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魂归     
就在那个平常却又不寻常的夜晚,她的支柱——父亲倒下了.任凭电话那头歇斯底里的号啕,她"无动于衷",忘记了按挂机键,忘记了穿外衣,忘记了关门,忘记了做了的、没做的、要做的,一切的一切.在繁华的都市里,在车水马龙的柏油路上,她看不见任何人,路似乎也变得漫无边际…… 不知不觉天已黑,但她仍旧摸索着前行.猛然间,有人抓住了她的肩膀,是哭花了脸的室友.耳朵就跟聋了一般,她听不见她的抽泣,听不见她的喊叫,她终于晕倒了,倒在了好友的怀里,真好!她这样想着.  相似文献   

2.
我和妈妈是相克的,我一直这么认为.因为我们太像了.我几乎遗传了妈妈的所有:她的长相、她丰富的情感、她的敏感、她年轻时的浪漫,以及她的好胜、死要面子、面对一切带按钮的东西时的无所适从,她的没有方向感和害怕过马路.  相似文献   

3.
作为知识女性,她温润、典雅、睿智,上帝为她关上了一道门,却又打开了一扇窗,她经历了生活的波澜,但迅速坚强地成长为民办教育办学中的强者,敢为天下先是她办学的理念,她在用她的爱心和责任心感染着大家.她就是黄河科技学院院长胡大白.  相似文献   

4.
第一次见刘清姝,是在黑龙江省数学年会的课堂教学专场上,场下她的淡定、从容.与课堂上激情、活跃的她判若两人.第一次接触刘清姝,是在送教下乡的长途客车上,她静静地坐着.我们聊的不多,她言语间流露最多的就是学生,学生带给她很多快乐.在她微笑的眼睛里,展开了一幅她和学生共同绘制出的和谐画面.这画面吸引我走进了清滨小学,走进了刘清姝的课堂.  相似文献   

5.
我曾经带过的一个班级里,有一个性格内向、善解人意、纤纤弱弱、眉宇间常带一丝忧郁的女孩.有一段时间她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发现她情绪低落,上课经常走神,成绩明显下降.作为班主任和心理教师的我,决定找她聊一聊,帮她解开心结.可是几次都遭到了她的拒绝,她遮遮掩掩,不愿意面对我.后来,在我的诚意的感召下,终于有一天,她同意和我谈谈.两天后的一个晚上,我们进行了第一次促膝长谈,她向我倾诉了内心深藏已久的烦恼.  相似文献   

6.
她长得不好看.这一点,从小就自知.即使自己不知道,从别人的眼里也看得出来--她个子矮、而且,胖、而且,黑.同学给她起绰号叫麻雀,她人憨厚,认同了这个绰号,朋友叫她,麻雀麻雀,她就立刻答应人家.  相似文献   

7.
苦瓜是瓜吗?     
昨天晚上,家里吃白兰瓜.我的一个小孙女,还不到三岁,一边吃,一边说:"白兰瓜、哈密瓜、黄金瓜、华菜士瓜、西瓜,这些都是瓜."我很惊奇了:她已经能自己经过归纳,形成"瓜"的概念了(没有人教过她).这表示她的智力已经发展到了一个重要的阶段.凭借概念,进行思维,是一切科学的基础.她奶奶问她:"黄瓜呢?"她点点头."苦瓜呢?"她摇了摇头,并且说明她的理由:"苦瓜不像瓜.  相似文献   

8.
《初中生》2010,(18)
谭星姐姐: 今天第二节课下课后,我的好朋友晓晓把我叫进了厕所.她说她打算离家出走,因为和同学、老师、亲人都相处得不好,每天一点都不快乐.晓晓的父母早就离异了.现在她住在姨姨家.晓晓长得有点胖,不太漂花,再如上学习不很也,因此她总认为别人都轻视她.其实大家都很关心她.  相似文献   

9.
那就是我     
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每天总是蹦蹦跳跳、开开心心的,精力有点过剩;从不独来独往,看到她也就看到了她的朋友.她喜欢热闹,不喜欢寂静,寂静会让她有强烈的孤独感. 她的学习成绩很不错,组织能力又很强,很自然地成了一班之长.她自我感觉良好,对自己总是充满信心,而且一点儿也不谦虚,总是当仁不让.在家里经常对爸爸、妈妈说:"我是一个大天才!"爸爸却总是不以为然,发出一阵嘘叹.幸好她的自信心坚如磐石,所以只当爸爸妒忌她而已.  相似文献   

10.
班上有一位女生,早晨到校经常迟到,每次老师批评、教育她.她都承认迟到是不对的,并保证下次绝不再迟到.似乎“心悦诚服”了。但我知道,她对自己迟到这一不良行为早已习以为常了.老师对她的教育批评她也习惯了。果然.第二天这位女生又迟到了。这一次我意识到用老办法是不会奏效的。我决定暂时不去找她,更不批评她,静观其变。我从窗外看到她坐在位子上东张西望.神情慌张(尽管她对迟到和批评早已习惯了,但还是担惊受  相似文献   

11.
一天,一位老妇人去纽约看她的儿子.当她到达车站的时候,她忘记了火车来往的时间. 她环顾四周,看见附近有一个男孩正在玩一把玩具手枪.她走向小男孩,向他寻求帮助.小男孩没说一句话,他只用玩具手枪指着老妇人说:“突、突、突、突、突、突!”然后,小男孩很快跑开了.  相似文献   

12.
李清照的词带给我们的是忧郁的美,她以女性身分和特殊经历细腻地绣着她的词,在意境上独领婉约之风骚.她笔下的情感时常是动态的、有重量的、有温度的、有体积的."人比黄花瘦""绿肥红瘦""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等等.她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她独特的个性心理、独特的天资禀赋、独特的人生阅历,对她的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而成就了她词作的独特的忧郁美.  相似文献   

13.
我班有个女生,同学们都亲切地称她为“媛媛”.她是一个很特别又很让人心疼的孩子.初次见她,黑瘦的面庞,有一点直不起腰来,跟老师问好的时候很特别,不像别的小朋友那样活泼、流畅、自信,她的语速非常慢而且怯生生的.后来,跟她的妈妈交流,才知道她的情况:由于妈妈在怀她6个月的时候得了甲亢,用了抗生素类的药物,又由于月份大了,没有办法流产,就要了这个孩子,损伤了孩子的大脑,使孩子语言表达有障碍,影响到智力水平,她的平衡性、协调性都不好,走路经常摔跟头.听了妈妈的介绍,不禁对她产生了同情之心.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艾米丽·狄金森都被学界认为是一个归隐的学者.也有人批评她忽视了同时代的新闻,认为她写的诗都只是琐碎小事.事实上,如果细读她的诗歌,不难发现,世事和社会的变迁都未逃过她敏锐的视觉.例如,她以独特的视角写死亡.她写爱的成长、燃烧、消亡.她把大自然描写地惟妙惟肖,触及深刻的哲学.本文主要分析艾米丽·狄金森诗歌的死亡主题,以期从她的经验中获得对死亡、世界和人生的感悟.  相似文献   

15.
咪咪是个惹人怜爱的女孩.今年16岁.上高一。她的爸爸妈妈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离婚了,她跟着妈妈。爸爸在她的记忆里很模糊,因为从她懂事起.他就没有来看过她。每当她看到同龄的女孩在爸爸妈妈而前撒娇的时候,她只好背过脸去.小小的她就深深地体会到心痛的感觉。她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她从不把这些说给妈妈听,她怕妈妈伤心。外人看来,都夸她文静、懂事,可没有人知道她内心的忧虑。这一两年,同龄的女孩子一个如小白杨一般长高了,可是眯咪还是那么瘦小.让人心疼。妈妈带她去看医生,医生说.她如果能快乐一点,就会长得高一些,并且给她讲了情绪和身高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清明时节,我和同学们来到巫水河边,将数百只花花绿绿的千纸鹤撒放到河里.看着那一只只随流水缓缓远逝的千纸鹤,我们的心中充满了悲戚.我们在纪念一个已经逝去的年轻生命,她就是我们的同学——匡晓雨. 和晓雨的最初接触是在刚上初中报名的第一天,那时大家的心情都很兴奋,我和她很快便混熟了.她毕业于乡下小学,和我不是同一个学校,但我们一见如故.她的爱好和我惊人地相似,爱读书,爱看卡通片,喜欢弹电子琴.我们经常在一起交流读书的经验体会.和她交流多了,我了解许多关于她的情况:她从小随着爷爷奶奶在乡下住,对自己的家乡金凤村十分留恋.她喜欢跟我说她老家那些有趣的风俗习惯,比如庆鼓堂、傩戏、挤油尖、对山歌.她是苗族人,会唱苗语山歌,我虽然听不懂,但还跟着她学会了几句.  相似文献   

17.
刘鹤 《华章》2011,(13)
<飘>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不朽之作.她的成功在于对女主人公斯嘉丽情感的真实写照,塑造了一个独特人物形象.小说主要描写的美国南北战争时一个女性的成长经历.主人公斯嘉丽既是一个平凡的女子,她拥有许多少女的共同特征:热情、开朗、纯真、浪漫,但她又是一个不平凡的女子,面对环境变化,表现出她的坚强、勇敢、拼搏、自强.本文从战前、战中、战后三个阶段分析了斯嘉丽的性格变化.战前她是一个幼稚、任性的少女,战中经过磨难她变成了一个精明强悍、敢做敢为,但又吝啬贪婪的女人,战后的她经过战争的洗礼她变的成熟干练,更加的顽强,赋予备斗精神.  相似文献   

18.
博客高三     
《中国高校招生》2006,(5):46-47
写给陌生女孩 近来,我陆续在杂志上发表了一些文章,也收到一些同样爱好文学的同龄人给我写的信.其中,有一封来自江苏省溧阳市南渡中学的信.写信的人是个女孩,她说她没有一个真心的朋友,只能向我这个陌生人诉说她的苦闷、不安,字里行间透露出消极的悲伤.我很关心她,想联系她,但是她没有留下姓名、详细地址,茫茫人海,似乎大海捞针.我的朋友说,她可能只是想通过写信来发泄自己的情绪,没必要那么在意.但是我却很想找到她,让她知道这世界还是有人在意她的,我愿意做她的好朋友,至少用我的笔为她分担一些心事,希望她不要放弃希望,所以,我写下了下面的文字,但愿她能看到.  相似文献   

19.
真正的家     
她的世界因为离婚而粉碎了. 电费、水费的账单,住房的分期付款,还有健康保险都压到她一个人的肩上.而她打零工收入很少,救济金就更少了,因为没有经济来源,最后她连房子都没有了.  相似文献   

20.
来自河北省邯郸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孙玲玲老师,身材高挑,能歌善舞,活泼开朗.投身特殊教育,她把爱心献给了残疾孩子,把青春献给了特教事业.作为辛勤耕耘的回报,她获得了很多荣誉,她创编的舞蹈也获得了太多的奖项,她的事迹还曾在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节目播放.我们以为她特教生涯的展开就像她的舞蹈那样轻盈、顺畅,但在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时,她却为我们重放了她那舞步背后的伴歌,那旋律有低谷和起伏,但随着她坚强的舞步奏向高潮和完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