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全球化的历史语境下,中国电影艰难地跋涉在“走向世界”、“走向国际”的征程中。面对强大的西方文化霸权,中国电影是通过夸大渲染所谓民族文化差异、营造东方奇观去迎合西方观众的猎奇心理,还是通过对西方文化认同、接受的急切表达来证明自己的国际身份?中国电影到底该如何抒写自己的文化身份,有效地树立新世纪的中国形象,已成为我们必须做出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长春电影制片厂曾经为中国电影百年历史谱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曾经令长春乃至全国观众骄傲的电影摇篮,却在中国电影整体日益走向成熟的过程中,遭遇到诸多制约发展的“瓶颈”和尴尬。然而,被誉为“东方好莱坞”的我国首家电影制片工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世界级电影娱乐园——长影世纪城,给长影带来了新的希望。它开创性地借鉴了国际著名主题公园的精华,集中展示了当今世界电影产业的最新科技,是中国第一家世界水平的电影主题公园。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长春电影制片厂曾经为中国电影百年历史谱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曾经令长春乃至全国观众骄傲的电影摇篮,却在中国电影整体日益走向成熟的过程中,遭遇到诸多制约发展的“瓶颈“和尴尬.然而,被誉为“东方好莱坞“的我国首家电影制片工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世界级电影娱乐园--长影世纪城,给长影带来了新的希望.它开创性地借鉴了国际著名主题公园的精华,集中展示了当今世界电影产业的最新科技,是中国第一家世界水平的电影主题公园.  相似文献   

4.
周蓓 《现代语文》2010,(7):118-120
近年来,中国电影事业蓬勃发展,不断在国际影坛获得奖项,中国电影正在走向国际市场,因此,中文影片名英译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出来。本文主要分析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在中文电影名英译中的应用。归化与异化翻译二者各有千秋、互相补充,中文影片名的翻译者应该灵活地进行选择,以实现影片名的信息功能、美感功能和祈使功能,并以此为载体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4,(A1):17-18
中国电影日益走出国门,在国际上展露风采,为进一步促进中国改革和开放,加快中国发展,加强中西方文化精神交流,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早期,我国有少量优秀电影作品走向国际,当时,电影片名的翻译显得十分重要,因为电影片名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吸引不同文化的人感兴趣并进入影院观看。当今,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中国电影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和喜爱,如何给中国电影起个合适又耀眼的好英文名,以吸引更多观众了解中国文化和风土人情,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本文从英文电影片名的特点出发,总结英文电影片名和中文电影片名的异同,并列举出中文片名英译的几种方法及适用范围,同时佐以大量实例,为中文电影片名的英译寻求一些可行之法。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中国电影的成熟期。中国电影家对于电影本体的认识此时也走向深化。其突出标志是电影界普遍的电影意识的确立,以电影的表现方法来发挥电影艺术的特性。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追求镜头、画面的视觉化创造,注重蒙太奇的艺术表现功能,强调导演是电影创造的中心。中国电影家对于电影艺术特性的把握在渐趋深入。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电影如何降低"文化折扣",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在国际电影贸易中处于主动地位,这是中国电影的发展进程中不得不面对的议题。通过用冯小刚植根中国文化土壤的"贺岁系列"电影与其以国际配方制作的《夜宴》作对比,从文化亲缘性市场、电影题材的选择、文化价值观的适应性几个方面来论述中国电影如何有效地降低"文化折扣"。  相似文献   

8.
中国后现代派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末,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各个领域,特别是文学和电影界。《大红灯笼高高挂》是中国后现代主义最早的电影之一,它是象征性的精神境界的反映,暗含凸显压迫性的寓意。电影的主要特点是去除艺术和流行文化的界限,将极少主义的完整的、详细的情节,象征性、色彩与观赏性等特点融合起来。这部电影被指导于1991年,正值现代主义走向尾声,标志西方后现代主义正式登陆中国电影界并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9.
趣谈电影片名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大量英文电影的引进和中国优秀的电影作品走向国际市场,中英文电影都有了日益庞大的观众群体,而如何给影片冠以一个精彩贴切的新片名,则是吸引观众视线、取得票房利润的先决所在。电影史上一些翻译巧妙独特的片名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人鬼情未了》(Ghost)、《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魂断蓝桥》(Waterloo Bridge),等等。当然,  相似文献   

10.
张艺谋怀揣着让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梦想,多年来努力地尝试探索国际化创作途径,率先将中国电影带到了全世界面前,让西方认识中国以及中国的电影.在这过程中,电影因含有刻意迎合西方价值观念的“后殖民主义”创作倾向而备受指责,他的确有为电影走向国际化而做出的努力,也有为迎合中外观众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审美心理而做出的调和.其新作《金陵十三钗》,就深刻体现了张艺谋的国际化创作的策略,这些策略一方面给他带来国际声誉,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因刻意迎合而带来的不足.这些不足表现为: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产生的解读差异;不同价值观之间的距离产生的误解;商业电影元素与严肃主题间的隔膜.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化语境下,华语电影开始在世界市场上被选择和接受,实现了中国电影与世界电影的对话和接轨。然而,中西方对华语电影两极化解读现象依然普遍存在。鉴于各国电影通过达到国际性而实现民族性的成功经验,华语电影的"民族性"特质的强调需要被重新审视和反思。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中国电影界,"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发展民族电影"已经在理论上成为共识.但由于中国电影长期坚持精英文化立场,甚少关注中国电影和通俗文化的渊源关系.因此梳理考察通俗文化与中国电影的关系将有助于改变中国电影在创作题材架构上的不平衡,纠正中国电影在认识理论上对通俗文化传统的疏远轻视.本论文首先从历史的角度考察通俗文化和中国电影的关系,再从文化层面梳理通俗文化在中国电影中的形态和地位,进而探讨在全球化语境中如何对通俗文化资源进行更新和现代性超越.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产电影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国际合作的不断扩大,近几年不少国产大片剑指国际,乘风破浪地冲出亚洲,走向世界。2011年由张艺谋导演执导的战争史诗大片《金陵十三钗》作为一部自筹备之初就瞄准国际的电影,在影片名称的英译上充分考虑了中西方文化差异、影片内容以及主题的表达。通过对《金陵十三钗》电影译名的分析,能够为国产电影片名的英译以及国产电影走向世界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4.
华语电影在国际电影舞台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好的片名翻译相当于一张精美的名片,对华语电影在欧美的推广大有裨益。笔者从归化、异化翻译策略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华语电影的片名翻译方法及其所蕴含的文化旨归。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文电影力图表现一种人世的人生终极关怀。平民化的生活场景、淡雅温情的银幕氛围、琐碎胶着的情感画卷和对于“心”的永恒关注是中国人文电影的魅力所在。它重视意境的营造。在中国人文电影里,中华民族的写意传统得到了再生。在电影语言上,中国人文电影有自己的一套独特的镜语体系。它们尝试着运用深具中国审美心理情结的造型语言,而不再仅仅止步于故事叙述的完整和流畅。中国人文电影以别具韵味和东方审美习性的思想及镜语体系使世人对于电影的潜能和开拓有了全新的认识。更为重要的是,它对当代中国电影的本土化、艺术化和国际化也是一种促进与提高。  相似文献   

16.
以许大同为代表的几乎所有的在美华人,试图在所面临着的西主化的冲击下改变自己,将自己融入到它们中间,彻底改变自己的第三世界的身份。第三世界的许大同们心甘情愿地接受着第一世界化的挤压。像《刮痧》这样的电影正处于中国影视走向世界的第二步,它们不像第一阶段的影片那样,向西方所展现的那种“中国特色”或“东方化”还往往停留在物质层面,精神上的揭示也是停留在展示给西方人看的立场上。到《先刮痧》,这种简单的线形判断没有了,化批判虽然淡了,但是编导对于东西方化冲突的理解加深了,那种冲突的复杂和转化体现了各种化自身的力量。  相似文献   

17.
电影《暴雨将至》是一部有着现代剧作结构的优秀电影,在世界电影殿堂中占有重要一席。一直以来,国内对这部电影的研究侧重于现代电影理论分析,有抽象化、空洞化的倾向。文章从剧作结构和人物设置两个方面分析这部电影的剧作元素,由此探讨影片在文化诉求方面的努力和贡献,在分析中可知剧作结构和人物设置都是导演实现其文化诉求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前,处于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电影将如何摆脱困境与危机,已成为十分迫切的问题。中国本土电影只有以积淀了民族审美经验和情感的艺术形式去反映民族化传统并运用现代意识去观照和超越传统化,充分利用本土化资源去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当下状态和普通人的命运及价值观念的嬗变,努力挖掘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东方诗情和东方神韵并与现代电影语言审美地结合,才有可能在世界电影艺术的领域中拥有一块立足之地。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文化传播的视角来探讨电影片名翻译相关理论及其应用,进而探索我国电影对外推广的思路,并对我国电影片名的翻译及电影的对外推广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何慧 《培训与研究》2009,26(7):20-21,100
张艺谋是中国“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他所拍摄的许多优秀电影享誉海内外。与同时期的导演相比,没有谁能够像张艺谋那样始终关注中国的女性,在他的电影中塑造了一系列生动丰满的女性形象,在中国当代电影史人物画廊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拟从女性的本能需求、执着的信念、悲剧性的抗争三方面对这些女性形象作出分析,从而使我们能够更加深入透彻地理解张艺谋的电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