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解答信息类文本阅读客观题的基本思路是“获取对位信息——分析“题”“料”差异——判断选项正误”。综观近三年新高考卷、全国卷中的信息类文本阅读客观题,我们可以发现,命题者常设置如下陷阱:1.以偏概全命题者在事物的范围上进行干扰,将对部分事物的判断变成对全部事物的判断,或将对事物部分情况的判断变成对事物全部情况的判断。如:(2021全国乙卷第3题) 相似文献
2.
郭家海 《中学生阅读(高中版)》2005,(10)
7.扩大范围“扩大范围”是指命题人在选项中裹挟题干要求以外的信息、夸大一些信息的一种置错技巧。应对措施是按图索骥,从材料语句出发,分离出选项中扩大、夸大的不实信息。【试题相关材料】自然界有许多植物的叶子会运动,比如含羞草、合欢等豆科植物白天张开叶子,晚上会合上叶子“睡眠”;捕蝇草的叶子能闭合起来,捕食苍蝇等昆虫。像含羞草、合欢等植物的这种“睡眠运动”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关注,可是植物为什么会睡眠,却一直是个不解之谜。 相似文献
3.
郭家海 《中学生阅读(高中版)》2005,(9)
高考语文试题中客观阅读向来是令广大师生“头痛”的部分。2005年高考客观阅读考查呈现一种“活跃”状态。有的试卷开始减少题量,有的试卷在悄悄增加主观题,有的开始考查两篇,自然类与社科类兼顾。总览17份客观阅读题(16套试卷,其中天津考查两篇),我们发现这一部分的难度并没有下降,有的还呈上升趋势。为此,我们特从各份试卷中梳理归纳出12条客观阅读命题的主要技巧,以期引起备战2006年高考的师生的注意,以免陷入这些精心设计的陷阱中。 相似文献
4.
王世洪 《语文月刊(学术综合版)》2023,(12):5-9+75-76
<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在某些情况下,族和氏是同义词。《战国策·秦策》“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里的族就是氏之意。战国后,人们以氏为姓,姓氏逐渐合二为一。钱大昕认为“盖三代以前,姓与氏分;汉魏以后,姓与氏合”。名和字有意义上的联系。如屈原,名平, 相似文献
5.
盖英俊 《语文月刊(学术综合版)》2022,(8):11-15
<正>2022年新高考Ⅰ卷语文试题现代文阅读Ⅰ信息类文本阅读,阅读材料依然采用双文本组合方式,材料一摘自习近平《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材料二摘编自郑敏《新诗百年探索与后新诗潮》,主题上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以及“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等相关内容,经适当删改,适合高中毕业水平考生的阅读和理解。重点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王世洪 《语文月刊(学术综合版)》2022,(12):5-7+78-79
<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因为干渴,我们才认识了水;因为海洋,我们才了解了陆地”。离开“旅行”与“异乡”的概念,“家园”就会变得毫无意义。城市交通工具,如飞机、火车、轮船,或电梯,空间狭小幽闭,给人压抑窒息之感;公共场合或开阔地停留又有难以逃离的窘迫、尴尬与焦虑。广场恐惧症也是因幽闭恐惧症才具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罗丹 《语文月刊(学术综合版)》2023,(12):2-5+75
<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搜索引擎作为互联网的入口,每天引导着数十亿用户的信息访问。人们通过搜索引擎服务关注时事新闻,查询健康消息,了解产品资讯,进行社交互动。以谷歌为例,作为世界上最流行的搜索引擎,其每秒钟有6.3万次搜索,一天可以达到55亿次,全年至少有2万亿次。 相似文献
8.
宋海龙 《语文月刊(学术综合版)》2022,(12):2-4+78
<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究竟什么是意象思维?严格地说,它指的是诗人用审美的态度来观照世界和观照自我,将既已获得的人生体验转化为审美体验并显现为审美意象的活动过程。为简要说明起见,姑且用两句话来概括其基本的运作方式,一句叫“运意成象”,再一句叫“观物取象”,后者从属于前者,故总体上仍当以“运意成象”为标志。“运意成象”的前提,自当是有“意”可运,也就是有诗人真切的情意体验在,需要借托物象加以展现。 相似文献
9.
刘志远 《语文月刊(学术综合版)》2022,(12):11-13+79
<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书法艺术之“真”包含了两个基本含义,即情感之真与自然之真。情感之“真”指汉字书写是传达作者内心真情实感的工具,其过程简单自然,不假雕饰。如东晋士族的尺牍书迹,其内容都是生活之日常,随事而发,随手而书,情感之真赋予了这些作品以动人的气息。 相似文献
10.
刘永胜 《语文月刊(学术综合版)》2022,(12):7-11+79
<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文艺创作不仅要有当代生活的底蕴,而且要有文化传统的血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1.
社科类现代文阅读的考查以客观题的方式呈现,虽然常常只是在理解层级(B级)设题,但是解答的难度并不低。它既考查应试者平时的知识积淀(如果面对的文本是自己熟悉的领域,就比较容易形成阅读的感觉),也考查应试者的速读能力(考场上时间有限)。当然,最主要的是考查应试者的信息转换能力。当然,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的高考现代文阅读题很好地体现了《考试说明》中的七个考查点,其中又着重突出了主观性的简答题,以考查考生的分析概括和语言表述等能力。该题的难度系数均在0.4左右。由于选文的体载、阅读难易程度的差异,以及命题意图、方式、题目设置梯度、区分度等需要,所设置的问题类型也不尽相同。要提高解答的正确率,必须析类循法,精思巧解。类型1.命题时运用语句之间的关系和语义上的前后勾联,在阅读的思维跨度中设置问题,用此种方式设置的问题叫“正扣”。解法:运用顺向思维,剪除芜杂,去伪存真。形象的说法即为“顺藤摸瓜法”,即在试题的上下左右寻找一些头绪,或从前因找后果,或由结论溯前提。如: 相似文献
13.
<正>三、主观题论述文的主观题相对比较灵活。目前已经考查了这几种:梳理文章写作思路、分析论证方法、探究问题并解决、理解语句并下定义、结合材料观点分析现象、结合现象理解分析材料观点、分析句子作用、概括材料现象的价值和意义(启发)等题目。 相似文献
14.
王广清 《第二课堂(小学)》2011,(8):54-62
六、观点式探究新课程理念强调我们不是培养笨笨的"读书虫",而是培养思维活跃的现代人。要求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自己观点的表达者,只要学生言之成理,我们就应该予以鼓励。而中学生往往盲目跟风,缺乏的往往就是观点!观点是统帅,是一段话的"灵魂",这是我们需要培养、树立的东西。 相似文献
15.
论述类文本对于培养和发展高中生提炼概括、分析判断及综合等抽象思维能力,深化学生对人生、社会的思考认识,并确立相关的观察和理解,等等,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江苏高考语文最近连续三年(2009—2011年)都出现了论述类文本的考查,而且三年来变化显著,凸显其重要地位,本文试对近三年考查中的重要变化作详细分析.并进行相关的应对思考。 相似文献
16.
丁兰 《语数外学习(初中版)》2010,(5):42-47
第四类:科普知识科普类文章着重向读者介绍科学新发明、新发现、新创造。介绍生产新工艺、制造新方法.让读者了解科学知识。因读者对科普类文章的内容缺乏相应了解,所以理解难度较大。同时科普类文章多解释性、定义性、说明性长句,句子结构较为复杂,因此阅读时同学们一定要保持冷静.切勿急躁.始终以平静的心态阅读原文。阅读时应认真分析长句句子结构和逻辑关系,这样才能准确理解其含义。 相似文献
17.
18.
19.
着意审美体验,强化人文关怀,促使知识向能力迁移,是今年中考语文阅读测试的亮点和难点。此类题型在前几年的高考试卷中也不多见,但绝无超“标”之嫌,它是根据新“课标”第四学段(七至九年级)阅读要求第8条设计的。该条内容可归纳为:阅读作品时要领悟内涵,有自己的情感体验;感知作品的 相似文献
20.
杨启金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2011,(1)
[文本阅读要点]备考思路:用三分钟左右的时间准确把握文章思路,明确并强化信息比较意识。大致步骤:①各段落之内,句与句比较,筛出重要语句;②重要语句内,词与词比较,把握重要词语;③筛选、连缀重要词语,把握语段大意和文章思路。[例·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1届高三第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