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张军 《今日教育》2022,(6):74-75
<正>“校长,这节课我‘讲得如何’?”我经常深入课堂听课,课后也常有老师登门求教,恳求给其指点一二。当老师们这样询问的时候,我总会三缄我口,不置可否。说心里话,我心里总是酸酸的,埋怨老师教学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同时,更多的是自责和内疚。新课改已经推行多年了,我们的一些教师从理念到行为依然固守着老传统,依然抱着“灌输式”的教法津津乐道,依然独霸着课堂讲得眉飞色舞。评价一堂课之好坏的着眼点依然局限在“讲得如何”,而不是学生“学得如何”。知识从来都是学会的。在教与学之间,如果没有教,学还是可以推进的;但如果没有学,那么教就变得毫无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我在上关于《极大值与极小值》的新课时,讲解课本例2求y=13x3-4x+13的极值时是运用求函数极值的方法讲得很透,由于时间不够该例题的图象没有讲.在学习后的关于三次函数的练习中以及考试中发现许多学生掌握得不好,通过和学生进行交流知道几乎没有学生对该例题的图象进行过关注.在高三数学教学中发现许多关于导数的例题和习题若借助该例题的图象去讲、去分析会让学生掌握得更容易.于是我决定在第二轮复习中运用一节课的时间师生一起研讨三次函数的图象以及由图象得到三次函数的性质.一、案例描述师:把苏教版1—1翻到第78页.  相似文献   

3.
作为过来人,我时常回首高三生活,回想那时的战友们。从这之中我提炼出不少心得与经验,讲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若对读者有所帮助是最好不过了。依我个人观点,一名学生的高三生活轻松与否、高考成功与否都与高一高二的学习有很大关系,其实高三总体来讲是个巩固的过程,而巩固的内容就是高一高二时所学的知识。我知道许多同学高中前两年过得很爽,包括我也花了不少时间在玩乐上,但  相似文献   

4.
宁波 《甘肃教育》2005,(5):29-29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最严重、最普遍的问题就是“讲”得过多。若能吃透教材,明确目标,抓住重点,严谨有序,讲深讲透也很好。但是,严格地说,这还是属于“讲”,而不是在“教”。“教”中肯定会有“讲”,但这种“讲”只是“教”的一部分,这也绝不是学生学会的决定因素。讲得再好,学生还是没有“会”,学生的语文能力并没有显著提高,高耗低效。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鼓励学生用超前思考的途径来发展自主探索思维能力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一、教师讲解时“超前思考”鼓励学生在教师讲解新知识时,作探索性的超前思考。即教师正在讲解,学生超前想到教师接下去要讲的内容是什么。然后与教师传授的知识相对照,从而验证自己是想对了还是想错了。若是想对了,则证明自己不但想得快而且想得对。这时,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更加激励自己继续超前思考问题。若超前想的与教师讲的不一样,这样,不但知道自己想错了,还会知道错在哪里与为什么错。显然,如此“想对、想错”都在发展学生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曾经,我挺恼恨在课堂上“插嘴”的学生,因为,有时你正讲得兴起,学生一插嘴就会打乱思路。可往往当我严令禁止学生插嘴后,课堂又会陷入死气沉沉的困境。于是。我慢慢地明白了,学生在课堂上插嘴是一种主体意识的体现,它反映出学生的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尽管这种现象有时会扰乱课堂。但禁止不是好的解决办法。如果我们老师能够给予其合理、宽容的对待,并进行科学、有效的引导,就能巧妙地使之成为一个教学契机,让课堂教学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7.
曾经,我挺恼恨在课堂上“插嘴”的学生,因为,有时你正讲得兴起,学生一插嘴就会打乱思路。可往往当我严令禁止学生插嘴后,课堂又会陷入死气沉沉的困境。于是。我慢慢地明白了,学生在课堂上插嘴是一种主体意识的体现,它反映出学生的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尽管这种现象有时会扰乱课堂。但禁止不是好的解决办法。如果我们老师能够给予其合理、宽容的对待,并进行科学、有效的引导,就能巧妙地使之成为一个教学契机,让课堂教学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8.
不是学生不爱听的课要改,不是成绩不好的老师要改,而是每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老师都要改,特别是那些爱讲、会讲的老师更要改。因为你讲得越多,学生自主的学习就会越少,当你把知识讲得越清楚、越明白的时候,学生自主钻研、思考、探究的意识就会越弱,新课程倡导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际上就会落空。  相似文献   

9.
最近,儿子不知道为什么老是缠着我讲《三国演义》,这书我看都觉得有点费劲,怎么才能讲得让他听得懂呢?某个夏夜,我把吃完的西瓜皮扔在了脸盆里,当一个个的西瓜皮在水中漂起来的时候,我突然想  相似文献   

10.
一个教学的高手,不只体现于“教案写得好”,更要体现于“上课讲得好”. “上课讲得好”,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志是课堂上有出色的应变能力.因为课堂情况是千变万化的:有时“晴转多云”,有时“阴中间雨”等等.教师若没有驾驭整个局势的能力——你变我变和灵活多变,只是一味照写下来的教案生搬硬套,那么教学效果决不会是上乘的.众所周知,讲课并不等于宣读论文,只需一板一眼搬字过口即可.有经验的教师,当他感受到课堂上的情况已突变,难按原教案讲授下去的时候,  相似文献   

11.
小语教材编排了三类课文,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在第一类课文里获得了读写知识,在第二类课文里试着用这些知识,在第三类课文(独立阅读课文)里独立运用。要让学生独立地运用学得的读写知识,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读是非常必要的。首先,切忌讲得过多。教师讲得多了,挤掉了学生阅读的时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教学独立阅读课文,凡是在一、二类  相似文献   

12.
为了培养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联系分析与全面理解能力,我在课堂上向学生提问了几个前段时间学过的知识点,当问及小农经济的四大特征有哪些时,有的学生略知一二,有的则一点印象也没了。我可知道,当时课堂气氛很好,讲得还比较详细,并且进行了小组讨论与展示。为何没有记住?在和学生交谈中,我了解到一些原因:大多学生对历史课没有兴趣;历史等文科科目在初中阶段是开卷考试,不需要去记忆知识点;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在收音机上听了这样一个笑话:说有一位教师讲课讲得口干舌燥、筋疲力尽,他满以为学生听得十分投入,但抬眼一看,却发现学生大都前栽后仰、昏昏欲睡,前排一名学生正在打瞌睡,而且睡态可掬,他双眼紧闭、口水长流,还频频点头。教师大怒, 一拍桌子揪起这位学生质问:“你在做什么?”学生一下惊醒,急忙回话: “我在听课。”师问:“听课?那你不停点头做什么?”生答:“老师,您讲得太对了,我表示赞成呀。”师问:“那你闭眼做什么?”生答:“您讲得太美了,我闭眼想象您讲的那个美境呀。”师又问:“那你长的口水做何解释?”生答: “那是您讲得太好了,我听得津津有味了。”师大悦,说:“哦,好,继续听。”于是,教师很欣慰地继续讲,学生很放心地继续打瞌睡。听了这个笑话,我却怎么也笑不起来,因为这不仅仅是则笑话,它留给人们更多的是思考:课堂教学中,讲,究竟有没有必要?讲,怎样做好其中的取舍?讲,怎样才能恰到好处?  相似文献   

14.
把克隆引入课堂既要“适时”又要“适量”。所谓“适时”就是要找准知识的切入点。通过实践,我认为在第五章的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中引入较好。这时学生已学过细胞分裂、生殖和发育等知识,此时引入便于学生接受;同时,还可以打破先结论、后实验证明的教材编写体系,重建过程式教学体系,更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所谓“适量”就像个好园丁,当苗儿需要一杯水的时候,决不送上一桶。把克隆引入课堂,也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不能讲得过深,又要配合教材进行,不可本末倒置。对“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节课,若用本宣科,学…  相似文献   

15.
新课改推行后,班主任曹老师做出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决定:让学生当老师上台讲课,谁愿意就报名。我听后,兴奋不已,这可是锻炼自己的好机会啊!机不可失,我和搭档马静一起报了名。曹老师让我们提前做好准备,我们不敢有丝毫懈怠,查字典,找资料,直到深夜12点。我们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千万不能把这堂课给讲砸了!那天一大早,同学们都早早地坐在了自己的座位上,迫不及待地想一睹我们在讲台上的风采。不可思议的是曹老师竟然也坐在教室后面当学生!他正满脸微笑地看着我们,眼神中充满了鼓励。这一堂课我和“马老师”讲得格外认真,因为太认真,反而让…  相似文献   

16.
那是七年级的一堂作文课,我板书题目后,就从文章的构思、立意、布局等方面给学生作一番写作指导。突然,一位学生冒出一句:“老师,你讲得是很好,但你能写一篇文章出来让我们欣赏欣赏吗?”我的心不禁一颤:多么直爽的学生啊!说得很有道理,讲得好还不如写得好。于是,我一口许诺:“好吧,我们一起写,看谁写得又快又好!”时间过得很快,不到30分钟,我就把这篇作文写好了。学生迫不及待地想“欣赏欣赏”。于是,我大声地朗读起来,读完后,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相似文献   

17.
课改之前,不少教师认为讲授的知识越多,教学质量也就越高,"多"讲一点比"少"讲一点强。课改之后,不少教师又认为教师讲得越少越好,学生活动得越多,教学质量就越高。究竟是教师讲得多点好,还是学生活动得多点好呢?"多"与"少"并不能从表面上去看,而应辩证地区别对待,教师讲得少、讲得精固然不错,但学生的活动如何开展才是根本。  相似文献   

18.
[案例 ]至今我还清晰记得初为人师时 ,给学生讲的第一堂语文课《雨中登泰山》的教学情景。为了讲好这篇游记散文 ,在备课过程中 ,我查阅许多资料 ,教案写得颇为细致 ,把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写在教案上。课前 ,对着镜子 ,自己反复讲了三遍。课堂上 ,在几十双眼睛的注视下 ,我的心里格外紧张 ,所以讲得比较拘谨。 5分钟过后 ,渐渐地进入了状态 ,讲得绘声绘色 ,滔滔不绝。在不知不觉中 ,下课铃声响了 ,我不得不从“自我陶醉”的状态中走出来 ,于是草草地说了一句 :“请同学们课下继续预习课文。”课后 ,我意犹未尽 ,自我感觉良好 ,心里觉得这第一…  相似文献   

19.
<正>"学讲计划"的改革春风,吹进了沛县学校的每一个角落,这次教育改革的主题是:让学生"学进去,讲出来",让我看到了苏北教育的希望和春天,我有幸也成了这次教改热潮中的"春的使者"。在半学期的摸索当中,我发现小组合作才是培养学生能说会讲的沃土,才是学讲计划的核心,而高质量的导学案,恰恰是小组合作顺利完成、学进去讲出来的前奏,只有把导学案导得恰到好处,才能让"学讲计划"这面大旗高高飘扬。为了让导学案演绎得更成功、更  相似文献   

20.
“捉”月亮     
当老师的就得有一颗童心,常给学生讲讲自己小时候的故事———小时候我很“傻”,按妈妈的话说是“傻得可爱,傻得天真”。我时常说一些像“红旗在刮风”之类的傻话惹得家人哄堂大笑,也做一些傻事害得他们哭笑不得。你要不信,我讲个童年的故事给你听听———还是在我五岁的时候,一个夏天的晚上,我和芳芳在院子里玩捉迷藏。偶然看见一只盛水的脸盆里有一个又大又圆的月亮。我惊奇地叫了起来:“芳芳快来看,我家有一个月亮。”芳芳跑来一看,“真的,这真是一个月亮。”我俩蹲在脸盆旁,静静地看着那明晃晃的月亮。忽然,芳芳的手不小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