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要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研究,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汉字书写对于汉语言文化乃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写好汉字不仅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具体表现,更是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种实际行动。规范汉字书写需从教学入手,从学生抓起。新课程标准对写字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2.
<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近年来,国家课程标准、初中语文教材和编写越来越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而且在一些重要的考试试题中也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重要的元素在试题中显现,让我们的语文试题更具有浓厚的“文化味”。命题专家命制出了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传统文化的试题,从这些试题中我们可以找寻到对传统文化考点的正确的”打开“方式。一、在学习方法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一份得到大家认可的试题,不仅承担着测试评价的功能,实现了难度、区分度、  相似文献   

3.
翟红 《知识文库》2023,(15):1-4
<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所蕴含的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行为规范。然而当代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关注程度不是很高,他们更推崇现代所谓的流行文化,舍弃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精华,这很值得我们深思。本文将重点论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和文化价值,分析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指出文化传承在社会、学校和个人层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不同的传承路径,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筑造根基。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述1.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中华传统文化”是指在漫漫中国历史长河中形成和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大学生的文化需求日趋多样。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生活,滋养其心灵、引领其世界观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从生活向度看,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活"的思想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生活提供了基础;从文化向度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身的实践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生活的内在要求;从认知向度看,新时代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生活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牢固根基。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从不同层面同时建构富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国家、地方与校本三级课程体系;并以“传统文化专修课”、“传统文化主题活动课”与“渗透性活动课”等方式,在不同学段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生通过“渗透”“浸染”,获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与洗礼,从而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牢固的站稳脚跟。  相似文献   

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人载体指的是人本身及其思想言行,它们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发挥着对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效用。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有其历史底蕴、现实基础和道义力量,我们必须不断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人载体,树立人人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者的新理念;完善国际文化传播人才培养方案,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力;讲好中国故事,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为广大小学教育工作者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指明了方向,厘清了思路。而课堂是对学生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关键阵地,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数学文化元素,有效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利用中国数学历史资料,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把握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机,提高教育效率。本文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中的有机渗透,做简要分析,以供广大教育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这个实际出发,本课题以漳州市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状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漳州市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概况进行剖析,分析面临的困难及其原因,研究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一些看法和路径。  相似文献   

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融合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从教学内容来看,马克思主义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结合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在要求;从教学目标来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根源性意义;从学生实际情况来看,许多大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常识知之甚少,更谈不上有文化自觉意识;从学校层面看,经典阅读、课堂教学及实践教学等,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融合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0.
莫连花 《广西教育》2022,(21):126-129
本文分析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论述借助翻转课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的路径: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点梳理;开发英文短视频,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渗透。  相似文献   

11.
武术与传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没有传统文化就没有传统武术,就没有中华武术.进一步认识传统文化对武术的影响,是发展中华武术的基础和前提;发展中华武术必须从弘扬传统文化入手,以确保武术文化的内涵、本质特征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2.
礼敬是我们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内在情感和外在行为的统一。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先要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恭敬态度,即内在情感的表达;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表现在相应的行为上。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结合时代与国情,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需要接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领会其丰富的内涵和价值;需要在世界上传播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中华优秀文化的民族性和独特性。  相似文献   

13.
从民族视角、时代视角、地域视角三个方面入手,才能准确了解中华传统文化。而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才能深入理解长安文化。长安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长安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文化,为古代各政权认可并极力推动、普及的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盛世文化,记载着中华传统的辉煌与骄傲;是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对其他地域文化产生重要影响;也是多民族不断融合而产生的文化,是多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结晶。  相似文献   

1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的发展而形成的博大精深的文化,为实现思政课的育人价值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教育活动中,我们要摒弃融入手段单一、内容单薄,重模仿与表现、轻启示与践行等弊端。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依据课标、教材等深化对“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确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教学设计中的基本规格。教师应从实践的深度理解文化的根源,从历史的广度分析文化的流变,从价值的高度认同文化的意义,使学生在充分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同时,坚定中华文化未来发展的信心。  相似文献   

15.
黄芸 《英语教师》2022,(21):166-169
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教学实例,从语篇的标题、文本、文眼、插图等入手,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视角下小学英语多模态语篇教学的策略,即着眼标题,了解文化背景;立足文本,挖掘文化元素;紧扣文眼,延展文化关联;关注插图,畅谈文化习俗。总结在小学英语多模态语篇教学中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注意事项。认为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认同和弘扬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6.
<正>国学经典结构化文化自信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方面。虽然学生从小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但要说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总体印象,却一鳞半爪。朱自清先生从主要承载优秀传统文化的国学经典入手,  相似文献   

17.
赵雪美 《天津教育》2022,(15):40-42
<正>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撑。早在2014年,我国教育部就颁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提出要加强青少年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德育课作为一门培育学生理想人格、提升学生政治素养、增强学生道德品质的科目,中华传统文化理应占据重要位置。然而,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对广大教育工作者而言,是一项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从教师视角出发,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的理论基础与现实状况,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的路径创新,  相似文献   

18.
刘徽 《英语教师》2023,(18):102-107
<正>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指导教师:鲁子问(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一、教学背景2014年教育部颁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受力为重点,开展认知教育,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知道重要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家乡生活习俗变迁,辩证看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  相似文献   

1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我们祖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遗产。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与未来,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时代所赋予的历史责任。要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使传统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这就要求系统设计,为大学生搭建起中国古代哲学、古典文学、传统艺术等成体系专业传统文化教育的知识结构。本文主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推出背景、教学基础、开设方法入手,分别从教学背景、教学意义和教学方法三个不同维度出发,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进行教学实践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教育也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品德学科如何加强和改进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找准切入点,善于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资源;二、紧抓关键点,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三、把握生发点,注重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呈现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