全诗运用了一组排比句,一气呵成,浑然一体。…  相似文献   

14.
高中语文一册《蒲公英》一文:“男孩子和紧紧趴住扎根的土里,不肯让人拨的蒲公英一样,他初来时万分沮丧,没有一点精神。”“紧紧趴住扎根的土里”,犯有词语搭配不当的语病。这一作“蒲公英”定语的动词短语中,单音方位名词“里”,只能受介词支配,构成介宾短语,不能受动词支配,构成“动词+(定语)+里”的动宾格式,如说成“看……里”、走……里”、“吹……里”等,但在“紧紧趴住扎根的土里”这一短语中,“里”却是由动词“往”支配的,构成了“住……里”的错误格式,这是很不符合汉语语法规范的。对这短语修改的方式可有两种:一是改“住”  相似文献   

15.
在美国体验了一回菜园生活后,我种菜的兴趣就来了。一回到长沙,我就开始寻找一块土地种菜。工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在小区一座小山脚下找到一块小小的“风水”宝地。我立刻和爷爷行动起来,我们拿起铲子、提着水,在烈日下费力地拔去地上的杂草,铲除坚硬的石头及大块的土地,洒上肥沃的黑土,再浇点水、施点肥,使土地变得潮湿、松软,把白白的大蒜和黑黑的小葱种子埋在土里,  相似文献   

16.
《蒲公英》中,有这样一个句子:“男孩子和紧紧趴住扎根的土里,不肯让人拔的蒲公英一样,他初来时万分沮丧,没有一点精神。”这是一个明显的病句。毛病出在“男孩子和紧紧趴住扎根的土里……”。“里”是方位词,它的主要用途是附着在名词后头,构成表示处所或者时间盼名词,如:床上、家里、饭后等,这样构成的表示处所或  相似文献   

17.
傍晚,老柳树下,小青蛙和萤火虫正在神秘地看什么。原来昨天萤火虫对小青蛙说:“我发现一件奇怪的事情,蝉跟你们青蛙一样,也是从土里钻出来的。“小青蛙生气地说:“蝉是害虫,我们青蛙是益虫,怎么会一样?我们青蛙钻进泥洞里,那叫冬眠!蝉也是从土里钻出来的?我才不相信呢。”萤火虫说:“蝉是从土里钻出来的,你看到了就相信了。”他们相约  相似文献   

18.
草声风语     
唐菡 《今日中学生》2023,(32):35-37
<正>“摇晃间,我从母亲的怀里坠下,落在了土地上。那几日,雨水淅淅沥沥地来过人间,大地的松软使我又迷迷糊糊地睡着了。随后,你将我唤醒,那时已是暮春。”一粒草籽和风在山坡上的一棵树下回忆着他们初见时的场景。“我忽然感觉自己腾空而起,睁开眼后一阵眩晕——你居然将我带上了天!”风不紧不慢地接过话:“如果不是我,说不定你现在还在土里沉睡呢,梦中可没有这么好的景色。”盛夏的朝晖在远方的山峦上蔓延,驱赶着已霸占此地一夜的黑暗。  相似文献   

19.
一只灰溜溜的土拨鼠,不论从哪里钻出地面,总是遭人打骂,而他的邻居蚯蚓却被人称赞。土拨鼠愤愤不平地对蚯蚓说:“蚯蚓,我们同样在土里钻来钻去,为什么你得到表扬,我受责骂?你不觉得这样太不公平了吗?”蚯蚓看了土拨鼠一眼,说道:“我在土里钻来钻去是为花草和庄稼松土,是为大家服务。而你呢?你在土里乱打洞,弄坏庄稼。还有,你在半夜里偷瓜的  相似文献   

20.
外婆的乐园     
唐乐言 《作文》2022,(22):6-7
<正>外婆哪里像年过花甲的人呀?瞧,她腿脚麻利,沿着窄窄的田埂,健步如飞,如履平地。来到悉心培育的土豆秧前,她蹲下身子,双手伸进土里,小心翼翼地摸索着,生怕会伤着什么似的。“快来看,我的土豆长出来啦!”外婆高兴得大喊。我从小就喜欢跟着外婆去菜地,闻闻泥土、蔬菜和青草的味道,也喜欢看外婆从土地里挖出各种神奇的珍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