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郭沫若同志说,他创作话剧《蔡文姬》的“主要目的就是为曹操翻案”。当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艺术家们演出此剧的时候,他老人家一边看,一边流泪,非常激动地对曹禺同志说:“《蔡文姬》我是用心血写出的,蔡文姬就是我。”现在,对于《蔡》剧的主题说法不一,有的认为是为曹操翻案,有的认为是蔡文姬“重睹芳华”,还有的则认为是表现民族团结,等等。这些意见谁对谁不对,谁更接  相似文献   

2.
《国语·晋语一》载:“吾观君夫人也,若为乱,其犹隶农也。虽获沃田而勤易之,将不克飨,为人而已。”按先秦典籍中“隶农”二字连言,仅此一见。现代学者多把“隶农”理解为一种阶级身份。有人说这是一种农业奴隶,也有人说这是一种依附农民,或者是有奴隶色彩的农奴。其实这都是误解。首先从语法上看,《国语》中的“隶农”不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主谓结构。“农”在这里是一个动词,意为“耕作”,“隶农”就是“隶从事耕作”。上引《国语》原文是一个比喻,译为今语当为:“我  相似文献   

3.
一、《蔡文姬》中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文学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属于艺术范畴的历史剧,则是历史生活的形象反映和历史人物的艺术再现。它要求以真实的史实为基础,把历史上实有的人物和事件作为剧中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然后在史实的基础上和历史剧许可的范围内,进行有限度的夸张、想象和虚构,构成完整的情节,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蔡文姬》也正是这样。郭老说:“我写《蔡文姬》,一部份是根据历史上的材料,一部份是我编造的。有些人物是虚构的,有些事情的过程也是想当然的。”①在《蔡文姬》的创作过程中,作者运  相似文献   

4.
美国画家伯里曼说:“手被看作是动作的奴隶,但是,动作的奴隶是表情达意的大师。”在我们初三的语文课本里,就有不少关于“手”的描写。现以下册课文《孔乙己》及《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为例略加分析,以便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王希杰是修辞学家中为数甚少的多产者之一。他的《修辞学新论》(以下简称《新论》)出版后,用王希杰自己的话来说,“书评之多,评价之高,”竟是他“事前一点也没有想到过的。”1996年出版了《修辞学通论》(以下简称《通论》,前面引的话便是摘自此书“后记”)。和《新论》相比,除了增加了与修辞同属一个平面即相邻学科,但不是修辞学下一个层面的“语体”“风格”两章,和大量的新术语、新概念外,其他新增的内容不多。由于评论《新论》的赞美之辞已经被人家说完了,有了“崔颢题诗”在先,轮到我来评说《通论》也就没有更好听的话说了,只好换个路子,“鸡蛋里头挑骨头”,找出点“碴儿”来看看。好在《通论》“前言”说过“需要同行专家们严肃、认真、不留情面地给予学术批评,甚至于批判”。我虽不敢自许是他的“同行专家”,但王希杰在《修辞和心理》(《语文月刊》)92、12)曾称我为“同行好友好争辩的谭永祥先生”,并虚言溢美,称“谭永祥先生是修辞学家”,我就拾起这顶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出版学术著作冠以“新注”、“新解”、“新探”的可谓多矣,然细致读来,有的或多沿袭旧说,或综合时人诸说,并不见多少创意;有的或违背历史事实,或不顾古代文学研究之目的,一味标新立异。而郭杰博士刚刚出版的《屈原新论》(吉林大学出版社,1994年7月出版),确是名实相符的“新论”,该书以写实的学术风格,宽广的思维视野和理论空间,对屈原研究中的一些问题重新探讨,提出了一些值得重视的新颖观点,给楚辞研究领域带来了一股新鲜空气。《屈原新论》是郭杰在其博士学位论文《屈原与先秦文化》的基础上增补修订而成。全书分…  相似文献   

7.
说“臣“     
潘明云 《天中学刊》2000,15(4):53-53
“臣” ,是一个常见的文言词。许慎在《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中解释“臣”的本义为 :“牵也。事君也。象屈服之形。”这个解释是值得商榷的。  弄清了“臣”字的本义是“眼睛”之后 ,我们再来认识它的引伸义 ,就可追本溯源 ,顺理明义了。“臣”的直接引申义是“奴隶”、“战俘”(旧说是“臣”的本义———笔者注 )。《书·费诗》 :“臣妾逋逃。”《传》 :“役人贱者 ,男曰臣 ,女曰妾。”《疏》 :“臣 ,征伐所获民虏也。”在殷周奴隶制社会时期 ,奴隶没有人身自由 ,被称为会说话的工具 ;而许多奴隶是来自于战俘 ;《韩非子·五蠹》 …  相似文献   

8.
在郭沫若研究这块拓垦已久的园地里,卜庆华先生辛勤耕耘了二十来个年头,1980年出版了《郭沫若研究评传》,是新时期“郭学”园地的报春花;1986年的第二部“郭学”专著《郭沫若研究札记》面世,为万紫千红的“郭学”园地添彩增辉;新近又由首都师大出版社推出了他的“郭学”研究三部曲的第三部《郭沫若研究新论》(以下简称《新论》)。学术研究贵在创新,最需要超越前人、另辟医径的胆力和独具慧眼、别立新说的见识。卜庆华先生正是具有这种阻力和见识的研究者,他旁征博引,钩沉发激,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视角对“郭学”进行了广泛深入…  相似文献   

9.
蔡邕是东汉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他的女儿就是大,名鼎鼎的蔡文姬,史书说她“博学而有才辩,又妙于音律”,古曲《胡笳十八拍》就是她所作。她之所以如此出色,离不开蔡邕出色的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10.
拿破仑·波拿巴说,一个领导者就是一个“希望”经销商。这个“希望”,既包括团体的,更应该有个人的,也就是麻省理工学院彼得·圣吉博士所说的“共同愿景”和“个人愿景”。有一部取材于古罗马奴隶起义的电影《斯巴达克斯》,讲述了斯巴达克斯带领奴隶们起义,但最后还是失败了的故事。影片有这样一个场景:罗马将军对几千名被俘的起义奴隶说:“你们曾经是奴隶,将来你们还是奴隶。但是罗马军队慈悲为怀,只要你们把斯巴达克斯交给我,就不会受到钉死在十字架上的刑罚。”长时间的沉寂之后,斯巴达克斯站起来说:“我是斯巴达克斯。”然后,紧靠他的人…  相似文献   

11.
高中语文第三册《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2005年6月第2次印刷)认为鲁迅《灯下漫笔》一文中的“这一个小玩艺”是指“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也指后文所说的强盗官兵反复争夺天下,历史总陷入“一治一乱”的循环怪圈之中。老百姓总是在“奴隶”和“下于奴隶”两种命运之间反复挣扎。  相似文献   

12.
“畜民”一词出自《尚书·盘庚》“汝共作我畜民”。范文澜先生认为:“畜民是说民贱同牲畜”(《中国通史》第一册第47页,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郭沫若先生说:“‘畜民’是奴隶主污蔑奴隶大众的称呼”(《中国史稿》第一册第173页.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要之,两说均认为“吝民”就是象牲畜一样的奴隶。当然,“畜”字是可训为“牲畜”之畜的。如《左传》僖公十九年:“古者六畜不相为用”中的  相似文献   

13.
拿破仑·波拿巴说,一个领导者就是一个“希望”经销商。这个“希望”,既包括团体的,更应该有个人的,也就是麻省理工学院彼得·圣吉博士所说的“共同愿景”和“个人愿景”。有一部取材于古罗马奴隶起义的电影《斯巴达克斯》,讲述了斯巴达克斯带领奴隶们起义,但最后还是失败了的故事。影片有这样一个场景:罗马将军对几千名被俘的起义奴隶说:“你们曾经是奴隶,将来你们还是奴隶。但是罗马军队慈悲为怀,只要你们把斯巴达克斯交给我,就不会受到钉死在十字架上的刑罚。”长时间的沉寂之后,斯巴达克斯站起来说:“我是斯巴达克斯。”然后,紧靠他的人…  相似文献   

14.
这张挂图是为配合初中《中国历史》第一册“奴隶的悲惨生活和反抗斗争”而选编的。课本插图选了《武官村商王大墓》。这里从另外三个角度编辑材料,揭露商代奴隶主贵族的残酷统治。“戴铐的奴隶陶俑”,是1937年在安阳殷墟出土的两个戴铐的陶奴隶俑,它反映了奴隶们平素所受虐待的一个侧面。在奴隶社会,奴隶们  相似文献   

15.
<正> 《秦律》中的“隶臣妾”是奴隶还是刑徒?这是当前学术界正在探讨中的新课题。不少同志认为《秦律》中的“隶臣妾”和其在古代社会中一样是奴隶而不是刑徒。这种看法有一定的根据,但是不全面,从发展的观点看来,只说对了一半,而且是不重要的一半。愚见以为《秦律》刊载的关于“隶臣妾”的身份,虽然有不少条文仍原封不动地保留着它的原始遗迹,但是它在历史发展中已构成新的社会成份。“隶臣妾”犯罪被罚为奴,这是原义本义;随着阶级斗争形势的变化,它的内涵发生了转移,从而产生了新的意义——刑徒。拙著《秦汉“徒”为奴隶说质疑》,曾经概括地提出这个观点。对此,本文拟进一步作具体论证,借以阐明“隶臣妾”发生发展的历  相似文献   

16.
枚乘《七发》主旨新论王增文枚乘《七发》的主旨是一个自古以来争论未决的问题。刘勰《文心雕龙·杂文篇》指出:“枚剩寓艳,首制《七发》,腴辞云构,夸丽风骇。盖七窍所发,发乎嗜欲,始邪末正,所以戒膏粱之子也。”《文选·六臣注》李善说;“孝王时,恐孝王反,故作...  相似文献   

17.
作不囿于成说,不迷信权威,唯真是求。通过用《七月》本及其他相关的献,对当今几成定论的《七月》“奴隶(农奴)作”与几被推倒的“周公作”二说,进行多角度的、事实求是的考辨,从而得出:前不能成立,后确然无误。  相似文献   

18.
听曹老师讲语文饶有兴味.他想论述某个问题,有时候单刀直入,简截明快;有时候似乎不着边际,但言远旨近,往往歪打正着,出人意表.他说,“不求甚解”从什么时候便背上了坏名声无从考究,长期来人们总认为“不求甚解”乃治学之大忌.只有“细求甚解”才可以成就学业.60年代初,马南邨先生(邓拓)想替父申雪,在一本名为《燕山夜话》的杂文集里专门写了一篇文章《不求甚解》来为“不求甚解”正名.但这篇文章仿佛郭沫若先生欲为曹操翻案还他一个文韬武略的真面目而写下的《蔡文姬》.蔡文姬柔弱似水,这一瓢之水泼在《三国演义》的烈焰上经不起蒸腾,曹孟德在多数老百姓心目中至今还是个洗不掉粉白脸的奸雄,马南邨也很难改变人们长期以来对  相似文献   

19.
长荣 《文教资料》2001,(3):34-36
从清末一个士大夫家庭,以科举八股为进身之阶的环境下,逐步跨进新文化运动,直到后来尖锐批判他老师辜鸿铭和刘师培为封建文化守灵吊孝,这不能不说谢无量是新文化革命的勇士。鲁迅著作《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都曾引谢无量的《中国大文学史》、《诗经研究》、《楚词新论》来批判文坛上的“八股作风”。1923年谢无量《平民文学两大文豪》(后收入《万有文库》改名为《罗贯中与马致远》),鲁迅评价“……于谢无量《平民文学之两大文豪》第一编知《说唐传》旧本,题广陵罗本撰;《粉妆楼》,相传亦罗贯中作,惜得见在后,不…  相似文献   

20.
任新英 《甘肃教育》2004,(10):27-28
“鲁迅文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灯下漫笔》中,鲁迅以深邃的目光,穿透几千年中国的历史风云,凝结成一个痛苦的结论:中国人的历史不过是在“想做奴隶而不得”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怪圈中恶性循环,中国人从来就没有走出这个怪圈,中国百姓从来就没有做过一回真正意义上的“人”,顶多不过是奴隶(或叫“牛马”)。文章最后,深切希望青年一代改变这一悲哀的现实,创造一个全新的民主社会。学习这篇文章时一定要让学生领会这一精神实质,并让学生明白今天我们学习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