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程的实施应该从儿童的立场出发,学科课程生本化是广大教师践行课程理念的自觉追求。多向度统整,可以在课程规划与设计中拓展儿童发展的空间;多维度编织,可以在课程实施和创生中唤起儿童沉睡的潜能。唯有将课程目标指向完整的人的培养,重建儿童的现实生活,才能把儿童培养成能够适应未来的"可能生活"的主体。  相似文献   

2.
培养"完整儿童"是现代幼儿教育的新观念。所谓"完整儿童"是指一个全面发展和谐平衡的儿童,是指其身体的、社会的、情感的、认知的和道德的整合性发展。为了培养"完整儿童",幼儿教育应致力于:促进幼儿身体健康;保持幼儿情感健康;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发展幼儿认知能力;发展幼儿道德判断能力等,同时培养幼儿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独  相似文献   

3.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也是一门重要的"修身养德"课程.因此,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课程性质、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儿童的认知规律,关注儿童生活,重视儿童个体体验和感悟,彻底摒弃灌输式的说教模式,追求一种"淡化教育痕迹"和润物无声的教学活动意境.  相似文献   

4.
李艳 《儿童音乐》2011,(12):60-61
正近几年来,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文化生活的发展状况,其中,最热门的焦点便是"低幼儿童的艺术培养问题"。"低幼儿童"是指3-6岁年龄阶段的孩子,这些孩子的艺术培养条件及程度已成为众多家长选择幼儿园及学校的重要条件之一,如需要开设钢琴课、舞蹈课、民族器乐课、声乐课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艺术培养在低幼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已  相似文献   

5.
儿童的天性都喜欢绘画.在一双双稚嫩的小手下绘出点和线,是每一个儿童对世界的梦想和认识.儿童美术活动,是培养儿童审美创造力的一种活动儿童的绘画过程是儿童追求美向往美表达美的过程.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大胆的推行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培养儿童绘画兴趣真正做到寓教于乐激发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儿童在教学过程中体验快乐使儿童的潜力能得到最大限度发展使他们通过绘画的形式来展现生活中的美和内心世界的美.成功的教育实践认为儿童期是儿童智力发展最快的阶段同时也是能力可塑性最佳的时期.  相似文献   

6.
<正>相当一部分幼儿教师认为,只要自己记熟了大量的儿童故事,就能给孩子们当好故事的"引路人"和"解说员"。事实上,在儿童语言的发展过程中,他们的每一个新词,每一个句式的习得,都是整个学习系统调整、吸收与发展的过程。因而,培养幼儿语言的完整观念不可或缺,而这一切落到了培养幼儿教师的问题上。中职教师在进行幼儿教师的语言训练时,可以通过营造"三场",转变幼儿教师的理念、方式和思维。  相似文献   

7.
人生活在世界上,在生活中展开自己的生命活动,体验着自己的生存状态和生命活力。儿童作为"存在着",在生活世界中体验着自己"生命之流"的流动,在生活的体验中实现自身的生成,进而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而成人扭曲了儿童的真实体验,应还给儿童在生活世界中的体验。  相似文献   

8.
<正>《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提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生活性,是以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儿童生活的逻辑"就是孩子的成长规律,品德课堂上的活动设计应关注儿童成长规律伴随孩子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每个孩子都是生活的一分子,"生活性"决定了学生品行培养要"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实际的主题活动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这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体系中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原理相一致。德育须植根于生活土壤,在生活世界中发展、完善。我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践行生活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  相似文献   

10.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而协商是人在社会生活中通过语言交流、协调彼此的关系,达到共同相处、共同生活目的的一种形式,能使人们之间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获取共同的成果而进行相互的语言活动.对于大班而言,究竟怎样才能培养幼儿学会协商呢?笔者认为,除了在学习、生活中培养幼儿协商解决问题外,角色游戏是培养幼儿协商能力的最佳途径.在角色游戏中,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幼儿进入角色,以角色的身份去协商和交往.  相似文献   

11.
现代儿童观认为:儿童是一个全方位不断发展的"整体"人,应尊重并满足儿童各种发展的需要;儿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在适当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应最大限度地发展儿童的潜力:儿童具有主观能动性,在发展过程中起着积极主动的作用:每个儿童都有鲜明的个性差异,对儿童个性的尊重和自由发展,是培养创造性的前提.  相似文献   

12.
有人说,人的童年时期是培养、发展想象的最佳时期,就像农事的节气是不能错过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现行课标本实验教材构建了灵活开放的语文教材体系,是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的桥梁,教材内容注重时代气息和儿童情趣,贴近社会和儿童生活。在低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教材放飞儿童心灵,培养他们想象力呢?  相似文献   

13.
道德教育直接指向的是儿童作为成长者、行动者的完整生活,它是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基础的.道德教育对儿童生活的这种强调,并非为了摒弃教育的社会改造功能,而是藉由儿童的社会生活而正视由成人所主导的社会环境,并通过增强儿童对社会生活的自觉意识,提高他们对社会环境的价值敏感性,培养他们在社会实践中的行动能力,从而达到改造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正>社会技能在幼儿社会生活和交往中起着重要作用,提高幼儿的社会技能水平有助于儿童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持、生活质量的提升与改善。社会技能的培养目的不仅仅是让幼儿掌握必要的社会技能,更重要的是在实际的生活中运用所掌握的社会技能。社会技能的培养要通过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来体现,在发展中培养幼儿的"亲社会性"。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指幼儿在进入社会生活过程中得到的发展。它表现在幼儿的行为、对待人际关系的态度以及参加集体活动上的变化特点。人们对于幼  相似文献   

15.
《华章》2007,(10)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生活性是这门课程的基本特征。课标是这样表述的:"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笔者觉得可以从如下3个层次来理解。  相似文献   

16.
"成长小脚丫"是一本记录儿童品德成长记录与"多元"评价为一体的成长手册。与常见的"素质发展报告书"不同,这手册不再重智轻德,不再重结果轻过程,不再重知识轻养成,不再是简单的终结性评价。我们的"成长小脚丫"关注扎实的评价过程,基于培养合理儿童的理念。我们坚信,一个健康的儿童应该是完整的、独特的、可塑的,那我们也应通过内容全面、主  相似文献   

17.
留守儿童的出现和由此产生的问题是因儿童成长过程中父母角色缺失、儿童缺少关爱。作为留守儿童,在学校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和"心灵导师",关心型教师将是最直接和最有效的关心者。通过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建立关心型师生关系,在实践关心中培养留守儿童需要的关心型教师。  相似文献   

18.
暖认知课堂是乐学教学在新形势下的新发展,以"师生关系的改善"为核心,通过教学模式、教学环境、教学文化的变革和建构,使"乐学与乐教"成为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培养完整的儿童。  相似文献   

19.
童年期是儿童在社会化发展的过程中,道德品质和学习品质的培养的关键时期。在儿童的生活中,家长和老师都是重要的角色,家长和老师要充分认识到家校共育的重要性,互相积极的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发展儿童的社会性,做到规范儿童行为,培养合作意识,为儿童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具身学习"是探究智障儿童自主生活能力创生路径的有效干预理念.利用"特定场景训练场—主题游戏迁移场—社会生活交互场"等动态发展场景,通过唤醒智障儿童认知、体验与行为的特设环境、生活模拟、真实情景等三大创生路径,可有效培养他们的自我保护、自理生活和自我管理等适应社会的自主生活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促进其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