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再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性、基本原理和基本特征;就是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特征,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核心,以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为根本政治立场,以与时俱进为根本理论品质的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完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旗帜鲜明地捍卫马克思主义,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根本,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人民群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才会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才能不断提升。在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和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党的历史表明,坚持马克思主义,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新时期新阶段,面临改革出现的新情况新任务,我们只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起来,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才能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和倾向划清界限.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不动摇,绝不允许搞指导思想多元化;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在全社会最大限度地形成思想共识。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固有特征,是马克思主义内容体系的完整性,是其理论发展的规律性,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原则性。其实质是如何完整准确地认识马克思主义。认识马克思主义,要在其多重分析视角中依据价值取向原则把握其整体,坚持其整体性原则,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6.
继承马克思主义,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大众化。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大众化。  相似文献   

7.
人类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与时俱进是江泽民关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 ,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坚持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就是对马克思主义不断进行解读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的鲜活历史。因此,科学解读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前提。从多种角度,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来进行解读,才能够真正做到科学全面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中国共产党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应坚持:充分认识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性,把握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群众,重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育,坚持整体性和学以致用的原则,正确处理理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不断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新方式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更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坚持用发展的观点对待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理论创新,领导我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准确把握坚持和发展的科学涵义着手,批评那些歪曲、篡改和教条化马克思主义的种种谬论,阐述了正确坚持和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关系以及如何坚持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守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不断谱写中国化时代化崭新篇章的重要思想方法和原则遵循,是中国共产党人推进理论与实践发展、把握历史主动的智慧所在。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守正”,体现在了诸多方面,从大历史出发牢固坚守唯物史观,坚持人民至上、问题导向和知行合一的实践观等,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作出科学阐释。中国共产党人在守正基础上坚持创新,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对“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作出了深刻诠释与典型示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守正创新的最新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为“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典型示范,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深远变革。守正创新彰显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的鲜明品格,也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在中国根深叶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开辟及其不断发展,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不断探讨的重大问题。建党9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反映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并根据实践的新鲜经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一代又一代地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推向前进。深入研究建党9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总结概括基本经验,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并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极其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的“三个阶段”,含盖了中国共产党奋斗和发展的三个重要时期。在这三个重要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开拓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回顾中国共产党这“三个阶段”的历史,对于新时期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具有重要启示:坚持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发展相结合,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性;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增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效性;坚持党的建设与党的事业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向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是分不开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而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断胜利,并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这些经验对我们今天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中国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始终贯穿为党为人民服务这条红线,同时又与时俱进,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具有了党性、时代性、民族性、实践性等科学理论的品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新闻舆论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必须坚持党性的根本原则,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基本方针,抓好人才队伍建设这个关键,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就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守正创新的历史。守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制胜密码。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解决中国实际问题,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在逻辑和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18.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大命题,并作出系统阐述。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追求真理、揭示真理和笃行真理的过程,是不断谱写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新篇章并指导中国实践的过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续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开辟新境界”的理论价值在于不断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以原创性理论成果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价值在于实现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进而指导新实践、开创新局面、创造新伟业。“开辟新境界”必须坚持科学态度、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和运用好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  相似文献   

19.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最本质的特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必须坚持价值主体的人民性,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价值评价的人民性,始终站稳人民群众的阶级立场;坚持价值目标的人民性,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马克思主义才能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高度重视科学理论指导、善于进行理论创新创造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实践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思想指导和行动指南,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前提下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使马克思主义不断放射出灿烂的真理光芒。具体而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前提,科学反映时代精神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客观根据,实现“两个结合”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