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主席坐过的椅子 1937年1月,党中央和毛主席住在延安城内的凤凰山下,当时经费困难,住的是窑洞,用具非常缺乏。一位老乡看见毛主席白天黑夜辛苦工作,却连一把比较舒适的椅子也没有,就将自己家里的柳木圈椅送给主席用。毛主席住在延安的一年时间里,就坐在这把圈椅上,写出了“论持久战”、“实践论”、“矛盾论”等经典著作。  相似文献   

2.
刘宇 《下一代》2012,(1):73-73
在延安凤凰山麓毛主席的旧居里,陈放着一把古朴的柳木罗圈椅。原来,毛主席坐过的这把木椅,竟然是我家祖传的。  相似文献   

3.
贺清华 《下一代》2012,(Z1):14-15
2012年1月13日,是毛泽东同志从保安移驻延安75周年纪念日。这个日子,也是中共中央进驻延安的纪念日。从75年前的这天起,到65年前的1947年3月18日撤离延安开始转战陕北,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度过了10个春秋,在陕北地区一共是13年,史称党的延安时期。在这段火红的岁月里,中国共产党人孕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本刊本期摘发贺清华同志的长篇回忆录《跟随毛主席在陕北》中"毛主席进驻延安"一节,表达我们对75年前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进驻延安这一中共党史的重大史实的追怀与纪念之意。贺清华同志当时是毛泽东同志的贴身警卫员。《毛泽东和他的的卫士们》第四篇"陕北的见证人"引言是这样说的:"给毛主席和中央机关干了大半辈子警卫工作的贺清华,最后的职务并不高,但他的知名度却很高。因他太知情了!毛主席在陕北十几年,贺清华基本都在主席身边。要说毛主席在陕北的事,没有不想问问贺清华的,怪不得一些专家、作家、电视制作部门都找他当顾问……"  相似文献   

4.
一九四八年四月四日,毛主席从延安进军北平,路经岢岚。这次社会调查中,我们有机会瞻仰了岢岚县毛主席路居馆。参观时心潮起伏,浮想联翩。  相似文献   

5.
吴伯箫同志的《菜园小记》以延安大生产运动为背景,回忆了他和他的战友们响应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在延安蓝家坪种菜的生活,表现了延安军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苦为乐、奋发乐观的精神。他把琐碎而艰苦的种菜劳动写得轻松、愉快、美好而富有情趣。  相似文献   

6.
初四册第一五课 吴伯箫《记一辆纺车》  《记一辆纺车》是吴伯箫的代表性作品,是当代散文中的经典之作。作者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在延安生活了 8年,度过了我青年的后期。我热爱延安,把延安看作革命的故乡。" 1961年,我陆续写了一组反映延安生活的短文:《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窑洞风景》,还有这篇《歌声》。前三篇从衣食住和生产劳动方面写延安,写延安是怎样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歌声》从精神生活方面写延安,写延安那种'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吴伯箫《就〈歌声〉…  相似文献   

7.
时间已过去卅六年,历史是无情的,被“四人邦”妄图一笔勾销的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延座讲话》更加显示出它的无比光辉;而自奉为“文艺新纪元”的创始者的“四人邦”却被人们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今天,当我亿万人民踏上新的历史征途的时候,让我们来重温和纪念《讲话》,有着更加重大的意义。延安文艺座谈会正是在我们党伟大的延安整风大规模开展的时候,一九四二年五月,由毛主席亲自主持召开的。延安整风是我们党一次伟大的思想革命。四二年春,当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转折之前,国内一九四一、四二年抗日战争处于艰苦的相持阶段,日本帝国主义把他们绝大  相似文献   

8.
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曾肯定和赞扬的历史剧《逼上梁山》,在全国人民揭批“四人帮”伟大斗争深入发展的大好形势下重新搬上舞台,得到观众强烈的共鸣,又一次受到了广大工农兵和文艺工作者的重视和欢迎。这次的重新演出,如同一九四三年在延安演出一样,从此旧剧开了新生面。在一九四三年的延安,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了京剧革命。由中共中央党校俱乐部创作的《逼上梁山》演出后,毛主席曾先后两次观看了演出,亲自审阅  相似文献   

9.
丁玲在80年代初,回忆延安时期的往事,她说:在延安的时候,我经常到毛主席住处去。差不多每次去他那里,他都用毛笔抄写自己写的诗词,或是他喜欢的别人的诗词。有一次,毛主席突然问我:丁玲,你看  相似文献   

10.
李晶  高宁  张宝柱 《下一代》2012,(5):13-13
每年的3月18日,是延安王家坪小学师生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因为他们总是记着,1947年3月18日的黄昏,在延安居住了10个春秋的毛主席,夜幕里走出王家坪住所,充满信心地踏上转战陕北那艰苦惊险的路程。  相似文献   

11.
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历来十分重视文风问题。早在延安整风期间,毛主席就尖锐地批判了洋八股,党八股等腐朽的资产阶级文风,亲自倡导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风。在《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中,毛主席又号召全党“把文章的作风改一改”,并以自己的写作实践,给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今天,正当我国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的关键时刻,我们学习毛主席的马克思主义文风,这对于肃清“四人帮”帮八股的流毒,恢复和发扬  相似文献   

12.
叶剑英付主席的七言诗《重游延安》,发表于《诗刊》一九七七年第一期.叶付主席于一九四七年离开延安.从“一别延安十二年”的诗句推算,诗人重游延安的时间应该是一九五九年;再从“大家跃进要先行”的诗句推断,这首诗当写于火红的大跃进年代,即诗人重游延安的当时或稍后不久.所以,诗人在诗的后面有一条“1964年3月5日录重游延安旧作”的附记.《重游延安》由三首互相联系的七言短诗组成.一别延安十二年,延安已改旧时颜,王家坪上杨家岭,鸿爪从头细细看.这一首,概述了诗人重游延安的深切感受,表达了诗人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无限崇  相似文献   

13.
吴伯箫同志在六一年和六二年,陆续写了一组反映抗战时期延安生活的优美散文:《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窑洞风景》、《歌声》。前三篇是侧重从物质生活方面写延安,《歌声》是从精神生活方面写延安。关于写作这组散文的动因,作者自己说过:“四篇都是想体现一点延安的革命传统和作风”。他还说:“《歌声》,是从唱歌谈起,以唱歌结束的。不过歌声只是一条线,用它串起来的大致是三项内容: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毛主席教导的青年的奋斗方向;为实现理想、达到方向应当遵守的纪律和注意事项。”十分清楚,《歌声》这篇抒情散文,作者命意于延安军民所爱唱的“歌声”,热情讴歌延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革命作风,抒写作者自己“作为一个亲身接受过毛主席的教育、延安教育”的革命者的真切感受,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述参加过延安文艺座谈会的两位宁波籍作家的生平与著作。李又然是当时延安文协的驻会作家,曾受到毛主席多次接见,出版有《国际家书》、《伟大的安慰者》、《李又然散文集》。陈企霞曾任延安《解放日报》文艺栏编辑,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后,为贯彻毛主席在会上讲话的精神,做了许多工作,进北京后,任《文艺报》副主编,1951年出版了评论集《光荣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大千世界     
1945年7月1日至5日,黄炎培等几位国民参政人员访问延安,毛主席亲切地接见了他们,并同他们作了一次历史性的谈话,其要点如下: 毛主席首先问黄炎培先生访问延安感想如何? 黄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我亲眼看到的,其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年代,都没有跳出  相似文献   

16.
在延安时期,每逢年节前后,文艺活动相当活跃。1939年的新年晚会在中组部礼堂举行。毛泽东和音乐家吕骥坐在一起。晚会开始后,观众鼓掌让吕骥给大家唱支歌,吕骥稍一迟疑,观众中便有人喊:"毛主席把吕骥老师拉起来!"毛泽东听了,果然动员吕骥给大家"表演一番嘛"。毛泽东穿着拆洗得已经发白的棉布军衣,像普通观众一样坐在人群中。  相似文献   

17.
哥哥插队在延安哥哥插队在延安,天天望到宝塔山。手拿锄头心里乐,革命传统代代传。长大我也去边疆锣鼓敲,鞭炮响,我送姐姐去边疆。大红花,胸前戴,姐姐脸上喜洋洋,妹妹拿包我扛箱,一路走来一路唱。爸爸叮咛又嘱咐:毛主席教导记心上。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要把青春献给党。我听了,心花放,手拉姐姐把话讲:你先替我报个名,长大我也去边疆!  相似文献   

18.
情洒杨家岭     
梁怡倩 《下一代》2012,(11):38-38
2012年7月28日下午,我随着第十一届"火炬引导我前进"夏令营的队伍,来到延安的杨家岭。这里是毛主席、周副主席、朱老总等党中央领导人在延安的第二个居住地。走进杨家岭沟口的中央机关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苍松环抱、依山矗立的中央大礼堂。这座穹窿式的大礼堂,  相似文献   

19.
闻亦  树人 《陕西教育》2000,(10):8-11
延安是著名的革命圣地和摇篮。 50多年前,党中央和毛主席在延安战斗、生活过13个春秋。枣园窑洞的灿烂灯光,照亮了中国革命前进的道路,使灾难深重的中华民  相似文献   

20.
重游延安     
延安是革命圣地,我是第二次到这里。宝塔山上的宝塔建于唐代,共9层,高44米。旁边有口大钟,是明代铸造的。当年毛主席在延安时,曾用它来报时和报警。我们走进塔内,顺着扶梯一直登上塔顶,整个延安城尽收眼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