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2023年12月24日至25日,由中国—东盟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举办的“2023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发展论坛”在广西南宁召开。本次论坛以“集聚开放·合作创新”为主题,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中国与东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国际产教融合、职业教育国际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并就强化职教发展模式交流互鉴、创新中国与东盟职业教育合作机制、共创职业教育国际产教融合新范式和加强职教智库合作等方面形成了广泛共识。  相似文献   

2.
“文明交流互鉴”是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贯穿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实践的重要命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聚焦文明交流互鉴,作出了一系列论述,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与世界交往理论的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理念的继承,对中国共产党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实践成就的聚成。习近平洞悉世界文明历史,把握世界发展大局,深刻回答了文明交流互鉴何以重要、文明交流互鉴是什么、文明为什么能够交流互鉴、文明如何交流互鉴的新时代命题。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实现全人类共同价值。  相似文献   

3.
6月29日至30日,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指导,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对外合作与信息服务部主办的第四届全国职业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研讨会在重庆召开。本届研讨会以“兼容并蓄互学互鉴合作发展”为主题,响应教育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号召,促进中外职业教育的深度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4.
《世界教育信息》2011,(9):10-10
8月25日,由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主办、以“新人才·新理念·新传承”为主题的欧美同学会北京论坛暨第六届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在京举行。全国人大、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外国专家局等有关部门领导,海外高层次人才代表、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自古至今,多元化的文明贯穿人类历史发展的始终,同时不同文明之间或多或少通过各种途径形成各种交流,文明的交流互鉴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内涵。在世界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全球文明倡议致力于实现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对于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提出,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热点概述】 2006年11月3日至5日。以“友谊、和平、合作、发展”为主题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国和48个非洲国家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代表团团长以及外交部长和负责经济合作事务的部长分别出席了峰会和部长级会议。会议期间,中非领导人回顾和总结了新中国与非洲国家开启外交关系50年来友好合作历程、特别是中非合作论坛自2000年成立6年来的合作成果。确认了中非共同发展“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所举办的一次规模最大、级别最高、与会外国领导人最多、具有广泛影响的国际性会议,是“和谐世界”理念的一次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7.
<正>9月19日上午,以"交流互鉴合作共赢构建职教共同体"为主题的2019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暨论坛在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此项活动也是第16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重要活动之一。现场,中国教育部领导,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领导和东盟10国教育代表按下中国—东盟职业教育交流互鉴、共同发展的启动按钮,共同为2019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暨论坛启幕。据了解,近年来,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构建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发展共同体,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与成  相似文献   

8.
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类文明发展与进步的高度,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坚守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基本立场,继承了中华民族和合文明观的文化基因,賡续了中国共产党文明观的生动实践,回应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现实需要,其丰富的内容体系蕴含着释放文明正能量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识论、坚持平等对话与僭越文明优越论相统一的立场论、尊重文明多样性与促进文化认同相统一的方法论、秉持和而不同与文化自觉相统一的关系论,为破解人类文明发展难题、治愈各种“文明病”开出了中国处方。面对“两个大局”的交织激荡,应积极践行多边主义、搭建文明交流平台、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注重文明传承发展,共同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打破阻碍文明友好往来的壁垒隔阂,彰显人类文明的包容属性,努力构建人类文明和谐共存、交相辉映的生动局面,让人类文明在交流互鉴中推动世界和平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9.
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文明之间本没有冲突,真正的冲突发生在文明与野蛮之间、文明与落后之间、文明与愚昧之间。“文明冲突论”的实质是信奉西方文明为“优质文明”,并企图用“优质文明”取代“劣质文明”,从而造成了所谓的文明冲突。新型文明观在文明平等的基础上坚持文明之间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只有姹紫嫣红之别,各文明应秉持和而不同、开放包容的心态,在交流中互鉴,在互鉴中发展,在发展中共赢,从而实现对“文明冲突论”的超越。贯彻新型文明观,世界各国需要建立相互尊重的文明伙伴关系,构建公平正义的文明交流秩序,坚持合作共赢的文明发展方向,谋求兼收并蓄的文明互鉴前景,塑造共建共享的文明互动格局。  相似文献   

10.
打造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平台是扩大职业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举措。自2013年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平台建设历经初步探索阶段、多元拓展阶段和高质量发展阶段,形成了助力国际人力资源开发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国际合作平台、服务企业“走出去”的应用科研与技术服务国际合作平台、促进民心相通的跨文化交流互鉴国际合作平台。步入新的发展阶段,高质量打造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平台需要以专业群为基础,整合升级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合作平台;对接“走出去”企业技术创新需求,提升应用科研与技术服务平台效能;回应国际文化交流和“民心相通”需求,全面优化跨文化交流互鉴国际合作平台功能。  相似文献   

11.
<正>“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建校以来,北京外国语大学一直发挥着促进中国与世界交流沟通的作用,致力于“把世界介绍给中国,把中国介绍给世界”。在这所既有深厚历史底蕴又焕发青春活力的高校,我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3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会见该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并发表重要演讲,全面深刻阐述对文明交流互鉴的看法和主张,强调应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相似文献   

1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的崇高使命,对于增强文化自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等有重要意义。作为国民教育最高机构,高校为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培养造就大量人才,其科学研究是实现传统文化“两创”的中坚力量,社会服务在传统文化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国际交流合作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牢固树立责任担当意识,充分认识独特优势所在,通过培养文化传人、推进科研创新、引领文化建设、开展对外交流等有力举措,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使其不断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4.
徐倩 《上海教育》2024,(12):36-39
<正>面向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学习究竟会出现哪些新样态?又将如何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4月13日,上海基础教育首届年会在宝山区开幕,本次活动聚焦“未来学习研究与发展”,旨在打造基础教育展示交流互鉴的大平台,构筑新阶段上海基础教育发展新战略优势,以开放创新的姿态,立足长三角,辐射全国,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5.
"交流互鉴"是习近平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个核心观念,其目的在于应对当今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2019年的众多外交场合中,"交流互鉴"的内涵不断地丰富和加深,成为中国对世界发展所贡献的重要理念之一。"交流互鉴"表现在从马克思主义立场出发,认识和把握文明发展的社会性本质。而且,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新策略,中国旨在树立文明交流的新典范。中国能够发扬自身的优秀传统文化来保证多元文化意义下的"交流互鉴",不断挖掘内在的价值底蕴,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文明交流互鉴观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沉淀为底色,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继承和发展,立足于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经验,对人类文明在新时代如何共同进步作出的时代回应。从文化传统、思想渊源、思想基石三方面深挖习近平文明交流互鉴观的理论基础,有助于更好地把握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内涵和价值,更好地开启和推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新征程。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2011,(12):29-29
为进一步抢救、传承和推广吟诵这一中国传统的教育和学习方式,2011年11月11-14日,以“吟诵教育”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华吟诵周”活动在北京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8.
为贯彻落实“教精学实,够用、适用、能用、会用”的教学原则,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加强与实践基地的合作交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专业改革和发展。12月8日。学校举办了以“合作·交流·共建·提高”为主题的实践教学基地共建研讨会。  相似文献   

19.
黄裕光 《广西教育》2007,(11B):26-26
“三味互鉴”教学法即是:以形鉴真、以文观意,以音弘言。“三味互鉴”教学法就是在具体的古诗文教学过程中争取“形、文、音”与“真、意、言”诸般递次逐层深入的形神合一。掌握古人的诗词文句、诗中理趣,感而遂通,心领内隐神韵。具体地说,古诗文教学中可以“三味互鉴”、“三味齐参”,亦可一味专执,管中窥豹,得其真味。  相似文献   

20.
邱文华 《读写月报》2023,(25):32-35
<正>一、试题解读2023年高考全国乙卷作文题的两则材料,分别选自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3月15日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和2014年3月27日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两则材料有机融入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观点新论断,针对的虽然是国际关系、文明互鉴等问题,揭示的道理却具有普遍意义。试题旨在引导青少年胸怀祖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