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列宁逝世后其继承者中唯一掌握并捍卫其新经济政策真谛的布哈林为何未能接班问题深受今日学者关注。认真剖析其中原因,揭示客观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总结其经验与教训,对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之成熟与发展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列宁逝世后其继承者中唯一掌握并捍卫其新经济政策真谛的布哈林为何未能接班问题深受今日学者关注。认真剖析其中原因,揭示客观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总结其经验与教训,对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之成熟与发展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列宁去世后,联共(布)发生了两次激烈的争论,争论的双方都称自己继承了列宁的思想,到底哪些人继承了列宁的思想?继承了列宁的哪些思想?这历来是理论界争论的难点。笔者试从这两次激烈争论与列宁晚年社会主义思想的关系中。探索列宁晚年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4.
布哈林是苏联早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著名领袖之一,1928年他因在国家经济建设问题上持不同意见而遭到批判,1937年被逮捕。自1938年被秘密处决至1988年平反昭雪,其间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漫长岁月。这期间,苏联政坛虽几经变迁,却始终对布哈林问题讳莫如深,直至戈尔巴乔夫执政后,苏联最高法院方裁决其无罪。  相似文献   

5.
布哈林在有关文章中提出,构成列宁政治遗嘱的若干篇文章,在思想内容上相互联系,形成了一个大的思想体系。列宁的《论我国革命》独创性地指明了俄国革命的性质和特殊道路;列宁关于把工作重心由政治斗争转到文化建设上的论点是党确定重要的策略路线的理论基础;列宁从当时国际形势出发提出的俄国的策略思想如同一个由许多具体的指示构成的极其丰富的链条;列宁的《宁肯少些,但要好些》、《论合作社》科学地提出了工业化计划和合作化计划;列宁的《日记摘录》就开展文化革命提出了切实的、广泛的计划。布哈林对列宁政治遗嘱的认识,其科学性和深刻性超过了同一时期其他理论家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列宁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留给后世的宝贵精神财富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关于阶级的定义和关于知识分子不是一个完整的阶级的观点,更加注重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及作用.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对旧知识分子要采取团结教育加盐酸政策,溶化他们.列宁的知识分子理论给共产党执政的国家提供了极其丰厚的精神遗产,至今仍有现实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途接班,"逢二易乱",碰到的问题层出不穷。笔者针对中途接班的学生因为面临"新"班主任而不适应的种种情况和问题,将中途接班的班级管理工作实践与认知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相结合,采取一系列拉近班主任与学生心灵距离的方法策略,具体阐述如何在中途接班的情况下巧妙化解难题,让学生和班主任互相接纳,使得班级管理更有效,并对相关中途接班问题及应对对策进行分析和小结。  相似文献   

8.
俄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沙皇政府和临时政府的殖民主义、大俄罗斯主义政策使:俄国的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和复杂。为了完成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解决俄国的民族问题,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在十月革命前夕提出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民族问题纲领,为推翻涉皇专制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作了充分的思想理论准备。笔者拟分三个时期来阐述列宁在十月革命前的民族问题理论纲领。  相似文献   

9.
布哈林的平衡论是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应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面临的种种问题在理论上作出的回答,在实践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然而,斯大林认为布哈林的平衡论是完全违反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对其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和打击。时隔几十年,人们发现布哈林的平衡论对于如何在和平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为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提供了与斯大林模式不同的另一种选择。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布哈林的平衡论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许多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0.
布哈林的平衡论是其哲学中最有争议的理论,往往被等同于机械论,甚至被斥为布哈林右倾机会主义的理论根源。但是布哈林的平衡论含有丰富的辩证法内核和唯物史观意蕴,因而对其平衡论思想进行再思考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改革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