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以为研究真的会很高远,其实,它离玩耍也只有一步之遥.8岁的法布尔在池塘边抓蝌蚪,在田头捉甲虫,这时,他的昆虫研究已经开始了;5岁的爱迪生一动不动地蹲在鸡窝里孵小鸡,其实,这时他已经在搞实验了.科学总是由发现开始的.本文从“杨辉三角”将引出一个“玩——发现——探索”的科学探究过程.这个方法不但成就了很多伟人,更是我们探求知识基本规律的好方法.渐进的体验会使你思绪遐飞.请你跟上作者的思路,抓住问题的根源去理解文章,扩展文章,推断出文中留有空白处合适的文字,给出自己的见解.读后对比总结,相信你的收获是你没有预料到的.  相似文献   

2.
张博  蒋慧  蓓蓓 《家庭教育》2005,(7B):42-43
提示父母 3岁是孩子自我意识、情感等方面开始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开始有自己的主见。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开始反抗自己的权威.其实.这恰好证明孩子已认识到自己了.想体验下自己的力量。从这时开始,他的自我形象慢慢地建立起来了。因此.在幼儿阶段培养孩子的内省智能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  相似文献   

3.
总以为发现真的会很神秘,其实,它离玩耍也只有一步之遥.8岁的法布尔在池塘边抓蝌蚪,在田间地头捉甲虫,这时,他的昆虫研究已经开始了;5岁的爱迪生一动不动地蹲在鸡窝里孵小鸡,其实,这时他已经在搞实验了.科学总是由发现开始的.本文从"杨辉三角"将引出一个"玩——发现——探索"的科学探究过程.这个方法不但造就了很多伟人,更是我们探求知识基本规律的好方法.渐进的体验会使你思绪万千.请你跟上作者的思路,抓住问题的根源去理解文章,并推断出文中留有空白处合适的文字,给出自己的见解.读后对比、总结,相信你的收获是你没有预料到的.  相似文献   

4.
总以为研究与发现是很深奥的,对学生来说遥不可及,其实,它离玩耍也只差一步.8岁的法布尔在池塘边抓蝌蚪,在地头捉甲虫,他的昆虫研究此时已经开始;5岁的爱迪生一动不动地蹲在鸡窝里孵小鸡,其实他已在搞实验;12岁的爱因斯坦尝试着不用几何书上的办法来证明定理,他已经在体验发现.  相似文献   

5.
我的孩子还不到四周岁,却已经知道不少世界地理知识。亲戚朋友都觉得奇怪。其实我们只是在家庭教育的方法上与众多向“填鸭师傅”学习的父母们有所不同,那就是尊重孩子的兴趣,让他从地图上学知识。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发现他很喜欢看地图,这大概是地图上的色块和线条吸引了他。后来大一点了,他开始纠缠我们解释地图上的那些东西是表示什么的,这时我就耐心地一一讲给他听  相似文献   

6.
宋雪飞 《山东教育》2005,(17):13-13
在古代的禅宗记录里.有这样一个不算显眼的小故事。一个名叫宗演的小和尚。很早就入佛门.研读天台宗。在一个夏日,天气十分闷热,年近12岁的他便在老师外出的时候.趴在门槛上睡着了。过了许久,宗演听见老师的脚步声.猛然惊醒,但躲避已经来不及了。这时,老师轻轻地从他身边跨过,口中不停地说:“对不起,对不起!”从此之后,宗演再也没有午休过,他用更多的时间进行修习研究。一生成绩斐然.成为一代大师。  相似文献   

7.
幼儿到六七岁以后,他们的绘画开始由纪录阶段向写实阶段转变。这时教师可以尝试通过培养幼儿的写生兴趣进一步提高其绘画能力。但是,有人认为幼儿学习写生难度大,并会影响幼儿创造力的发挥。其实,幼儿从第一天握笔开始,就是一种“最为原始的写生”。比如在圆脸上画许多卷卷,他就称之为妈妈,幼儿的这种表现可以说是一种不自觉的写生过程,因为他不断地接触母亲卷发是母亲留给他的最显著的印象。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已经来临,我们的素质教育之路到底应该怎么走 ?以下的故事也许会给我们诸多的启示:   一、牛顿的好奇心 牛顿 5岁的时候,胆小、孤独,常常受人欺负,学习总是倒数。改变他命运的是 8岁时,他好奇地做了一架漂亮的水车,可以在水里转动,受到同学的称赞,由此他开始对学习有了兴趣,并逐渐成了学习的“头面人物”……从此,他养成了观察、实验、动手写“研究笔记”的习惯,这时他还是个十二三岁的孩子。   这个故事可以给人两点启示:一是好奇心能使人产生无法歇脚的前进动力。二是人在前进路上是多么需要鼓励和赞赏,如果能得…  相似文献   

9.
一位家长曾经说:“孩子快满2岁了,他一直都很乖,但是最近却很不‘听话’,好缘故意跟我们对着干,让他这样,他偏要那样,弄得我们很生气,有时着急了,恨不得揍他一顿。”其实,出现这种抗拒行为,主要是因为这时的宝宝已经开始初步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了自我的意识,而且正处于心理上的第一反抗期,会显得非常任性,不大爱听话,有时甚至不接受成人的  相似文献   

10.
<正>金黄色的大太阳已经照了一整天,白天就要结束了。小男孩看到白天结束非常伤心。现在,他的妈妈来向他道晚安。"为什么白天必须结束呢?"他问妈妈。"这样,夜晚才能开始啊。""可是,白天结束时,太阳到哪里去了呢?""白天其实没有结束,它会在别处开始,太阳将会在那里发光。这时夜晚会在这里开始。什么都不会结束。""真的什么都不会结束?""什么都不会,它会在另  相似文献   

11.
猎人的时间     
一个住在深山中的猎人.他有一只很大的座钟可以看时间.这天。座钟因忘上发条而停了,附近没有地方可以校对时间,他决定下山到市集购买日用品.出门时他上紧了座钟的发条让钟开始走,并记住了当时的时间是上午6:35(时间已经不准).途中经过电信局,电信局的时钟是很准的。猎人看了钟并记下时间是上午9:00.到市集采购完,又沿原路经过电信局,这时电信局的时钟指在上午10:00.回到家时,家里的座钟指着上午10:35.  相似文献   

12.
Lukas妈妈 《母婴世界》2011,(12):138-139
美国的小朋友2岁时就要开始建立牙齿健康档案,小卢已经快2岁半了.所以我带他去了我们家附近的一个儿童牙科诊所。  相似文献   

13.
1707年,欧拉出生于瑞士的巴塞尔,13岁时进入巴塞尔大学.16岁从巴塞尔大学毕业时,已成为巴塞尔有史以来第一位年青的硕士.19岁写了一篇关于船桅的论文,获得巴黎科学院奖.从此,他的创作热情如江河涛涛,奔腾不息.1727年沙皇喀德林一世把欧拉请到了彼得堡,1733年,欧拉担任彼得堡科学院教授,时年26岁.长期紧张的夜以继日的研究工作,加上严酷的气候,给欧拉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伤害:他右眼失明了,这时他才28岁.但这个打击并没有动摇他献身科学的志向和决心欧拉更加勤奋地工作,即使在不良环境中仍始终如一…  相似文献   

14.
于泽元 《今日教育》2007,(4S):23-24
人从出生那天起.其实已经开始背负了一个巨大的悲哀:人最终是要死的。然而最初的时候.对此我并没有什么觉悟。直到在我30岁后,先后有两个十分亲近的亲戚撒手尘寰,一个40岁.一个还不到35岁.才让我真切地感受到死亡的阴影就我头顶.随时都可能扑下来,把我从这个世界中带走。这样的感受也让我思考:人从虚无中生出,然后又回归到虚无中去.那么,人生究竟有什么意义呢?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个西班牙人的履历:他出生在一个穷医生家里,小时候没受过良好的教育;23岁参军,在战斗中身负三处重伤,被截去了左手;拿着元帅的保荐书做着将军美梦的他,却在归国途中遭遇了土耳其海盗船,被掳到阿尔及利亚;在那里做了5年苦工后,亲友们终于筹资把他赎回,这时他已经34岁了;好不容易在无敌舰队找到一个军需的职位,  相似文献   

16.
1619年,深秋的德国莱茵河畔的乌尔姆镇扎下一排军用帐蓬.入夜,万籁俱寂.这时一个帐蓬里,一个年轻的士兵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他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大哲学家、数学家笛卡儿.这年他24岁,  相似文献   

17.
白若飞 《初中生》2007,(7):87-90
《呼啸山庄》第四章节选 一开始,希刺克厉夫就在这家里惹起了恶感。不到两年,恩萧夫人死去,这时辛德雷已经学会把他父亲当作一个压迫者而不是当作朋友,而把希刺克厉夫当作一个篡夺他父亲的情感和他的特权的人。  相似文献   

18.
我家天乐今年8岁,进入了小学二年级。孩子们的习作已经开始了,有时老师会布置一些写日记的作业。每一次天乐都能够愉快地完成作业,还经常受到老师的夸奖。如今,他对写作充满了兴趣与幢憬。我是小学语文老师,私下里经常有许多家长与我讨论如何辅导孩子写好日记。其实,二年级的小学生初识写作,这时的写作和讲话一样的,只要把自己要告诉别人的事情说清楚就行了,远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困难。  相似文献   

19.
1809年,一个汉堡犹太家庭喜事临门.有弄璋之喜.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出生了,他的祖父是哲学家,即摩西.门德尔松.赫赫有名。父亲是成功的银行家,家境殷实。他从小就闻名遐迩,9岁就已经开始登台演出.被当时的社会称为钢琴神童。他谱写第一首曲子《诗篇19》的年龄是10岁的时候,在12岁的时候,就已经创造了自己的第一首钢琴四重奏.并且14岁的时候有了自己的四人乐队,16岁发表第一首杰作《弦乐八重奏》。  相似文献   

20.
胎儿 虽然这时准妈妈还感觉不到胎儿的存在,但其实胎儿已经可以移动,弯曲手臂,踢妈妈肚子,还会吃手指了、头发、手臂和腿的骨骼也开始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