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夜书所见》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中的一首诗。这首诗中的“挑”字非常传神,  相似文献   

2.
<正>唐朝诗人郑谷有一首著名的诗《淮上别友》: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在唐代的诗坛上,郑谷虽然没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的地位那样高,但也是一位颇有名气的诗人,写诗的水平当然就不用说了。就这首诗来说,也是一首很著名的"送别诗"。然而,明朝的诗学理论家谢榛却认为这首诗的结尾句写得不好,只写出友人和自己分手,"送别"的意思太明显了,没有余味。于是就把这首诗改为:  相似文献   

3.
<正> 何为逆挽?请看朱元璋的一首诗。诗的前两句是:“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平心而论,这两句俗不可耐,毫无光彩。但诗的后两句却异峰突起:“三声唤出扶桑  相似文献   

4.
以声传情声情并茂对余光中《布谷》一诗的读解陇西师范学校汪海峰新编中师语文教材《阅读和写作》编入了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代表作——《布谷》。这首诗借助布谷鸟的啼鸣这一独特意象,表现了诗人强烈的思乡情怀。读解这首诗的关键,我认为在于分析和理解诗中拟声词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总觉得有一首诗在喊一声又一声,像小风在耳边絮语我的骨缝里突然觉得温暖起来是那首诗喊走了我骨缝里的凉气总觉得有一首诗在喊一遍又一遍,像大海把堤岸拍击我的内心顿时觉得明亮起来  相似文献   

6.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这是徐志摩诗中精品之一的《沙扬娜拉一首—— 赠日本女郎》.几年来,我在教学中,一向以此诗作为大学一年级学生首次写赏折文章的对象,效果十分好.可是,有一个问题长期困扰我.几届学生都说这是情人或恋人的告别诗.尽管这些大学生们刚刚离开中学,对徐志  相似文献   

7.
王甬胤 《中学科技》2023,(20):24-25
<正>早雁唐·杜牧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这首诗从字面上看写的是大雁被人惊扰,无处安家的场景,完整读下来有一种大雁凄凉、无助,令人怜悯的感觉,熟悉诗词的人一定能明白,这是一首借雁抒怀的诗。但想真正理解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还要联系诗人的创作时代和创作背景。  相似文献   

8.
宦晴 《云南教育》2001,(17):36-36
《望庐山瀑布》是李白写的一首山水诗。这首诗新颖脱俗,气势磅礴。教学这首诗要依据其写作特点,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意。   一、写作特点   1.视听结合,动静兼得。这首诗的前两句见“色”。作者站在远处看“瀑布”,虽不闻瀑布的腾跃澎湃之声,但见团团云雾缭绕在黛色的香炉峰顶,一道白亮狭长的瀑布自然地挂在峰前。诗人恰到好处地以静衬动,动静兼得,描绘出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后两句见“声”。诗人不是从形状描摹瀑布的壮观,而是以声势让人感受其磅礴气势。“飞流直下三千尺”中的速度和高度一叠加,瀑布的声势和力量就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9.
语文六册第5课《瀑布》是著名作家叶圣陶写的一首写景抒情诗。这首诗由远而近地描绘了瀑布的壮丽景象,抒发了作者对瀑布,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全诗分三节,描绘了瀑布的“声”、“色”、“形”。第一节写未见瀑布,先闻其声,第二节写山路一转,望见瀑布雪亮的全身,第三节写在瀑布脚下,仰望瀑布神奇多姿的美景。这首诗语言优美,句式多变,层次分明.比喻确切。教学这一课,要着重引导学生读懂全诗,理解比喻句,展开想象,在头脑中形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全诗。全课教学要以自  相似文献   

10.
对鲁迅的《自嘲》一诗,研究者是有不同解释的.我认为,要确切地解释这首诗,就必须弄清《自嘲》这首诗的本事,这是确切地解释这首诗的一把钥匙.我认为这首名作所描写的,是鲁迅的一次避难生活,它是一首写实的诗.据许广平回忆,鲁迅寓沪期间,有过三次避难.第一次是1930年3月,鲁迅因参加自由大同盟、  相似文献   

11.
学诗偶得     
一、“禅偈的机锋,儿歌的天籁”宋苏轼有《琴诗》一首:“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数百年来,许多文人学士以“非诗”相薄,责怪道:“千古诗集,有此体否?”《苏轼诗选》的编者陈迩冬却认为这是一首别具一格的好诗,说它“有禅偈的机锋,似儿歌的天籁”。这个评语可谓独具慧眼,精当至极。遗憾的是,陈迩冬只  相似文献   

12.
《夜雪》一诗的图画美丁祥林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任江州司马时所写的一首《夜雪》五言绝句。诗人以自己对夜雪的感觉为线索,从各个侧面,有条不紊地描述了夜间一场大雪。这首小诗充分体现了诗人通俗易懂、明白晓畅的语言特色。全诗朴实自然,诗中...  相似文献   

13.
《王风·采葛》究竟是一首什么诗,它所表现的主题是什么?自古以来众说纷纭。有的认为这是一首揭露朝庭“政事不明”的政治讽刺诗;有的则认为这是一首爱情诗,甚至认为是一首“淫奔之诗”;还有的认为这是一首“怀友之诗”,是一首歌颂友谊的比喻诗,等等。归纳众说,主要观点大致有三人类:  相似文献   

14.
《特区教育》2014,(11):20-20
儿童文学家林良在《纯真的境界》中说道: 诗的写作很自由,尤其现代的新诗……我们对诗的唯一要求,就是一首诗要有“诗趣”。我们读一首诗,读着读着读完了,如果诗里从头到尾没有一个地方让你心动,让你欣喜,我们就会觉得这首诗平淡。如果你读一首诗,诗里面有地方让你心动,让你点头,那就是“诗趣”的所在。  相似文献   

15.
<正>"诗眼",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词或句子;也指一首诗的眼目,即全诗主旨所在。"诗眼"大致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或词,这是局部的诗眼,称为句中眼;另一种是指一首诗的眼目,表现为一首诗思想的凝聚点,揭示全诗主旨,有统摄全篇的作用,这是全诗的诗眼,称为诗中眼。一、句中眼语文教育家陆精康先生认为,"诗眼"  相似文献   

16.
黄洁 《考试》2010,(Z2)
有关诗歌形象方面的试题表述有: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进行简要分析。2.这首诗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3.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4.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7.
渤澥声中涨小堤, 官家知后海鸥知。 蓬莱有路教人到, 应亦年年税紫芝。 陆龟蒙的这首七绝反映的是封建官府对农民敲骨吸髓式的赋税剥削,这是封建社会一个尖锐的政治问题,也是诗歌创作的一个传统题材。陆龟蒙的这首诗能成为  相似文献   

18.
咏蝉     
唐代虞世南有一首《咏蝉》诗:“垂纟委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端不借秋风。”诗人着重抒写蝉的“饮清露”,在高树上鸣叫,所以声音传得很远的特点。清代沈德潜对这首诗批道:“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唐代骆宾王在唐高宗时任侍御史,不久便得罪入狱。他在狱中感慨万端,写了一首有名的《在狱咏蝉》诗。诗中说:“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既如实写出了蝉的形象,又巧妙地比喻宦海艰险,冤屈难伸。唐代李商隐的《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  相似文献   

19.
<正>苏东坡有一首《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这首颇含哲理的诗对我所谈的后进生转化教育有很大的启示。以琴喻人,可比后进生;以指头喻人,可比教师。后进生这把琴能否发出悦耳之声,就看教师的"指上功夫"如何。我认为,教师的"指上功夫"要深含"四心"——责任心、爱心、细心和耐心。一、责任心是前提转变一个后进生要比培养一个优秀生花费更多的精力,因此,教师的责任心是转化后进生的前提。后进生并非永远是后进  相似文献   

20.
向读者推荐一首优美的上古民间恋歌。 我指的是《诗经·邶风》中《匏有苦叶》这首诗。两千多年来,这首诗被封建学者曲解为讽刺卫宣公与夫人“淫乱”的诗。现代学者闻一多、余冠英等开始翻这个案,把它解释为一首民间恋歌。闻一多着重的是考证诗中的个别字句,余冠英着重的是把这首诗译为白话,但他们都未对全诗进行全面而详尽的考证。在这里,我想把这一项工作补上,以便令人信服地证实它确是一首优美的民间恋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