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文精神是以关注人为核心,以全人类文明进步为参照体的思想状态,是历史演进的实践与心灵的产物.在科教兴国的今天,在高职教育中充分发挥和拓展人文精神的特殊价值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拓展人文精神,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以人为本,增强大学生自觉的主体意识;二、注重全面教育,促进大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三、集思广益,优化校园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2.
人文精神反映了人的内在价值,是大学教育的灵魂.重建大学的人文精神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的各类专业人才的办学目标,为人文精神的形成提供自由宽松的思想环境,建立有效的人文教育机制.人文精神与美育是当今我国教育改革的两大亮点.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将人文精神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课堂中寻求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注重学生情感体验,提升人文精神在美育中的重要作用,强调大学教育与人文精神的关联.  相似文献   

3.
人文精神反映了人的内在价值,是大学教育的灵魂。重建大学的人文精神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的各类专业人才的办学目标,为人文精神的形成提供自由宽松的思想环境,建立有效的人文教育机制。人文精神与美育是当今我国教育改革的两大亮点。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将人文精神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课堂中寻求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注重学生情感体验,提升人文精神在美育中的重要作用,强调大学教育与人文精神的关联。  相似文献   

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当代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发挥着关键的引导作用。人文精神和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目标一致,育人内容契合,育人方法统一。人文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评判标准,有助于大学生展现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有助于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人文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途径包括:优化育人手段,提升融入效果;立足学生生活,渗透人文精神;完善规章制度,建设和谐校园;提升教师素养,增强渗透效果;利用宣传设施,宣传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5.
知识经济与转变大学教育思想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在阐述了知识经济的3个基本特征之后,着重论述了适应知识经济的挑战,大学要从4个方面转变教育思想,即:进一步扩展大学的社会职能;重新审视大学教育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新形式;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主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通识教育与人文精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识教育与人文精神章开沅通识教育与人文精神,这是当今世界各国有识之士关心的热点。关于通识教育,1988年秋天我在索菲亚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演讲曾有所阐述,现摘录数段如下;“此次会议的主题是:‘20世纪的大学──发展、问题、前景及预测’,我只就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教育创新与文化建设是21世纪高等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教育创新必须在思想政治工作、体制与学科建设、发展理念等方面有所突破。而推进教育创新,必须重塑以时代精神、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理念精神为主要内涵的大学文化,提升高等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潘明 《中国成人教育》2007,(17):145-146
凸显人文精神与情感教育是21世纪高校艺术教育发展的时代主题。人文精神是社会全面和谐发展的灵魂;人文精神是科学精神的源头和归宿;全面发展的美育与情感教育思想体现着一种人文精神。夺文即对艺术教育中人文精神与情感教育的体现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大学教育中固然要倡导人文精神,但并不能否认大学具有职业教育的功能。人文精神教育不应与职业教育对立起来,两者在某种意义上是相互依存的,人文精神教育不能被理解为“文科”教育或“传统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10.
白林在《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撰文说,21世纪将是一个学习的社会。普通成人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后继续教育乃至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方面,均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因此成人教育工作者必须认清形势,迎接挑战,进一步明确方向,更新观念。其思路与对策为:①转变高校职能,积极发展大学后教育;②转变一次教育观念,树立终身教育观念;③转变继承性教育思想,树立赋予成人教育特色的创新教育观念。新时期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本论述了高校要进一步深入开展大学生化素质教育,首先要处理好四对关系。即专业教育与化素质教育的关系;思想道德教育与化素质教育的关系;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关系;化素质教育与科专业建设的关系。其次要做好三个转变。即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的转变;教育体制的转变;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大学应是培养、弘扬人文精神的场所,大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最大程度地赋予人以应有的精神含量。而历史和现实诸多因素使得中国的教育偏离了人文主义的教育传统。大学文化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基于对人与社会本质的认识而提出的大学教育思想和培养策略,通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使人文精神必将实现它的回归。  相似文献   

13.
一、素质教育是高教改革的发展趋势在今天的大学里,许多教师常常面临的教育难题是如何处理好做人与做学问即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在目前我国以工程学科和技术学科为主的大学里,学科环境单一,学术视野局限,科学技术教育中缺乏人文精神注入,而人文教育中则缺乏科学技术思想的补充。大学毕业的学生常常只能反映学术水平,在相当程度上不能反映素质修养。其原因是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中,高等教育的目标发生了偏差,这种偏差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偏重专业教育,忽视基本素质教育;二是偏重学生做学问,忽视引导学生做人。致使大学最基本…  相似文献   

14.
当代职业院校的教育核心是人文精神,其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无不浸润着人文精神的素养与情怀,是大学办学理念和教育目标的灵魂。大学之所以称为大学,在于其拥有胸怀广博的人文精神,具有对世界各种文化思想碰撞的包容性。然而,现实中高职院校经常忽略人文传承和历史积淀,使传统的人文精神和道德行为约束在校园中,且渐行渐远。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培养,既是塑造大学生道德素质和完美人格的重要举措,也关系到社会文明的进步和民族精神的兴衰。  相似文献   

15.
大学应是培养、弘扬人文精神的场所,大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最大程度上赋予人以应有的精神含量;而历史和现实诸多因素使得中国的教育偏离了人文主义的教育传统。通识教育,作为一种基于对人与社会本质的认识而提出的大学教育思想和培养策略,通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使得人文精神必将实现它的回归。  相似文献   

16.
论大学英语教育中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文精神反映了人的内在价值和社会的普遍正义,是大学英语教育的灵魂。重建大学的人文精神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的英语人才的办学目标,为人文精神的形成提供自由宽松的思想环境,建立有效的人文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17.
论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课题组 《天中学刊》2002,17(1):109-113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分别源于人类对自然和人世的认识,前者以物为尺度,追求真实,推崇理性;后者以人为中心,追求美好,推崇情感,它们一起构成人类精神文化的精髓,是完善人的心智,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的思想理念。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和教育的偏差,导致了人文教育的失落,加上中国传统中缺乏现代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致使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缺失。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的统一是现代人的基本特征,加强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人类教育发展的历史必然,也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普遍趋势。加强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要求强化人文教育,重建教育理念,改革教育体制,完善教学体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教师素质以及注重大学生知识的内化。  相似文献   

18.
当前高师体育教学缺乏人文精神教育的主要表现是教学目标过于单一、教学内容竞技化、教学目标片面追求达标等。因此,要在体育教学中加强人文教育就要做到: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主体,制定全方位的教学目标;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转变传统的教材观和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9.
大学语文课能够起到文理渗透、文化与科技交融的作用,在文化素质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它可以使语文课真正成为文学教育课,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陶冶情感,拓展人的精神空间;有助于重建人文精神,继承民族优盘文化传统;有助于思维发展,有利于创新思想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国外教师教育模式的转型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本文从教师教育理论出发,探讨了国外教师教育模式的几种模型,它们是:教师教育和培养的空间模式由大学为本的模式向以大学为本和学校为本相结合空间模式转型;由以行为科学为基础的教师教育转变以认知科学和质量研究,建构主义、反思性研究为基础的教师教育,教师由过去“作为技术员的教师”转变为“作为专家的教师”;教师教育的教学模式由“训练模式”向“发展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