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顺贵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1,(3):89-93
“近代湖湘诗派之魁首”王闿运,为文倡汉魏,论诗宗法八代兼采四唐,于晚清诗坛中别树一帜。学界多论其汉魏六朝诗学理论,尚未涉及唐诗研究。本文系统考察王闿运研究唐诗的缘由、具体内容及其唐诗学批评方法论,以作开拓性尝试。 相似文献
2.
计福菊译注 《语文月刊(学术综合版)》2008,(5):18-18
【原文】
王闿运,字壬秋,湘潭人。咸丰三年举人。幼好学,质鲁,日诵不能及百言。发愤自责,勉强而行之。昕所习者,不成诵不食;夕所诵者,不得解不寝。于是,年十有五明训诂,二十而通章句。二十四而言礼。……闿运刻苦励学,寒暑无间。经、史、百家靡不诵习。笺、注、抄、校,日有定课,偶有心得,随笔记述,阐明奥义,中有前贤未发之覆。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杜甫与王闿运的对比分析,来揭示王闿运诗歌理论所反映出的末世文人的畏缩心态以及他的这种畏缩的心态给他的文学创作所带来的致命性硬伤。 相似文献
4.
刘宝强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34(2):44-48
"清初诗宗"王士禛《十种唐诗选》是依据他人选本(主要是唐人唐诗选本)删纂而成的一部综合性唐诗选本。在康熙四十七年该选便已"风行天下、供不应求",由于四库馆臣的偏见,该选逐渐被后世忽视。《十种唐诗选》价值巨大,在选诗上也有鲜明特征。该选对唐人唐诗选本的选录略重于对(蜀)韦谷、(宋)姚铉两人选本的选录,对古体诗的选录略重于对近体诗的选录。整体上体现出王渔洋高超的鉴别能力,也反映出王渔洋自我的鉴定取舍。 相似文献
5.
杨恩寿与王闿运同为晚清著名文人。二人身份、经历近似,互相许为"文字交",保持长达近四十年的交游与友谊。然而这对文字交竟然少有诗文来往,其原因在于二人的文学观念存在差异。二人身份经历类似,声名大小却存在较大差异,其原因不仅在于二人成就高低不同,更在于他们的人生选择与志趣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7.
景献力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6(1):59-64
王闿运的复古思想,多数时候是被视为逆潮流的,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完全如此.他强调诗中所抒之情要摆脱儒家诗教的束缚,重视文之绮丽,不惟与同时的其他复古流派相比更能代表文学发展的方向,即与其后的新派诗相比,在对文学本质特征的认识上,也是大有过之的.王闿运对作为诗歌本质特征的抒情和审美要素的自觉追求,从某种程度上讲,是走在时代前列的.相对于六朝时期的文学自觉,明清人对六朝诗抒情和审美特征的再认识也可以说是一个文学再自觉的过程,而它的终结点和最高点就是王闿运. 相似文献
8.
舒习龙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379-386
王闿运的《湘绮楼日记》记事时间跨度大,内容颇丰,具有较高史料价值。其中有大量阅读正史和其他史体的感悟与评论。在近代新旧转化的大背景下,其史学批评没有有效地吸收西方史学批评的理论与方法,仍是传统史学批评话语的再阐释,缺乏深度的、符合时代需要的新阐释。《湘军志》是王闿运的成名之作,日记对《湘军志》的修纂缘起、编纂宗旨、体例设计、篇章布局、史料来源、改写重写、成书反响等都有系统记录,从历史编纂学的角度而言,具有无法替代的价值。从日记视角检讨王氏史学的“得”与“失”,有助于我们发现其中的细节与实态。 相似文献
9.
张明涓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21,42(1):15-19
晚清湖南名士王闿运曾纂《东安县志》,当今学者多认为其书已遭毁版或者佚失.论文通过考察现存《(光绪东安县志》版本、内容特征和相关文献,考证此志即王闿运所纂. 相似文献
10.
王闿运的七夕诗突破了历代七夕诗的传统节日文化的题材范围,其创作实践表征了王闿运从传统向新变的突围。七夕诗系统地记录了中国近代的历史和诗人的人生遭际。其七夕诗婉转自然、沉郁典雅的艺术风格又体现了他诗歌艺术的另一种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1.
王船山《古诗评选》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也鲁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8(5):20-23
王船山在《古诗评选》中阐述了诗歌创作与作品评价标准,至今仍有借鉴意义。他在诗歌演变的认识上有退化论倾向,对民歌与叙事诗存有偏见。 相似文献
12.
《唐诗选》是明末云间派陈子龙等人主持编选的一部中关唐代诗歌总中的选本。通过查检相关文献,我们可以了解这部诗选的编选者、编选时间、编选动机、体例安排、取材、评点等情况。这部选本中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陈子龙的文学活动以中云间派的文学复古思想。 相似文献
13.
岳德虎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2):59-61
唐代诗歌包含了大量的职业教育内容,在手工业、音乐和医学等方面尤为突出,显示了唐代职业教育空前的广度和深度,其中的某些经验为今天的职业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许小玲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1):22-25
唐代孟棨的《本事诗》和宋代计有功的《唐诗纪事》均是以有本事的唐代诗歌为主要记载对象的诗文评著作.《本事诗》中记载的本事及诗歌大多在《唐诗纪事》中可以找到.但是由于二书成书年代不同,对同一本事的记载在叙事详略、叙事方式和叙事类型上存在一些差异.相较之下,在叙事内容上,《本事诗》记载的内容更详细、语言更生动、更注重细节描写;在叙事方式上,《唐诗纪事》的叙事方式更丰富,除了本事故事,还用诗题和诗序进行叙事;在叙事类型上,《本事诗》中带有传奇色彩和志怪色彩的本事,在《唐诗纪事》中被略去了. 相似文献
15.
朱淑真的《断肠集》以作者的情感发展脉络为经,描写了一个向往自由与追求美好爱情的"本我",恪守礼教又大胆反抗的"自我",以及关注民生、蜕变重生的"超我",呈现出一个享受欢乐、经历痛苦,最后蜕变超越的女主人公形象。 相似文献
16.
沈德潜的《唐诗别裁集》是中国诗学史上一部久负盛名的经典唐诗选本。其编选原因客观上是由于社会当时政治安定,经济繁荣,历史上的选本未善.以偏救弊;主观上是因为沈德潜的个人爱好,他希望通过此选本垂示准则。以达发扬诗说、重振诗教之效。 相似文献
17.
程彦霞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6):113-116
王闿运复古承明七子而来,对明七子之理论进行了修正、补充和完善,对明七子“诗必盛唐”的复古门径提出批评,界定汉魏六朝五言古诗为其复古的诗学对象;提出了一套具体完整的诗学方法,解决了明七子的“筏喻”之争;质疑后人讥明七子复古为“优孟衣冠”,论述了形神兼似的拟古标准,从理论到实践完成了对明七子复古体系的重建。 相似文献
18.
王仁裕(880—956),唐五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时有"诗窖"美誉。他的诗歌创作,今可考者主要包括各类史籍记载的诗集《西江集》等5种,有《全唐诗》存1卷15首(句)和散见于别集的少量诗作、句和引谚等,然截至目前总数不足20首。通观其诗集(包括诗文集),均已在他亡故后的一段时间里散佚,无完整诗集收入类书或见于别集,今据史料记载可考知其概况。从王仁裕现存诗歌,可以窥知其艺术风貌和思想内容,甚至一些作品可以作为考证作者生平事迹的主要内证材料。 相似文献
19.
赵晓辉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2(1):52-55
晚清词论家陈廷焯对词评论的重点在《词综》、《词选》两部词选上,陈氏肯定《词综》有辑存文献之功,但未尽汰芜词;赞誉《词选》能得词之本原,但仍有去取未当者。另外陈氏对其他历代声名卓著之选本皆有品评。虽然存在对词选类型辨析不精等问题,但其论述大抵精当,颇有示人学词门径之功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