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诗一般的语言和形式带给人美的享受。诗不同于散文、小说等其他文学形式,韵律成为了关键因素。韵律又包含节奏和音韵两个方面。本文对英汉诗歌的节奏和音韵进行对比,发现英诗中节奏为更加重要的因素,而汉诗中音韵则占了更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陈磊  胡燕娜 《海外英语》2022,(19):194-195+204
《英文诗两首》是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创作并献给贝阿特丽斯的爱情诗。原诗语言平实优美,情感热烈真挚,国内已有多位译者将其翻译,每个译本各有特色。文章选取《英文诗两首》中的第一首,将王永年和林之木两位译者的译本进行对比,从许渊冲先生三美论的意美角度赏析。  相似文献   

3.
诗歌堪称隐喻的宝库,在英语诗歌和汉语诗歌中都存在大量的隐喻。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不同语系,中西方文化迥异、社会风俗各异、语言风格不同等诸多因素,英汉诗歌中的隐喻具有各自鲜明的特征。通过列举、剖析英汉诗歌中的隐喻现象,本文对英汉诗歌中的隐喻现象进行了比较,并分别分析了英语诗歌中隐喻的取向特点和汉语诗歌中的隐喻特征。  相似文献   

4.
诗有双翼借译飞--论诗歌翻译中的韵律与意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把韵律和意境描绘成诗歌赖以飞翔的翅膀,以中外对译的若干例子来说翻译好一首诗不仅要熟读原诗而且还必须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辅之以深厚的文学内涵,才能把一首诗译得韵味十足。  相似文献   

5.
中日文化交流渊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汉诗促进了日本古代文学的发展。松尾芭蕉正是接受唐诗的滋养,将作谐从滑稽诙谐、句作卑俗的低层次提升到格调清雅的艺术殿堂,开创了以“蕉风”为主要艺术特征的新时代。“蕉风”在风格和意境上都是与唐诗之“冲淡恬静”之美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6.
7.
英汉诗歌在音韵修辞手段上存在着异同点,通过对比摹声与Onomatopoeia,双声、叠韵与Alliteration,Assonance以及谐音双关等三个方面,探析出现此种情况的原因,即:语音系统、构词方法的差异、文化背景的特质、诗歌语言的特性、认知与审美的影响等,以论证英汉诗歌音韵修辞手段的使用是为了达到美韵、美意、美境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迪金森是美国著名女诗人,李清照是中国著名的女词人。她们生活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代,作品各具特色。通过分析她们诗歌主题及写作技巧,可以洞悉不同的生活经历和生存环境对原本相似的性格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李清照是一位在主体精神和文学创作方面都从男权世界中实现突破的作家。其作品以独特的女性视角,独特的女性语言,独特的女性情感世界,独特的文学内涵,给中国的词坛带来一个个清新自然而富有个性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0.
“动态诗学”与“现代汉诗”——再谈“新诗标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诗先脱“古典”之身而成幽灵,再得“现代”之体而寻典律——“现代汉诗”的确立,为新诗的诗体建设,提供了可能的平台。只有先行将有关“新诗”之“新”的言说,适时导入“现代汉诗”之“现代”的言说,并重新梳理“新”与“动”以及“自由”的正负价值在性之后,有关“如何新才好”亦即“新诗标准问题”的讨论,才不至于再次成为一本说不清还得说的糊涂账。论文依据这一思路,在对从“新诗”到“现代汉诗”的诗学嬗变的梳理基础上,提出“动态诗学”的理念,进而提交“诗美三层次”、“诗性与非诗”、“汉诗语言的‘守常求变”’及诗歌本质的“四象”原则等诗歌标准观念。  相似文献   

11.
"清末民初的女性诗"从性别、时间、文体三个角度限定考察对象,我们自然从女性、断代、分体,甚至结合地域文学等其他交错研究角度,探求其已有深度,以备参阅。  相似文献   

12.
成文华  黄莲图 《广西教育》2014,(14):118-120
以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之古代诗歌部分为蓝本,从并称作家的作品、同一作家不同风格的作品、不同作家同一题材的不同作品三方面展开对比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的古代诗歌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3.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由于种种原因,在对他的诗歌评价上却有很大的反差,其根本点就在于对徐志摩诗“浅的”认识上,有人把浅作徐诗的局限性,在评述中作人为的掩饰,以提高徐诗的地位,有人则把浅作为评价徐诗的主要依据,从而否定徐诗的价值,本文认为,浅既包含了徐诗的不足,同时也显示出徐诗的个性,离开了浅,徐诗就失去了它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4.
诗人的眼睛要超越到世人眼界之上,不要受世俗物质视角的制约。从世俗眼界来看世界,就像坐井观天中的青蛙,再大的天也只被它用井口来衡量,而诗人的眼光则要像捞月亮的猴子,在世人都以为镜花水月纯属虚空的公论之下,他还要去捞,他捞的不是物质,而是精神向往。在中国古代,字即为词,尽管古诗篇章短小,但要求含蕴丰富,讲究蕴藉包容,这种包容不是所谓的时代或诗人生活的背景知识,而是诗人多种情感的融会,复杂的情感再通过字词碰撞所导致的词义交融表达出来,形成读者既能体会出又难以言说明晰的感受。  相似文献   

15.
2011年4月末,"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会议期间,著名汉学家奚密教授就现代汉诗在美国的传播以及现代汉诗阅读与欣赏等问题与笔者进行了交流。近年来现代汉诗在美国的翻译出版呈日益增长的良好态势,港、澳、台三地的诗歌译介也各有特点。影响现代汉诗在美国的传播与译介的主要因素是市场因素。奚密教授强调要用成熟开放的心态去阅读现代汉诗,欣赏的重点要落脚到语言的创新上。系统化地学习是培养诗歌读者的重要保证,多读、细读、慢读是阅读现代汉诗的关键方法。  相似文献   

16.
笔者对<人生礼赞>这首名诗的两个不同译文进行对比分析,指出诗歌翻译不是刻板地忠实于原诗的语法结构、词汇、行数、韵律等.而应忠实原诗的意义和诗情,再现诗的内涵、诗的意境.要保持其韵味和音乐美.  相似文献   

17.
《声声慢》为李清照晚年所作名篇之一,通过对秋景的描绘,抒发词人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具有浓烈的时代色彩。全词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本文选取四种有代表性的《声声慢》译文,即林语堂、许渊冲、朱纯深、徐忠杰的译本,从形式、韵律、语言、文化意象和风格五个方面进行对比赏析。  相似文献   

18.
罗伯特.李.弗罗斯特是美国二十世纪最重要的诗人,他的诗作以语言朴素、立意深邃而著称。短诗《金色从来不常驻》是弗罗斯特的一首典型的富有哲理的格律诗,表达了美好事物不长在的叹惋之情。这首诗最具特色的一点是语言和韵律结合之巧妙,这也是诗歌翻译的难点。三个中译本分别出自翻译界颇有威望的著名学者朱墨和翻译家曹明伦和方平之笔,而且各译本所用的译法不尽相同。对比研究这三个中译本在韵律节奏和措辞方面的翻译手段,旨在探讨英语格律诗汉译的策略,从而为诗歌翻译批评事业奉献一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9.
施蛰存《阿褴公主》与郭沫若《孔雀胆》题材相同,都从“现在”出发去理解历史,但施蛰存是用心理分析去解构历史,肯定人性,传达出一种“现代情绪”,而郭沫若是把对安娜的感情升华为一枚“献给现实的蟠桃”,表现的是一种“悲剧精神”。明确了他们学观念和学风格的差异,就不难理解二人的相互批评了。  相似文献   

20.
威廉·华兹华斯是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诗人。他漫长的一生中充满了艰难困苦。在他的诗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对比。然而,这些对比最终达到了统一。文章试图透过华兹华斯的一生,在他的诗歌中寻找对比与统一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