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中文自修》2024,(4):3-10
<正>国风之美,美在汉字,美在经典,美在国色;潮流之美,美在多元,美在融合,美在创新。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国风国潮相互融合,以时代精神演绎再现传统之美;当新旧文明碰撞,巧妙融合精髓,这便是国潮风尚!那么当“国潮”遇上语文单元教学又会发生什么化学反应呢?上海浦东新区民办正达外国语小学结合语文课本,开启了“乐学传统文化引领国潮风尚”的语文学科活动周。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有基于识字单元开展的“潮文创——汉字集市”,有结合家乡单元开展的“潮家乡——推荐会”,有借进博会东风,结合说明文习作单元开展的“潮博会——正达国潮吉祥物博览会”等。引领中国风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我们一同来体验一场国潮文化之旅吧!  相似文献   

2.
<正>一提起“国”字,往往会让人联想到“复古”的意味。但与以往不同,当前的“国潮”,其实更是大国复兴背景下的文化自觉与自强,是在传统底子上绽放的创新之花。概而言之,所谓“国潮”,既要带有中国特定元素,又得彰显当下时尚流行特色,传达出传统文化走向国际化的态度。近几年,国潮呈现出加速度的发展趋势,90后、00后的“后浪”们以更多新颖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2023年暑期,国风动漫电影《长安三万里》在全国掀起观影热潮。这部两个多小时的电影以超凡的想象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传统文化之美。绚丽的画面、恢宏的盛唐故事、伟大先贤的精神等电影元素展示了中国人独属的浪漫,激活了观众血液里的文化基因,激发了观众的国潮热情。上映28天时,总票房便超过16亿元。所以说传统文化并非曲高和寡,只要找到时代化的表达就能让观众与中华文明共情,它们也能飞入寻常百姓家,为大众所喜闻乐见。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在大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中国大地兴起了一种以国潮文化为代表的文化复兴潮流,传统而有特色的中国元素被越来越多地渗透到文化、经济、体育、科技等广阔领域,并向全世界推广一场中国式的浪漫正逐步在全球风行,极大增强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和中华文化传播力,推动了中华文明更好地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4.
日本平安时代文化繁荣发展,前期仍盛行"唐风文化",中后期"国风文化"得到推崇与发展。在"国风文化"发展时期,日本并非完全摒弃"唐风文化",纯粹地发展"国风文化",而是在吸收与消化"唐风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富有日本人审美意识及符合日本人需求的"国风文化"。  相似文献   

5.
《快乐阅读》2021,(7):73-73
传统东方乐器奠定调式,古典雅致的歌词渲染氛围,诗情画意的古典韵味浸润着我们的心灵,这就是国风音乐的魅力。而听歌要看评论区,由此,在国风音乐的评论区里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古风“小作文”,不得不让人感慨作者的构思之惊奇,创意之巧妙。  相似文献   

6.
《国风》是《诗经》的精华部分。在《国风》中,塑造了个性鲜明、类型多样的男子形象。研究《国风》中的这些男子形象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当时社会背景下的社会状况、风俗习惯、政治状况等。通过把《国风》中的男子形象分为国君、大臣、士兵等四类来阐释,并对《国风》中用到的描写手法如心理描写、对比描写等进行了举例分析,可折射出《国风》中男性形象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日本的国风文化,一般指平安朝中后期(10世纪初~12世纪中叶)的日本文化。与奈良朝(8世纪)及平安朝前期(8世纪末~9世纪末)大量吸收、刻意模仿中国文化,带有明显唐文化影响痕迹的唐风文化相较,这一时期的日本文化中出现了异于中国文化的日本特色。因此,“国风文化”意即日本式文化。其形成对以后日本文化的发展影响巨大而且深远。由于这个原因,有关国风文化的研究,历来受到日本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并且有一个比较固定  相似文献   

8.
从研读国风文本入手讨论国风的作者问题 ,对国风为原汁原味民歌这一观点提出质疑。结合历史背景、社会结构及政治文化因素 ,提出国风 16 0首小部分为贵族和官吏的作品 ,小部分可能为诸侯国民间文人所作 ,大部分是经过官方润色后的民间歌谣 ,其中原汁原味的民歌恐怕少而又少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内核、以新创意为表现形式、以新媒介为传播载体的文艺作品和文艺形式屡屡“出圈”。这种融合古典与现代的文艺作品和文艺形式,受到青少年的追捧,在社会上形成一种审美风潮,人们将这类文艺作品和文艺形式称为国风文艺。国风文艺让传统文化实现了青春化表达,点燃了青少年群体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同时也成为一种“流量密码”。但一些组织和个人为了吸引眼球,  相似文献   

10.
陈婷 《高中生之友》2023,(11):28-31
<正>主题内涵“审美”即领会事物或艺术品的美,是人类理解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审美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古有竹林七贤崇尚自然、寄情山水,展现魏晋风度;今有众多青年“打卡”博物馆、购买“非遗”文创产品,掀起国潮之风。审美既能影响我们的生活态度,也能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事业日益繁荣。身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更要不断提升审美素养,助力文化繁荣。  相似文献   

11.
刘兵 《考试周刊》2011,(39):140-141,40
本文对Parkour运动的溯源、特性和功能进行了探讨。Parkour运动具有西方文化特性,但也融合了东方哲学理念,动作结构具有开放性和自然性,项目本身具有危险性、浓厚的趣味性、娱乐性,且年轻人参与者居多;同时,Parkour运动具有提高人的紧急避险能力、强健身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诗经·国风》实由 3类诗歌组成 :周民族早期诗歌 ,周入主中原、推行封建化统治以后的诗歌 ,以及被周民族兼容、排挤的南方民族的诗歌。从而形成特征鲜明的南北两种不同的风格。探究《国风》诗风对解读中国文化南北分派之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平安时代是古代日本的最后一个历史时期,之后便进入武家统治的中世纪时期。这个时期,日本第一次中断了同中国的文化交流,创造了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国风文化,收获了丰富的民族文化成果。教育方面,官学由兴转衰,私学迅速崛起,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实用。通过研究日本平安时代的国风文化和教育演变,揭示了民族、文化和教育之间的发展性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学史上的弃妇诗大都写得楚楚动人,以《诗经·国风》中的最典型。本文从《诗经·国风》中弃妇诗的界定及学界对《诗经·国风》中女子被弃原因的分析,对《诗经·国风》中弃妇诗的"本色"味道进行剖析,对这些弃妇诗"本色"味道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探求其背后所隐藏的某文化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5.
《古都》所呈现的自我东方主义特征代表了一种思维方式和权力话语方式,体现了东方人的东方与东方学家的东方两者经验上的差异性。小说中对前宗主国和前殖民地重叠历史、文化和经验的描述,是通过台北对京都的模仿来实现的。而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符码的表述,显示了前殖民地主体身份的存在,是台北文化抵抗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6.
<正> 《诗经》的十五《国风》中,为什么没有《鲁风》的问题,干百年来已为古今学者所长期聚讼,而迄今仍旧众说纷纭。的确,从周初大行“封建亲戚”开始,由长子伯禽代周公就封于鲁,直到春秋末期,鲁国因为在“以蕃屏周”方面始终发挥着积极作用,从而成为周王朝东方的一  相似文献   

17.
《诗经》中的十五《国风》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各诸侯国和地区的社会风貌与人民生活。深入分析《国风》中的作品,可以发现各国不同的风俗民情及文化精神。从对《诗经.郑风》的作品题材、人物形象、赋比兴手法的运用等方面分析,可以看出郑人爱情至上、勇于行动、坦然大方等独具特色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8.
自汉代以来,学者普遍认为《诗经》是经过孔子整理并最终编订成书的。但是在先秦典籍和《诗经》文本中,均找不到孔子编订《国风》的证据:先秦典籍中未见孔子编订《国风》的记载,《国风》篇章未必经过孔子编选,《国风》的目录未必经过孔子编订,《国风》不大可能经过孔子的辑佚;却可以发现孔子编订过《雅》、《颂》的痕迹。后世对《国风》的编辑疑问很多,都是因为它未必经过孔子编订之故。  相似文献   

19.
沉沉 《求学》2023,(2):49-50
<正>近年来,随着国内“国潮经济”升温,汉服正从小众走向大众,形成百亿市场,穿汉服出街成为不少年轻人的“新时尚”。汉服产业的发展,也让汉服写真、汉服妆容、汉服体验馆成为产业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并衍生出“妆娘”“簪娘”两种新职业。“妆娘”“簪娘”究竟是干什么的,你知道吗?职业鲜体验“妆娘”,原意为专门给角色扮演的人化妆的人员,在古风汉服领域,则特指古风汉服妆造师。  相似文献   

20.
刘小燕 《中国教师》2009,(Z1):41-41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源头。国风为研究先秦有关婚姻礼仪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其中从婚姻礼仪的描写可以看到当时礼仪文化及原始民风。逐本溯源可以了解婚姻在诗经时代对巩固统治产生的深远影响。本文结合国风所提供的线索,对婚姻礼仪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