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婷 《现代语文》2014,(11):68-72
一、教材分析《劝学》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3第三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是一篇文言议论性散文。该文是先秦儒家思想的最后代表人物荀况及其门人言论著作《荀子》的开篇之作。在人教版教材中,主要选取《劝学》中的四个段落来论述学习的重要性,并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劝学》作为一篇古代议论文,围绕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第一自然段),运用设喻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对《劝学》(节选)一文的内容,“教参”和许多文章都做如下解读:《劝学》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论点是“学不可以已”。  相似文献   

3.
高中语文课本所收《劝学》一文,节选自《荀子·劝学》。《劝学》是荀子运用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论述其教育思想的名篇。高中语文课本所选三段,分别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途径和学习的态度与方法等三方面,阐述“学不可以已”的道理。本文虽为节选,但主题突出,结构严谨,也可独立成篇。  相似文献   

4.
《劝学》是《荀子》一书开宗明义的第一篇,是荀况的代表作,也是历经时间考验,广为人们传诵的名篇。文章是作者虚心求学、刻苦钻研的切身体会、经验之谈,集中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及应采取的态度和方法,劝勉人们坚持不懈、精诚专一地学习。但给人印象深刻的是,文章正面说理的话语并不多,道理却讲得十分透彻生动,易于接受,这主要得力于文章巧妙的论证方法——设喻论证。《劝学》(节选的课文)设喻论证的“巧妙”主要体现在如下三方面。一贴近生活深入浅出全文20个比喻,都是作者精心选择的,有的  相似文献   

5.
张磊 《教学与管理》2014,(10):55-56
正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3)中的课文《劝学》[1]节选自《荀子·劝学》,课文节选的句子都是脍炙人口的佳句。但是,在教学中还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一、《劝学》一文字词补释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于《荀子》首篇《劝学》的文本分析,结合荀子思想全书的脉络结构,从所劝之学与所成之学两个方面来揭示《劝学》在《荀子》全文及荀子思想中的意义,以说明《劝学》篇在荀子思想中纲领性,导言式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劝学》位居《荀子》三十二篇之首,足见荀子将学习问题提到了立身处世的重要高度。《劝学》第一自然段论点是“学不可以已”。作者从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这一角度,使用三个比喻论证来证明这一论点。其中一二两个喻证过程及喻意较明显,请看下面的图示及说明:  相似文献   

8.
本单元五篇课文,其中两篇讲读课文:《曹刿论战》、《唐雎不辱使命》;三篇自读课文:《童区寄传》、《刘东堂言》和《孙权劝学》. 两篇讲读课文的学习重点是:1.记叙战争的方法;2.判断句式;3.“夫”的用法,4.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5.疑问语气词的用法。根据这五个学习重点,结合本单元课文大多为记史作品的实际,单元突破口应选择为记叙历史事件和表现历史人物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德国文学家赫尔曼·黑塞的《读书:目的和前提》是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随笔。本单元另有荀子《劝学》、韩愈《师说》和毛泽东《反对党八股》、鲁迅《拿来主义》及王佐良《上图书馆》等五篇文章。这六篇作品共同构成了一个“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其中《读书:目的和前提》排在第五位,和后一篇《上图书馆》同是关于学习的随笔作品,黑塞首先阐释理论,然后结合本人的切身经验加以具体论述。与前四篇中的说理篇在文体和形式上,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相似文献   

10.
"劝学"是荀子学术思想的重要构成部分。而"学"字,在荀子看来,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知识与技能,其次是道德观念或价值观,其中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培养,是荀子学术思想中"劝学"的核心部分,构成了荀子所谓"学"的主要知识。荀子的《劝学》对于生活和学习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在此,我们从高中学生这一角度切入,探讨《劝学》中的重要思想对于高中学习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课文一:《老人与海》主题:坚韧顽强;勇气;突破;作家的人文精神……课文介绍《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于1951年写的一篇中篇小说,作品讲述了老渔夫圣地亚哥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搏斗的故事。《老人与海》奠定了海明威在世界文学中的突出地位:1953年,他以《老人与海》一书获得普利策奖;1954年,  相似文献   

12.
吴千 《语文天地》2012,(5):54-55
荀子的《劝学》一文,自古以来就对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教育价值。下面就这一课对人教版和苏教版两个版本教材进行分析,看看两个版本教材对同一篇课文在教学目标呈现上有何异同。  相似文献   

13.
荀子《劝学》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历来都很重视它对学生学习的启迪作用。但笔者在一些学校听课和交谈时,发现一些教师对《劝学》主旨的理解比较片面。他们讲《劝学》,往往只讲文化知识的学习,很少注意到思想品德的学习修养。这样讲不符合《劝学》的原意,掩盖了文章内容最重要的方面,不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也妨碍学生理解文章的词句和文理,把握它的写作技巧。 《劝学》的主旨是什么?荀子在文中作了明确的回答: 学恶乎始?恶乎终?日: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荀子说,人们应当学习儒家的经典,做封建时代的圣贤。这就是《劝学》的主旨。当然,诵《经》读《礼》既是学  相似文献   

14.
荀子在《劝学》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今天,我就借用这句话来谈一谈我是如何教《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课文的.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篇语言风格简洁、故事性强、在寻常故事中蕴含深刻人生哲理的记叙文.就单元教学内容来讲,《走一步,再走一步》既是对前一篇课文《紫藤萝瀑布》感悟人生话题的延续,又是为后一篇课文《在山的那边》继续感悟人生作铺垫,在单元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正是基于《走一步,再走一步》在教材中的这种地位,整个教学过程我渗透了三方面的教学思想.  相似文献   

15.
两千多年前,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荀子写过勉励人们学习的名篇《劝学》,把学习的重要性、学习应有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途径和方法,讲得透辟全面、精妙绝伦、发人深省、流传千古。  相似文献   

16.
文言文,自然有"文"和"言",而"言"又是"文"的基础,因为只有在充分理解字词句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地学习其作为文章和文化作品所表达的内容和思想、形式和技巧。《劝学》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议论性散文。全篇教学分为2课时5模块来完成"言"和"文"的学习。  相似文献   

17.
荀子的《劝学》是一篇说理的文章,它妙喻巧设,变化灵活,善于将比喻同其它各种修辞手法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对于阐述论点、讲清道理起了很大的作用。这是荀子散文的一大特色,值得我们认真琢磨,仔细体味。本文试对《劝学》一文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作些粗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杰出代表,也是先秦集大成的古代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其名篇《劝学》,主要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勉励人们努力学习。《劝学》中的德育观点,虽已经过两千多年风雨沧桑,但它所蕴含的深刻哲理,至今读来仍令人掩卷沉思,催人进取向上。本文仅选其中几点、体味荀子的德育思想。一、参验反省在道德教育中,荀子特别强调“参验反省”。他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这就是说,先要有广博的知识,而后再以知识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劝学》是《荀子》的开篇之作,值得反复涵泳咀嚼。 荀子认为人性本恶,除恶向善则须靠礼仪矫正,因而特别重视后天的学习。“性恶论”是荀子社会政治思想的出发点,其著作开篇即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荀子自称是孔子传人,其著作也以劝学张目,表面上看只是继承儒家劝学传统,其实着眼点明显不同。因为在孔子看来“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论语  相似文献   

20.
刘燕峰 《中国教师》2014,(Z1):169-170
本文以《劝学》为视角,探究荀子"学"的思想,荀子作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其名作《劝学篇》中,涉及到学习的目的,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学习等具体方法。本文从学习的必要性、学习的内容、学习的途径和学习的归宿四个方面来感悟《劝学》中关于学习的思想,我国古代的优秀学习思想在当今时代仍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