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3年,《话说长江》在中央电视台播放.取得了40%的收视率。专家评论其为“电视史上的里程碑”,一首昂扬的《长江之歌》至今仍是最受欢迎的合唱曲目之一。  相似文献   

2.
2008年的春节,全球华语电影市场上演了一场“双周大战”,由周星驰主演的《长江7号》和周杰伦主演的《大灌篮》难得地取得了双赢的结局。其中,《长江7号》在内地的票房已超过1.8亿元,高于3年前《功夫》1.6亿元的总票房。迟了一周上映的《大灌篮》在公映11天后票房已破亿,远远超过周杰伦去年自导自演的“不能说的秘密》。拍摄《大灌篮》的长宏影视老板吴敦已决定找周杰伦拍续集,不过.最高兴的人应该是《大灌篮》的导演朱延平。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以后,电视在我国确立了第一传媒的地位,电视纪录片数量日益增多。中央电视台先后推出了相当数量的各类纪录片,如风光文化片——《丝绸之路》.《话说长江》,《黄河》、《望长城》等;政治人物传记片——《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有着强烈政论色彩的纪录片——《让历史告诉未来》,《祖国不会忘记》.《中华之剑》.《中  相似文献   

4.
于友 《新闻导刊》2006,(3):52-52
1935年9月.我在上海新创办的《立报》当练习生,开始学习新闻工作。当时有机会阅读全国许多报刊。1936年4月《大公报》在上海创刊,我发现了它的一个“亮点”——旅行通讯。署名“长江”的西北通讯很有特色.既有丰富的内容.又有流利的文笔.引起我浓厚的兴趣.我曾把它当成学习的教材。我当时不禁感悟到.当记者.就该有长江那样的学识和本领.能报道大家关心的大新闻。1937年.我曾给长江写过一封信.表示了我敬慕的心情。  相似文献   

5.
《军事记者》2014,(3):F0003-F0003
朱金平简介 朱金平,解放军报社《军事记者》杂志主编。系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军事部副主任.中国新闻工作者的最高荣誉奖——长江韬奋奖获得者。他从1982年开始军事新闻摄影.撰写出版的《军事新闻摄影论》,成为我国第一部军事摄影方面的教科书:出版的《风景中的哲理》一书,集摄影、文学、哲学于一体.分别在全国和全军获奖。2012年担任第22届中国新闻奖及第12届长江韬奋奖评委.2013年担任第23届中国新闻奖摄影作品初评暨2012年度中国新闻摄影年赛评委.并主持了首届全国军事新闻摄影论坛。  相似文献   

6.
林溪漫 《东南传播》2011,(8):112-114
与《话说长江》相比,《再说长江》在电视理念上的创新、电视技术上的突破,它折射出这二十年间中国纪录片发展变迁的璀璨光芒。本文通过对两部恢弘的社会画卷《话说长江》与《再说长江》的比照分析,探究我国纪录片在创作理念和创作手法以及采编手段上所取得的突破和创新。  相似文献   

7.
正一、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关键节点——从《武汉共识》到《长沙宣言》2013~2014年,据长江中游四省分别在武汉和长沙会商会议签署的《武汉共识》和《长沙宣言》,长江中游城市群主要指以长江中游四省省会城市武汉、长沙、南昌和合肥为核心,形成沿长江、环洞庭湖、环鄱阳湖和沿皖江城市带的37个地级市横跨四省的合作区域。2013年2月,长江中游四省在武汉缔结《武汉共识》。  相似文献   

8.
就像拍摄纪录片《再说长江》无法逾越20年前《话说长江》的那个坐标一样,评析这部新作,也难以脱离对于《话说长江》那部曾经创下40%收视率、在一代人心中留下深深印记的“电视连续节目”的观照。  相似文献   

9.
冷凇 《声屏世界》2006,(12):29-31
(胡智锋为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代传播》主编)冷凇:央视一套黄金时间热播的33集大型文献纪录片《再说长江》在观众中,特别是中高教育层次的观众中反响强烈。许多人认为,再看长江、再说长江、再想长江,可以透视出整个中华民族的复兴与前进。不少学者甚至提出了“长江中国”,“长江文明”的一些新概念和新认识。您作为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同时作为《再说长江》的主创人员之一,如何从电视艺术和电视创作的角度去看待《再说长江》的问世呢?胡智锋:从立项背景上看,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发生了巨变,长江便是…  相似文献   

10.
侯磊 《军事记者》2013,(8):56-57
每一个新闻工作者都知道.新闻理论上的每一点创新都来之不易。而长江韬奋奖获得者、解放军报社《军事记者》杂志主编朱金平,长久以来不断致力于新闻理论的研究与创新。先后出版过《新闻发现论》《新闻记者论》《新闻编辑论》《新闻典型论》《论突发事件报道》《军事新闻摄影论》与《舆论战》等多部实用新闻学方面的专著.发表过100多篇新闻学论文与新闻工作评论。尤其是他在新闻理论创新上的勇气与突破,令人敬仰。  相似文献   

11.
8月13日,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社长江作苏一行莅临湖北省档案馆.代表湖北日报社向省档案馆赠送《当惊楚天殊》世博特刊。  相似文献   

12.
元月11日下午,记者在湖北省武汉市,邀请《长江航运报》《武钢工人报》《桥工报》《先锋报》《人民长江报》和《湖北邮电报》的负责同志,就企业报的新闻改革问题进行了座谈。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新闻出版处和湖北省记协的负责同志也参加了座谈。  相似文献   

13.
贴切的宣传选题 长江隧桥开通是2009年上海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当时众多媒体都对此予以了关注。针对不同的受众群,各传媒设定了不同的报道视角,如文汇报的《长江隧桥奏响区域经济发展新序曲》、中新社的《上海长江隧桥工程建成通车打通长江口沿海大通道》、新民晚报的《长江隧道:高科技破解道路难题》。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由长江出版集团倾力打造,旨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主流生活诉求的省级综合性都市日报《长江商报》9月6日“高调”面世。该报创刊号以40版精彩内容,超大信息容量,国际流行的报型,为中国都市报家族再添新成员。当天,6000多名大学生身着有《长江商报》标识的橙色T恤,为《长江商报》创刊促销,在江城武汉掀起一股“橙色飓风”。大学生们把《长江商报》这张“新面孔”介绍给市民的同时,还为市民送上一份意外的惊喜——总价值100万元的礼品。据该报设在武汉七大城区30个发行站发售统计,《长江商报》创刊号面世普遍受到市民的欢迎和好评,首日发…  相似文献   

15.
刘文 《现代传播》2006,(4):48-51
2006年7月16日,大型高清电视纪录片《再说长江》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播出。这是中国电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纪录长江的行动……中央电视台《再说长江》摄制组以饱满的创作激情、深厚的民族情感、强烈的社会责任、高昂的时代精神,全景式地展现了长江波澜壮阔的壮丽景象、多姿多彩的人文景观,以完整、立体、多层次的影像体系,展现母亲河的巨大活力,以强烈震撼的视听冲击力凸现出一条充满魅力的长江。数字成为这次纪录长江的行动最有力的表达方式,中央电视台《再说长江》摄制组用整整两年的时间,行走在万里长江之上,飞越长江沿岸十二个省…  相似文献   

16.
《全国新书目》2023,(9):72-73
<正>本系列分为《图说长江流域珍稀保护动物》《图说长江流域珍稀保护植物》2册,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从动植物物种形态特征、分布与生境、保护等级与保护意义进行解读,旨在提高长江珍稀保护生物认知度,提升长江珍稀保护生物保护意识,增强长江珍稀生物保护的自觉性,做构建和谐长江、维护健康长江、建设美丽长江的践行者。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在长江日报创刊53周年之际,长江报人奉献的理论成果———《不尽长江滚滚来》,由武汉出版社出版。书中收录的48篇论文,其中1篇获中国新闻奖、2篇获全国报协优秀论文奖、7篇获湖北新闻奖,显示了长江日报社业务研究的实力和水平。长江日报社论文集《不尽长江滚滚来》出版@江畔  相似文献   

18.
长江文明的历史画卷──读《长江文化史》寄墨我国学术界十几位学者共同执笔,李学勤、徐吉军主编的大型著作《长江文化史》(江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12月出版),是一部带有填补学术空白性质的开拓性著作,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术工作者以新的视角研究长江文明所取...  相似文献   

19.
纠错二例     
扬中岛早已同苏南相连 2004年10月29日上海《解放日报》7版《扬中长江二桥通车》一的开头是这样说的:“全长1761米的扬中长江二桥昨天竣工通车,从此长江中面积仅次于上海崇明的第二大岛同苏南相连……”  相似文献   

20.
《新闻爱好者》2012,(23):25
刘万永,《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部副主任,高级记者。1996年毕业于河北大学,1998年毕业于中国新闻学院。代表作:《一个退休高官的生意经》《公安局政委女儿冒名顶替上大学》。三次获得中国新闻奖,《中国青年报》2010年"年度最佳记者"。第十二届"长江韬奋奖"(长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