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自然环境变迁和人为活动影响,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形势越来越严重,部分地区生态恶化已经影响到当地社会与农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自然人文特征和生态环境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保护与治理的基本思路及重点实施的三大工程。  相似文献   

2.
20 0 0年 8月 1 9日 ,我国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由江泽民总书记题写碑名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纪念碑奠基在长江源通天河畔。1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屏障“三江源”是指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 ,素有“中华水塔”之称 ,对我国的生态状况及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在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的治理保护中担负着重要责任。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保护好分布在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系统、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多样性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西部地区包括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广西…  相似文献   

3.
1自然保护区发展简史 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美国政府1872年建立的黄石公园,因当时还没有“自然保护区”这一名称。1890年,美国又建立了巨杉国家公园和Yosemite国家公园。加拿大比较重视资源保护工作,于1885年在西部划立了3处国家公园。1879年,澳大利亚建立了6处国家公园,新西兰也划立了 2处国家公园。 1898年,南非设立了Sabie野兽保护区;同期,英国在其殖民地印度建立了阿萨姆卡齐兰加保护区。到了20世纪,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得到迅速发展。1909年,瑞典划定一批自然保护区,欧洲其…  相似文献   

4.
区域发展是区域主导产业不断转型升级的过程,对于三江源国家公园这一自然条件恶劣、生态地位重要的特殊区域来说,在牧区城镇化、现代市场经济冲击背景下,如何依托传统畜牧业,实现牧民生计可持续和区域发展的耦合是一个亟待解决问题。畜牧业是三江源地区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牧民的生计基础,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生态保护优先的战略使得发展其他产业的难度很大。论文从生计创新视角,运用回归模型分析了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畜牧业创新发展对牧民可持续生计的影响,并提出互联网+畜牧业、体验畜牧业等畜牧业创新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新闻背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1月1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建立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有四个显著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生态旅游特征的分析、以及对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现状的评价,指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旅游业的发展必须要以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为前提,并根据旅游与生态保护相统一的理念,对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产品的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7,(50):187-188
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资金保障成为建设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的关键因素,三江源国家公园发展中亟须建立稳定长效的资金投入机制。本文作者在总结和借鉴国内外典型国家公园建设运营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国家公园建设专项资金,进行特许经营、社会捐赠、生态效益补偿、碳汇交易、金融融资等多元化国家公园建设资金筹措方式。青海省应更新观念、解放思想、拓宽思路,构建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资金保障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8.
梵净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道德教育是保护生态发展和解决生态危机的根本途径之一.地方高等院校在改善梵净山生态环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生态道德教育是实现梵净山生态保护的持续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依托青海省自然资源博物馆的青藏高原特色自然资源优势,以中华水塔、三江源头、国家公园、生态屏障和地质精神等为特色内容,不断推进“地质学基础”课程的“馆校合作”协同育人教学实践研究,为青藏高原地区培养符合“生态文明高地”和“国家公园群”建设、兼具地质理论与实践素养的合格专业人才而努力。  相似文献   

10.
一、野生动物资源丰富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自北向南跨越青藏高原腹地,经过戈壁荒漠、山地荒漠、高寒草原、高寒草甸、沼泽湿地、河谷灌丛等不同的生态系统;穿越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紧临西藏色林错黑颈鹤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十分丰富。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可划分为  相似文献   

11.
198 9年 3月 18日 ,在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中科院、西藏社会科学院的共同努力下 ,西藏自治区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正式宣布成立。 1994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 保护区自然地理概况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我国西藏自治区与尼泊尔王国交界处 ,与地处珠峰南坡的尼泊尔萨迦马国家公园同为世界上最高的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其包含珠穆朗玛峰和其他四座海拔 80 0 0米以上的山峰 ,又是世界生物地理区域中最为特殊的西藏省和喜马拉雅高地省的交界处 ,成为世界上最独特的生物地理区域。保护区大致位于北纬 2 7°4 8′~ 2 9°19′ ,…  相似文献   

12.
史海珍  于薇  李泠  杨敏 《地理教育》2012,(10):57-58
澳大利亚是全球最重视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国家之一,世界上第二个建立起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体制非常系统化,其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经营管理工作都走在世界前列。澳大利亚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1879年4月26日新南威尔士州政府宣布建立澳  相似文献   

13.
青海省草业科学高等教育面临着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实施、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国内知名高校对口支援等良好发展机遇,应继续发挥以往办学优势和特点,促进具有青海特色草业科学高等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的依托条件,生态补偿量化是构建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关键。本文以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为研究对象,在"3S"技术的支持下,提出以社区为基本空间单位,以生态健康划分补偿等级,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和区域景观价值的基础上,构建适合三江源国家综合试验区实际状况的上下限动态补偿标准,将为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补偿的量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新疆自建立自然保护区以来,各项建设和保护工作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经过多年的努力,已逐步形成了具有新疆特色类型的、功能较为完备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但自然保护区在建设和保护中,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问题。应当进一步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保护的资金投入;结合新疆自然保护工作的实际,加快立法执法力度;科学规划、界定、调整、升级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的补偿机制等,才能确保新疆自然保护区建设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16.
谈三江源生态移民及其文化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文化生态学角度分析了三江源生态移民的文化变迁,从理论和现实的层面论证了三江源生态移民必然带来的文化变迁,同时,提出三江源生态移民工程是整个三江源自然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的重中之重,而实现生态移民的文化适应则是三江源生态移民工程达到预期目的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甘南是长江、黄河水源的重要补给区,是我国第六大绿色宝库和第五大牧区。保护好甘南江河源林草,就是保护了长江、黄河中下游一带的粮之仓、牧之地、水之源;保护好这片林草,就是保护了长江、黄河中下游林草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希望;保护好这片林草资源,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保护我们自己。为此本文提出了构建“一江三河源自然保护区”的战略思路。“一江三河源自然保护区”建立起来以后,与甘南西部相邻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相呼应形成一块整体,进行联防保护、建起保护生态环境的天然屏障,有效防止黄河、长江流域土壤沙化和水土流失,使甘南“江河源”和“生态源”碧草常绿,青山常在,绿水常流,充分发挥起气候“启动器”和“调节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青海大学省部共建三江源生态与高原农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16年1月由国家科技主管部门和青海省地方政府共同批准建设。实验室围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一带一路战略,针对三江源生态保护和恢复的迫切需求,服务于发展区域经济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任务,解决青藏高原生态保护、重大生态工程建设、环境治理提质、水资源高效利用、农牧业种质资源保护和创新利用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实验室自获批以来,主持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85项,其中主持国家重大研发计划项目5项,参与国家  相似文献   

19.
国家公园的发展需要社区居民的支持,建设国家公园需要考虑到社区居民问题。通过梳理国外相关文献,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综述:就研究内容看,社区居民问题的研究主要表现在国家公园对居民的影响、居民对国家公园的影响、利益分配和管理模式等方面;就研究方法看,大多以定量分析方法为主;就研究评述看,国家公园建设虽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带来了经济效益,但周边居民丧失资源所有权,居民参与国家公园态度与感知缺乏衡量标准,利益分配未达到最大化及管理模式的阻力具有不确定性等。社区居民作为国家公园建设的重点关注对象,其参与方式和利益保护将是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20.
于亚东 《华章》2007,32(8):270
三江源地区的生态关系到我国乃至世界的生态平衡,青海省三江源区是三江源的中心地带,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三江源地区现在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危机,保护好该地区的生态是刻不客缓的大事.基于此,国家制定了三江源生态移民计划.青海省三江源生态移民的现状如何,面临着哪些问题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坚持的原则,这些是本文要考量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