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博 《文教资料》2009,(35):6-7
王昌龄是盛唐杰出诗人,诗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除了历来为人称道的边塞诗、女性题材诗以外,由于仕途坎坷、命运多舛.他创作了大量的送别诗。王昌龄的送别诗以独特的视角.鲜明的个性特征、浓重的自我色彩及强烈的感伤情绪,在唐代送别诗中别具特色,也是唐诗中少有的佳作。  相似文献   

2.
郁达夫小说创作中的自卑情结来源于其自身的自卑心理,自卑心理的产生有两方面原因:个人先天气质和社会后天影响。投射到作品中,形成了充满感伤基调和悲情情绪的独特的艺术风格。自卑心理影响着作家艺术选择和人物塑造。  相似文献   

3.
施蛰存小说具有鲜明的悲剧意识。“感伤”是贯穿其文学全程的“情结”,成为作家本人俯视众生、关注人性的一种总体态度。从某种意义上说,要深入理解施蛰存其人及其作品,把握好“感伤”是不可逾越的重要环节。探讨施蛰存小说文本层面上所表现出的感伤,可以透视作家本人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4.
杨坚 《教师》2008,(13):52-53
宋词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出诱人的清香。它是继唐诗之后诗歌发展的又一巅峰。 词在宋代的发展演变可分为北宋与南宋两个历史阶段,综观两个阶段的全宋词,给人最突出、最清晰的印象就是充满浓厚的感伤意蕴,就总的倾向而言,“婉约派”“豪放派”虽然在题材、风格上有不同的特点,但都以感伤为基调,  相似文献   

5.
席慕容的诗歌曾带给诗坛一阵清新旋风,给很多读者心中留下深深的感动,这份感动也让读者感受到她对待诗的真诚,她的忧伤的真诚,本文将从其诗歌所表现的感伤情调中来分析其独抒性灵,不拘格调的真性情。从她对故乡那解不开的情怀中来感受她的深切的失落。  相似文献   

6.
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中,女主人公简爱寻求安慰和解脱的主要途径是借助富于宗教意味的想象,她与罗切斯特的爱情故事历经了从“失乐园”到“复乐园”的演变,与圣经的原型意象遥相呼应。小说《简爱》既有鲜明的基督教意味,又有深厚的反基督教色形,蕴含着十分浓郁的圣经情结。同时《简爱》又体现出自觉的女性意识,印证了“女性和神和耶稣基督之间有一种天然的联系”。女性的弱者处境使她们渴望将自己的有限生命与一种超自然神力联系起来,从而获得女性自身的自爱自立。  相似文献   

7.
刘明丽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7,21(11):104-106,125
在深受湖湘文化影响的湖南现代女性作家中,丁玲、白薇、谢冰莹是很具代表性的三位.在湖湘文化经世致用思想的濡染下,丁玲、白薇、谢冰莹等湖南现代女性作家的女性意识中缠结着浓重的政治情结.无论是个人经历还是其创作,都深深刻上了政治的烙印.  相似文献   

8.
贯穿于余光中的主要诗歌作品中的情感红线是深沉、强烈的祖国情结,包括大陆情结、历史情结、古典情结。余诗充分表达了身居台湾的一代中国人的爱国、思乡、怀旧的浓厚情感,以及华夏儿女对祖国历史与化的认同与归属。  相似文献   

9.
崔艳艳  曹娜 《天中学刊》2005,20(1):79-81
李商隐以其凄楚的经历感受着晚唐昏暗的社会,以其感伤的文学之笔,将其文学中的感伤情调表现得独具个性魅力,无论是其感伤的渊源、感伤的表现以及表现途径都值得后人细细品味和深琢。同时,他的深婉精丽虽使其作品透出雅致精密细腻的感伤情调,但没有落入只重感伤不重艺术的误区。  相似文献   

10.
中唐才女薛涛和越南黎末阮初的喃诗女王胡春香作为两国文采风流的女诗人,她们的诗歌中均流露出反抗封建礼教、追求独立人格和尊严的女性意识。二者的女性意识在追求合理的婚姻制度、渴望交游唱和的自主意识以及高昂的参政热情等方面存在着共性,但又由于时代环境、婚恋经历和价值取向等的不同造成了她们诗歌中女性意识的个性。二者诗歌中的女性意识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的男女性别定位,在两国文学史,尤其是妇女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李白笔下的明月有各种各样的名称,他望月、咏月、醉月,寄情明月,明月可以表达他成功的喜悦,也可以寄寓他失意的慨叹,明月是友情的象征,明月是他心灵自由的故乡,明月更是他审美的对象。  相似文献   

12.
扬琴演奏的表演形式与思想内涵中,情感表达是很重要因素。演奏者不仅要体验作品的感情,而且需要展开想象,塑造鲜明的形象,理解作品的精神,才能使演奏富有广度和深度,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3.
论李白的咏侠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侠是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产物,汉魏六朝时期侠的形象开始出现在诗歌中,对侠的歌咏到了盛唐时期更是蔚为大观,其中以李白最为杰出,他的咏侠诗内容丰富,思想深刻,个性鲜明,堪称盛唐咏侠诗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14.
李白诗歌的语言生动、自然,是汉语研究的重要材料;而李白诗歌,犹以乐府诗最为人们所推崇。本文对李白乐府诗中的副词进行了穷尽调查,共搜集到副词102个,包括10个次类;李白乐府诗副词具有了比较完备的词义构成系统;其副词绝大多数是单音节副词;大约50%的副词至今仍在普遍使用;这些副词在当时使用频率高低不同,标明着词汇发展演变的历程。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社会悲剧与"人"的现代反抗精神、性格悲剧与人格理想的可能限度和命运悲剧与"自由意志"对生命的有效实现三个方面重新诠释了<白鹿原>的悲剧美学及其内涵,挖掘了这种悲剧意识对于茅盾文学奖、对于当代文学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6.
李白诗歌的语言生动、自然,是汉语研究的重要材料;而李白诗歌,犹以乐府诗最为人们所推崇。本文对李白乐府诗中的副词进行了穷尽调查,共搜集到副词102个,包括10个次类;李白乐府诗副词具有了比较完备的词义构成系统;其副词绝大多数是单音节副词;大约50%的副词至今仍在普遍使用;这些副词在当时使用频率高低不同,标明着词汇发展演变的历程。  相似文献   

17.
白孝文是《白鹿原》中的重要人物,也是在性格刻画上最具有深度的人物。这个人物之所以有深度,是因为作者抓住了他内在心理的演变,而促使他心理变化的重要因素,是传统伦理和个人情欲之间的冲突。这个人物虽然最终走向邪恶,但他的人生经历对于我们反思传统文化和现代人格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白居易与元稹有 1 2首同题乐府诗 ,题材相同 ,主旨却不尽相同。从中不难看出元白两人思想境界的差异和艺术追求的不同。白居易对于社会下层怀有更为深切的同情 ,而元稹则侧重关注上层人物的命运 ;在艺术方面 ,白居易后出转精 ,亦胜元稹一筹。从两人的差异中 ,使我们更加明白地看到了两人文学成就有高下之分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9.
白先勇有相当一部分小说在本质上都可以说是一首怀古诗,他小说中人物的命运与整个历史的命运休戚相关,其作品有着强烈的历史感和沧桑感,选取中晚唐时期的几位家世或时代背景与白先勇相近的诗歌作者的作品,逐一寻求他们与白先勇作品之间的“呼应”关系和传承“渊源”。  相似文献   

20.
学界历来对李白诗歌中的庄屈精神多有阐述,而对这种精神的文化背景少有涉及。李白于诗歌中表现出的强烈自我意识、独立的人格以及“舍我其谁”的英雄气质与楚文化精神是一脉相通的,他本人也以“楚狂人”自称,狂言狂行中流露着楚人率真任侠、促急剽悍的性情。这些精神气质与李白早年游楚的经历、家世以及盛唐时期的社会特征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