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马雅菊 《文教资料》2009,(6):107-108
机能主义心理学在欧洲和美国分别表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它们都有不同于彼此的研究课题和研究方法.有一定师承关系的詹姆斯和麦独孤的心理学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欧美心理学发展的总趋向.本文通过对詹姆斯和麦独孤本能理论的比较,分析其对欧关心理学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一)调查目的 需要的结构在个性心理学的研究中就一直引起人们的高度注意,从麦独孤的18种本能需要到默里的生物性需要和非物性需要的划分,从阿德勒的个体的社会性需求到弗洛姆的5种基本需求的划分无一不说明需要在人类个性中的重要地位。自从马斯洛需要层次论提出后,需要理论的研究更是突破传统的假设而被广泛运用到实际管理活动中接受实践的检验。  相似文献   

3.
心理学中两种化的冲突主要表现在心理学的研究模式,研究原则,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导致冲突有根本原因,也有直接原因,其关键就在于无科学统一的指导思想,无系统全面的研究内容,无综合性的研究方法。因此实现两种方法融合可以通过的主要途径是:第一,树立科学统一的指导思想;第二,坚持系统全面研究的基本原则;第三,加强理论心理学的建设;第四,建立综合统一的方法论体系;第五,积极推进心理学本土化研究。  相似文献   

4.
德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赫尔巴特,毕生致力于教育理论的研究工作,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建立了应用于教育和教学系统的心理学理论,是近代建立科学的教育理论的先驱,尤其是其关于教学心理化的探索,促进了人类学校教学科学化的进程,在今天仍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杰兰 《天中学刊》2001,16(1):108-110
赫尔巴特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著名的教育家,赫氏对教育学研究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致力于将心理学知识运用于教育学,以确保教育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其次是伦理学为基础,创立了“博学通才”的教育目的;再次是首创“教育性教学”原则,强调教学对于培养品德的作用;四是创立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的“四段教学法”,使教学过程阶段化、心理学化。赫氏教育理论体系对当时世界教育和教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当我们今天对其重新审视时,会发现其对我们的教育和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仍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对中学科学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 ,认为中学科学教学心理学的研究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第一、概念教学研究;第二、专家与新手比较研究;第三、思维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第四,科学教师研究。  相似文献   

7.
国外关于挫折心理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挫折心理是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长期以来,国外许多学者曾对这一问题进行过广泛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理论。这些理论归结起来,似可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一、挫折的本能学说 20世纪初,英国著名策动心理学创始人麦独孤(W·Mcdougall)提出,个体受挫折而产生的种种行为,均起源于本能。他在其1919年出版的《社会心理学引论》中给本能下的定义是:“一个本能是一种遗传的或先天的心物倾向,决定那有此倾向者感知和注意某一种类的客观,在感知时体验着某种特殊情绪的激动,以及对它作出某种特殊样式的动作或至少体验着这种动作的冲动。”  相似文献   

8.
孔子“学习中心”教学论思想具有以下特色:一是以学为中心;二是学、习、行结合;三是学、思结合;四是学、志统一;五是讲学、修德结合。这些思想基本上比较完整地揭示了教学过程的本质、特点和规律及其具体的环节、内容和方法,对中国传统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今天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发展仍具有借鉴与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研究对象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有争论的重大问题。它关系着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学科任务、研究范围、研究主题、研究方法等重要课题的确定及其有关理论基础的探讨。这一问题的解决对于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具有理论上和实践上的重要意义。1908年英国麦独孤(Mc Dougall)所著《社会心理学入门》(An Introduction to Social Psychology)一书出版。同年,美国罗斯(E.A.Ross)所著《社会心理学》(Social Psychology)一书亦问世。这两本书标志着社会心理学的正式成立。关于对象问题,麦独孤在他的书中写道:“社会心理学必须说明个人心理的天赋倾向与能力如何形成社会上一切复杂的精神生活;反之,这种生活又如何影响于个人天赋与能力发展与表现”。罗  相似文献   

10.
考察不同时期教育改革运动的主导思想,分析教育心理学发展与教育改革运动的相互作用,可以看到教育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内容体系,拓展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提升了人们对教育心理学价值的认识,同时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有如下启示:教与学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理论与实践结合是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根基;科学思想与人文思想结合是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美国南方文学的杰出代表人物威廉·福克纳的作品中描绘了美国南方在内战后被资本主义势力击败的衰落史,以及在这种社会变革中各种人物与命运抗争,最终却无可挽回地走向衰败、堕落与死亡的悲惨结局。《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他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小说中的人物心理刻画和性格描写很好地体现了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说。笔者试图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来分析小说中女主人公艾米丽的性格,进而深入阐释艾米丽的悲剧命运和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12.
威廉·福克纳在其小说《八月之光》中塑造了许多人格扭曲、心理异常的人物,本文旨在从异常心理学角度对《八月之光》中人物扭曲的人格和变态的心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威廉姆·华兹华斯在其《抒情歌谣集》中对诗歌所下的定义 ,突破了新古典主义对诗歌所设定的种种束缚 ,标志着浪漫主义诗歌理论的诞生 ,在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代表作《我似孤独流云》是这一定义的最好诠释。这个定义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看 ,涉及的是艺术情感快适度的命题 ;从审美规律看指出了时空距离是审美主体确立其审美态度和情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Alexander Bain popularized six rules for paragraph construction within his rhetorical theory. As a result, he is usually called the founder of paragraph theory. His concept of the paragraph appears to be analogically derived from sentence theory. Bain, however, was not the first to theorize about paragraphs and may have been influenced by his predecessors. Furthermore, his compositional theory in general as well as his sentence theory could have influenced his paragraph theory. An examination of his association psychology reveals a logically consistent rationale for the derivation of Bain's paragraph theory.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追寻洪毅然美感理论的演变轨迹,对其在“审美意识”、“美感和快感的关系”、“美感的产生与发展”、“美感的基本心理”以及“美感的种类”和“美感的相对性与复杂性”等领域的发展演变进行探讨。美感理论的发展演变,既是洪毅然美学思想演变轨迹的写照,也是其学术风格的体现,呈现出洪毅然美学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6.
莱斯通过对异化消费产生的根源和异化消费的后果的分析和探索,提出了异化消费的解困之径,形成自己的消费理论。莱斯的消费理论继承了马克思资本批判的问题,但却抛弃了马克思的批判范式,决定了其理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通过对莱斯消费理论的分析,对于我国应对目前的消费和生态问题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威廉.福克纳这位美国南方文艺复兴时期成就最卓著的作家,既是最典型的南方作家,也是最典型的现代主义作家,其作品往往以反映人心及其复杂性为主。他的许多小说读来如梦幻一般变幻莫测,折射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对现代主义作家的重大而深刻的影响。代表作《我弥留之际》采用意识流和多视角的写作手法细腻刻画作品中人物的内心,无疑是对人类无意识内心的一次深刻探索。本文试从精神分析法的俄狄浦斯情结角度出发去分析该小说的灵魂人物达尔的性格,探究其最终发疯背后的动因。  相似文献   

18.
由于自主情结、个人禀赋及作为大写的人的深层无意识,福克纳在创作中体现出鲜明的时空意识,这种特殊的心理机制使其在创作中不仅大量使用意识流语体,对时间与空间进行随意转换,而且还对客观的、无形的、抽象的时空进行文本化,使之成为主观的、有形的、形象的具体文本,从而实现了审美心理时空的超越性和审美态度的超功利性,并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审美阈限。  相似文献   

19.
王阳明的德育心理思想是其教育心理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继承和总结了前人德育心理思想的经验 ,在其“致良知”和“知行合一”基本观点的基础上 ,细致地分析和总结了德育的意义、德育的过程以及德育的原则和方法 ,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德育心理思想 ,对于现代教育的德育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传教士出身的汉学家自明末利玛窦以来不计其数,然而像苏慧廉这样在中西宗教文化交往中影响深远的汉学家并不多。苏慧廉致力于中西文化交流及对中国宗教的研究,尤其是在中国宗教经典研究及翻译领域。苏氏早期的汉学研究是直接服务于在中国的福音传布,致力于基督教与中国社会文化的会通;后期的汉学研究则透过著书翻译和讲座,促进中西宗教文化交流,尤其是在佛教的西传方面做出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