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去年9月10日——20日我参加了上海国际电视节纪录片的初评工作。那十天过得非常充实,如果说时间并不完全以单位来计量,而可以以收获和体验来计量的话,那么,那十天让我多活了十年、二十年。我虽然参加过许多次的电视剧《飞天奖》评奖,但我同时也非常喜爱纪录片。纪录片是从真实的生活中采撷素材,以生活自身的形态来阐释生活,抒发情感,升华哲理的。纪录片表现的总是真实生活中的一个存在,一个流程,一个片断,以此来反映活脱脱的人生现实,给予观众一个评价生活的基点,一  相似文献   

2.
2013年,中日甲午战争田庄台遗址群被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盘锦广播电视台为此拍摄了电视纪录片《古镇悲歌》,同时,这也是为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8周年而制作的重大题材。利用纪录片的形式来表达甲午末战,这对于地方电视台来说,的确有一定的难度,纪录片与电视剧不同,电视剧以故事取胜,以故事化的虚拟的情景,情节的悬念感,或者是情绪的冲突、矛盾,人物关系的纠葛来表达,所以从这点上来讲,纪录片尤其是文献纪录片跟电视剧  相似文献   

3.
电视纪录片在目前电视银屏上,已呈兴旺、繁荣之势。创作们以一种审美的视角和理性的目光观察生活,许多具有思维品格和审美价值的纪录片不断推出。如《英与白》、《舟舟的世界》、《幼儿园》等。这些精品不仅深受人们的欢迎和好评,而且,有的已经走向世界,赢得了崇高荣誉,引起了巨大反响。这表明我国电视纪录片的艺术水准日臻提升并走向成熟。社会的新变革、化的新格局,决定了当前电视化的审美趋势,而最能体现电视纪实美学思想的是电视纪录片。优秀的电视纪录片以真实自然、贴近生活、没有说教的纪实手法,使观众在观赏当中感到一种主观诠释客观,朴素反映本质的美即纪实美,这种纪实美是电视纪录片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5.
电视纪录片目前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发展很不平衡,一些发达国家的电视纪录片创作已纪达到了相高的境界,而一些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连国民的温饱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因此,对电视纪录片的追求几乎还无从谈起。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创作近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与进步,达到了一定的境界。当然,我们与那些优秀纪录片的盛产国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就是在我  相似文献   

6.
电视纪录片以它独特的纪实手法阐释人类历史,反映现实生活,预示未来的发展趋势,对推动人类社会的进程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从1922年美国导演弗莱厄蒂拍摄的《北方的纳努克》至今,纪录片已有70年的历史。电视纪录片在我国的兴起也有几十年的历史,尤其是80年代以来,我国电视界推出的一系列大型纪录片如《丝绸之路》、《话说长江》、《话说运河》《让历史告诉未来》、《望长城》等更是显出纪录片的生命力和繁荣的创作景象;同时也预告:纪录片在我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把握纪录片的创作特点及规律,对纪录片创作者来说无疑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如今,纪录片在电视频道中俨然成了一名“常客”,垂青纪录片的受众群体被“忠实”地培养出来。但笔者认为,纪录片理论仍在“建设”中,围绕纪录片的创作问题也仍在探讨之中,关于纪录片的反映对象,许多创作者和理论研究者还存在肤浅的认识。认为纪录片是反映生活的、反映客观世界的,这是非常流行的观点。所以生活不弃琐碎、世界光怪陆离均被“纪录”了。纪录片的反映对象是“人”,但人的美学观点远没有被人们理性地、普遍地接受。关于纪录片的反映方式,按照编年的顺序,大致人们尝试了格里尔逊方式,几近于实况录像的“真实电影”方式…  相似文献   

8.
电视纪录片创作的三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7月,第六代导演贾樟柯执导的纪录片《海上传奇》投身暑期档公映,然而据报道票房不佳,观众有限。看过该片的部分观众认为,这部纪录片不好看,不吸引人。影院经理则直言:  相似文献   

9.
所谓对外宣传纪录片,即采用国际化的内容和形式来进行的社会、人文以及自然领域的宣传.它涵盖了整个民族的精神价值取向和民族生活方式的直观物质形象.中国电视对外宣传纪录片在创作中紧紧围绕文化这个主题,一方面,是由于中国文化自身的悠久历史、深厚积淀和博大精深,在世界上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文化交流本身具有相通性、共享性的特点,易于被不同国家、民族的人们所认知、接受.  相似文献   

10.
张振东 《视听界》2000,(3):9-10
由于电视拍摄手段的自身局限性,它不可能像文字语言一样,上可溯及远古时代,下可展望遥远的将来;既可细说人物的内心世界,又可描绘人物的情感变化;纵横捭阖,无所不能。于是,单纯的电视记录难免会使所反映的内容单调、贫乏,缺少深度。因此,笔者以为在纪录片中恰当地运用有关人物的访谈,既不影响纪实效果,又能弥补电视的先天不足,使纪录片更加灵活自如、完美自然、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11.
我爱看陈辉的电视纪录片,不仅因为我们是朋友,更重要的是我从他的电视作品中看到了他的性格、他的才能和他的追求;看到了他近几年来在电视纪录片领域里不断探索的足迹。一九八三年,陈辉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电视摄  相似文献   

12.
纪录片《回家》在1995年四川国际电视节上获最佳纪录片自然科技类“金熊猫奖”.《回家》讲述是一只名叫“高高”的大熊猫因病被人们收养,在保护区管理所和人们相处了两年以后.于95年春天放归大自然的故事.在电视节上,有国际评委认为,这部片子“以独特的视角,拍出了一个很温馨的故事,令人感动.”有人问我,是怎样想到要拍这么一部片子的呢?  相似文献   

13.
“1991北京电视纪录片新作品创作研讨会”1991年12月中旬在北京广播学院召开。这次研讨会是在中国电视纪录片创作进入新的求索阶段的特定背景下召开的,同时正值大型电视纪录片《望长城》面对全国播放。可以  相似文献   

14.
电视纪录片是含有主体意识的纪实性电视作品,当它经过相当一个时期的拍摄和资料积累,与拍摄对象发生协同、共振,而产生出具有一定思想内涵,对人类生存具有启发意义的作品时,就不再是声画元素构成的简单完成体了。从电视纪录片创作情况看,90年代以来我国电视纪录片在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来,伴随社会的发展,受众认识水平的提高,纪录片领域出现许多新的探索和尝试。其中的人文性和平实化,就是这一时期的鲜明特征。电视纪录片的人文性,主要是对人的主体性及人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社会生活中的生存方式、交往方式、人际关系、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的  相似文献   

16.
电视纪录片是直接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图像和音响素材,通过非虚构的艺术表现手段,真实地表现客观事物以及作者对这一事物观感的纪实性电视节目。 从近年来获得大奖的纪录片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其创作手法的纪实性走向。同时,这些纪录片呈现出如下一些共同的创作特征。 (一)主体意识的含蓄化 以往的纪录片创作中,“画面+解说”曾是十分流行或典型的表现手法。而当代纪录片的本性却恰恰排斥这一切。声、画不再是为叙事表意而任由创作者支配的调色板,而是属于生活自身。由于生活成为当代纪录片表达的最直接源头,因此,主体意识在创作…  相似文献   

17.
现在,很多人把电视形容为一种“客厅文化”,而随着这种视觉传播的目益繁荣,人们对电视艺术创作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新的探索,使之在走向一种多元化的发展道路。电视纪录片作为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似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喜爱;那么在这里,我仅想就电视纪录片的纪实观念,做以粗浅的探讨,但愿能与更多从事纪录片创作的同行们切磋与共勉。  相似文献   

18.
继中央电视台大型电视纪录片《望长城》面世之后,纪实类电视节目形态以从唯美而返璞归真的趋势在电视界悄然盛行。众多以长镜头、自然光、同期录音、追踪“过程”等纪实手法拍摄的作品,真实地纪录社会生活,客观地反映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真景,着重展现生活的原生形态和完整过程,看了以后令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19.
电视纪录片与我们所生存的特定时代相应合,创作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显现出了不同以往的鲜明创作特色──纪实美的回归。现代观念强调形式本身就是内容。已经步入新阶段的电视纪实语言也应更重视讲究技巧。挖掘电视纪实语言的优势,按照纪实语言的规律对形式和手法的任何创新都将为纪录片创作带来不可估量的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结构、伦理价值和文化观念的重大转移和变化,在当今的社会,人们对他们所生存的社会现实更为关注,对变革的事态发展越来越关心。而电视纪录片恰恰可以把真实的社会生活输送到每一个家庭,将使人的个体融人社会的群…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