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根据作者多年从事气候变化报道与传播的实践,按照新闻线索的获取、不同领域的气候变化选题、新闻准备与采访,以及气候变化报道写作四个方面,系统介绍了气候变化报道的构成要素和采编技巧.本文指出,既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发布的新闻线索,又要通过积极投身应对气候变化的实践获取独家报道内容.要让气候变化报道选题兼顾科学性和对读者的吸引力.预先了解相关内容并进行独立思考,是实现与气候变化专家进行有效对话的基础.气候变化报道的写作需要将生动的细节与科学结论及相关政策有机并有节奏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2.
黄宏 《青年记者》2020,(1):32-34
2019年下半年,湖北日报高级记者张欧亚比以前忙了很多。他频频受邀登台讲述时代楷模张富清老英雄的采访故事,呈现这个典型人物事迹发掘的过程,阐述其重大的时代意义。张欧亚是张富清这个重大典型人物首发报道的三位记者之一,而他主创的《你是一座山》这篇新闻综述则被看作张富清报道的巅峰之作。这不是张欧亚第一次这么受关注。  相似文献   

3.
黄婷婷 《大观周刊》2012,(12):54-54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低碳经济在这样的背景下孕育而生。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是江西发展的龙头,其发展的核心就是实现生态和经济的协调并进,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可以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相似文献   

4.
《青年记者》2008,(12):5
据俄罗斯《真理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各国对北极地区的划分斗争也掀起了新的热潮。北极地区蕴藏着全世界25%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而且冰雪掩埋中的格陵兰岛也逐渐露出土壤,它很可能脱离丹麦,成为又一个石油大国。北极5国部长级国际会议近日在格陵兰岛举行,美国、俄罗斯、挪威、丹麦和加拿大就北极地区划分问题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谢巍 《编辑学报》2014,26(2):126-126
正生态学、植物学论文在介绍研究地区的基本情况时,经常会出现该地区的气象资料,不少论文误把"年总量"写成了"年平均量"。笔者审读的一期生态学期刊中,有26篇涉及降水量、蒸发量和日照时间的论文,其中只有9篇使用正确,正确率仅为35%。例如,科尔沁沙地的年降水量为300~500 mm,某篇论文中叙述为"科尔沁沙地的年平均降水量为366mm"。显然是把"年降水量"误用为"年平均降水量"。所以出现这种错误,是因为作者不了解气象学名词  相似文献   

6.
2009年末的哥本哈根会议,经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激烈争论,最终达成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 虽然各方对此态度不一,但正如出席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的中国代表团副团长、发改委气候变化司司长苏伟在2009中国社科院"城市与高峰论坛"讲话中所说,哥本哈根会议上,全世界的人对于气候变化都有一个更加直观的认识,虽然这个会议本身成果有多大说不上,但是最大的成绩就是对于全世界人进行了一场气候变化问题认识知识的普及、认识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多种因素让人口高度密集和发达的城市形成强大的“热岛”。热岛效应不仅影响城市的生态环境,还对居民的健康产生威胁。屋顶绿化是降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最常用和最有效的办法,可是由于观念和经费方面的问题,北京屋顶绿化总面积还不到应绿化面积的1%  相似文献   

8.
2009年11月27日,就在距离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峰会召开还有10天之际,中国国务院公布了中国的碳减排目标:2020年中国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比2005年减少40%~45%。这一目标是中国在加入《京都议定书》框架后12年来首次量化了减排二氧化碳的努力。  相似文献   

9.
候变化无国界,对抗全球变暖需要各国共同行动,而提倡生态文明,引导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也是媒体的重要使命和重大责任.在后哥本哈根会议时代,媒体该如何在环境报道中把握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全社会增强应对气候变化意识?  相似文献   

10.
公元2009年无论如何算不上一个好年景。国际金融危机从年初蔓延到岁末,横守出世的甲型H1N1流感肆虐全球,遏制全球变暖趋势的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也无疾而终……人类在天灾人祸面前屡战屡败,难免要寻求一些精神上的自我慰藉,于是暂时出离现实的电影便成为晦暗生活中的一抹口红。  相似文献   

11.
关健斌 《青年记者》2009,(19):20-20
9月14日,由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主持的首届"现代国家与全球安全国际会议"在俄罗斯亚罗斯拉夫尔开幕。俄罗斯共产党主席久加诺夫在开幕典礼上做了题为"作为全球安全重要因素的现代国家社会责任"的发言。发言结束后,久加诺夫接受俄《观点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相似文献   

12.
如果对能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最终就连核能、风力和太阳能这样的新能源也会对气候有所影响。如果我们现在不开始思考,有一天我们可能发现,当试图解决一个气候问题时,我们可能已经制造了另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是个科学问题,近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频发生,使得气象信息在人们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气象新闻传播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从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这个角度来看,气象新闻不仅能提供天气预报服务,还应该成为传播科学知识和科学思想的舞台。经历了从“天气简报”到“气象新闻”的变迁,经历了从“直线报告”到“立体解读”的转变,气象新闻在媒体上的地位已经不仅仅是配角,而是慢慢变成了新闻媒体上的重要新闻品种。  相似文献   

14.
正"十一五"时期,随着我国新闻出版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经营性图书出版单位全部完成转企改制任务,极大地解放了文化生产力,新闻出版业取得丰硕成果。图书出版产业持续增长,规模快速提升,发行呈现多元化趋势。到2010年底"十一五"规划结束时,我国出版图书超过32万种,总印数71.7亿册(张),我国图书出版品种数和总印数已居世界第一位。本文利用《中国新闻出版统计资料汇编》发布的图书  相似文献   

15.
"地球一小时"是世界自然基金会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倡议,希望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的20:30-21:30关掉不必要的电灯及耗电产品一个小时,来表明他们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这一活动于2007年由世界自然基金会澳大利亚及《悉尼晨锋报》合作发起,当年3月31日晚间举行了第一次活动。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媒体头条中那些多到让人麻木的"三十年一遇""五十年未见""百年不遇",不禁让人质疑:"罕见"为何成了常态丹·拉舍夫2011年8月搬到纽约后遭遇了一连串的"奇遇":先是18年来最强的一次地震,还没过一个星期,超强飓风"艾琳"接踵而至;刚喘了口气,没想到10月再遇罕见的大暴雪,导致交通瘫痪、航班  相似文献   

17.
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让原本只是专业投资者经常接触的国际财经新闻开始受到普通读者关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国际财经大事件和中国投资市场的互动影响日益明显,微小的市场波动也有可能影响到很多人的钱袋子.  相似文献   

18.
郭军 《中国记者》2012,(9):95-96
气象报道服务大众 十年前,气象只是《陕西日报》新闻部里一个很小的口子,没有专人,跑其他口的记者捎带着跑.当时报头上有当天的天气预报,记者只是一周一次报道下一周天气.经过几年努力,《陕西日报》天气报道受众越来越广.读者关注天气报道,还因为相比过去,现在的预报准确率提高了许多,尤其是短期晴雨预报准确率达到80%.  相似文献   

19.
2009年12月5日,当《大河特别行动"聚焦哥本哈根·关注地球家园——本报特别报道小组兵分三路昨日启程向着三江源,出发!》在《大河报》一版配着照片出现时,引起一片惊  相似文献   

20.
《国际新闻界》2012,(6):127-128
2012年6月2日上午,由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乐施会、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共同主办的气候传播与气候变化"进社区、进校园、进农村、进企业"活动启动仪式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来自政府部门、新闻媒体、高等院校、研究机构、NGO组织以及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