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普通高中阶段语文课程内容之学习任务群8“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经典作品,培养民族审美趣味,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从实际功用来讲,这些作品更能给我们许多人生启发,在我们失意或彷徨的时候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本期笔者将先从谋士、谏官两个类型入手,做素材运用的示范,助你备考。  相似文献   

2.
<正>翻开历史长河的扉页,星辰漫漫,唤醒我们写作的灵感。这一期,将从帝王、俗世奇人两个类型入手,做素材运用的示范。君王篇楚怀王(司马迁《屈原列传》)故事简介:楚怀王在屈原的辅佐下,楚国的国力日渐强盛。内有美政,外有联盟,实力强大。楚怀王却识人不清,任人唯亲,内经不起身边的宠臣宠妃的挑唆,寒了忠臣的心;外经不起秦国的诱惑和哄骗,最终葬送了自己的性命和楚国的未来。  相似文献   

3.
<正>写作议论文时,我们用的最多的论证方法是举例论证。其实,教材中的作者,就是我们眼前的宝贵素材,作为经典课文的创作者,他们的经历、观点,都有独特之处,且对当今社会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1.“正学以言,修辞立诚”的张岱年“修辞立其诚”,包含端正学风的问题。据《汉书·儒林传》记载,《齐诗》的经师辕固曾对公孙弘说:“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所谓曲学阿世即是哗众取宠,曲解经典的原义以讨好于时尚,也就是背离了原则而顺风转舵,  相似文献   

4.
新版中学《思想政治》教材在形式上与旧教材最大的一个不同处就是,在页面编排正的右边,留下了6厘米左右的空白处。这是干什么的?我认为这是编留给学生的一块笔记地。它包括页边距、页眉与页脚、行距及段落间距。学生如何耕耘这些地方,大有章可做。下面是我们教学  相似文献   

5.
艺术中的“布白”使艺术品虚实相映,形神兼备,从而达到“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给人以启迪和美的享受。作为艺术表现手法的“布白”应引起我们广大教学工作者的重视。掌握一定的“布白”技巧与方法,可以增强教学的艺术性,使之更富有成效。  相似文献   

6.
随手翻开我们的低年级小学语文课本,你会发现,每一篇课文都是图文并茂,十分符合低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这些插图色彩鲜艳、形象具体、童趣盎然,且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利用性。新课标在对低年级的阅读要求中指出:"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相似文献   

7.
许多教者认为语文教学主要以文本为中介进行,而文本当然首推教科书里的课文,尤其是基本讲读篇目。我觉得,语文教学资源应不仅于此。比如,课后框花边的小文章(或曰补白。以下简称“花”),相对于课文而言可谓“边角余料”。但“边角余料”也是料,也应纳入文本范畴。即使是冗余信息有时候也可以打开读者的想像世界。垃圾尚且是被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呢。它们既然被编入课本,自然是与语文学习密不可分的有机组成部分,与“主料”相辅相成,是文本里宝贵而难得的语文教学资源。一、开课用:导火线巧用课后的“花”,课堂导入往往会顺理成章。如教学《我…  相似文献   

8.
所谓加分艺术是指根据个体学生的需要,适时适当地"额外"增加分数用来激活学生潜能,以达到教育者所期望的状态的一种批阅方式。加分艺术旨在发现优点激活个体学生的生命潜能。世界杰出的心理学  相似文献   

9.
掌握充足的材料,是作文成功的重要前提之一。但是不少同学都觉得自己的积累不够丰富,除了生活经验的积累,大多阅读积累都来自课本,作文时便苦于"无好米下锅"。  相似文献   

10.
随着课改的逐步深入,面对多样化的新课本,有名师和专家提出了变“教课本”为“用课本教”的课题,可谓切中肯綮。  相似文献   

11.
<正>这一期我们继续挖掘教材中容易被忽略的名篇作者素材,选取恰当的切入点来进行素材运用训练,期待能给大家带来更多的启发。愿做红烛的闻一多(闻一多《红烛》)闻一多先生在《红烛》中写到“烧破世人的梦”“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切入点:但问耕耘,只求无悔。  相似文献   

12.
不论教学怎么改革,文言文那一套串讲的方法至今都没变:逐字逐句,从头到尾,无所遗漏。学生为了考试,不得不认真听,教师怕学生弄不明白,恨不得学生把翻译整个都背出来。这样的文言文教学,单调、机械、沉闷,效率也比较低。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和”——交融贯通。  相似文献   

13.
“所”和“以”结合,构成“所以”这样一个粘连较紧的名词性短语,表示产生某种行为的原因或行为赖以实现的手段和对象。后来成为文言文中经常运用的一个词。它的具体意义和用法要看“以”表示什么意思,如果“以”当“因”讲,“所以”就表示“……的缘故”或“……的原因”;如果“以”当“用”讲,“所以”就表示“用来……”、“用……的方法”;如果“以”当“依靠”、“凭借”讲,“所以”就表示“用来……的人”、“……的凭借”、“……的根据”等等,在文言文中应视具体语言环境灵活译出。此外,“所以”用作连词,同“是以”、“…  相似文献   

14.
仔细分析历年来的高考文言文试题,我们发现,虽然命题者常从课外选择材料,然而答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却在课内,一些题目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可见,学好课本,巩固文言基础知识,是文言文阅读获取高分的突破口。因此,高考文言文复习,应从重视课本开始。  相似文献   

15.
教师的课堂语言既不应该是课本语言文字的简单重复,也不应该是漫无边际、远离课本的说教,而应该是将课本语言变换为某种易于被学生接受的信息。语言转换的最终目的是利于学生识记、理解,进而达到应用综合的程度,实现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在教学中,将课本语言进行适当...  相似文献   

16.
(一)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叔向贺贫》初中第六册) 课本注曰:“越,超过。”越,为“超越”,乃是常训;“使越于诸侯”句不作如是解。今案:《尔雅·释言》:“越,扬也。”郝懿行云:“《诗》‘对越在天’对越即对扬,犹云‘对扬王休也’。”王引之《经义述闻》卷十八云:扬,越一声之转,故发扬之转为发越,飞扬  相似文献   

17.
对初中实际教学中出现的人教版课本文言文注释的质疑,结合古代相关典籍及文献资料,重点就"素琴""泯然""得无""固"等值得商榷的文言文注释提出不同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正>在十年制中学的语文课本(以下简称课本)中,文言文所占的比例并不大,但它所担负的任务却很繁重:许多将来从事整理、研究、教授我国古代文化遗产工作的人才就从这里入门儿,打下一定的基础;即使是将来要从事科技工作的人,也无不要从这里吸取营养,受到陶冶。因此,课本所选的文章要精,课文的注释也要考究。注释是教师讲授的基础,直接影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物象贯穿类作文在高考中备受追捧,往往能取得一定的高分。但是"物象"选择一定要得当,不然会适得其反,弄巧成拙。一般情况下,物象贯穿类作文的物象选择一定具备典型性,能为作文中的人物、情节、主旨等方面进行有效的勾连,真正地做到有的放矢,让"物象"成为考场作文的灵魂。  相似文献   

20.
正黄厚江老师在其著作《还课堂语文本色》中,有这样一段话:目前文言文教学的普遍问题是教学内容萎缩。很多文言文教学的课堂只有"言"没有"文",而所谓的"言"的教学又异化为文言知识的教学。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往往视为畏途,教师也苦于教学效果不理想。一、文言文教学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