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7年10月,正当秋风送爽,丹桂飘香的季节,日本书法家南鹤溪,鸣鹤流的第四代传人,率领日本书法团体——天溪会118人,来到杭州,又转赴绍兴、嵊州,进行了五天的参观访问活动。为“王羲之显彰碑”揭幕,便是这次活动的“重头戏”。这已是天溪会第三次在浙江大地上立碑了。 立碑,不论在中国或日本文化史上,都是用以纪事、颂德的一种重要方式。天溪会的这三次立碑,表达了日本书法家对中国传统书法的崇仰,也记录了中日书法家之间的深情厚谊。  相似文献   

2.
2010年12月16日至27日,江西永新县的书法家与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代表一行11人,携带60幅书法作品,图片30幅,在日本东京举办“中国书法之乡永新国际书法交流展”。  相似文献   

3.
正"实际上,在中国没有任何一位艺术家能比王羲之获得更普遍的崇拜。"瑞典著名学者喜仁龙1933年在《中国早期绘画史》一书中如是评价王羲之。因为有了王羲之的《兰亭序》,浙江绍兴拥有兰亭书法节便是理所当然的事了。兰亭书法节至2019年已成功举办35届,在国际书法界享有盛誉。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兰亭书会与日本的东京、福冈、福山、兵库、栃木等城市的书法界交流互动频繁。1985年至1987年,中日兰亭书会连续3年在绍兴兰亭举办,特别是1987年的中日兰亭书会,沙孟海、启功、青山杉雨、村上三岛等41位书法大家  相似文献   

4.
正一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各地人民的心,也深深牵动着所有中国美术学院老师和学子的心。在疫情面前,没有局外人。从2月起,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举办"丹青绘丹心:致敬奋战在疫情一线的人们"主题创作活动,师生同心,开展书法、国画、篆刻创作,表达对战胜疫情的祝愿。诸多留学生闻讯后积极参与。来自日本东京的女生石  相似文献   

5.
“东南山水越为首,剡为面,沃洲天姥为眉目。”谈到新昌山水之美,离不开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这句话。山川秀丽必有俊彦,新昌青年梁少膺研读日语而译著颇丰,继2003年其书法作品在日本东京亮相后,最近由其翻译的《日本书法史》《日本美术史》又由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发行,为国内读者了解日本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增添灿烂一章。  相似文献   

6.
要真正地了解中国的书法 ,文化的研究是必要的 ,并且很多重大问题必须借助于文化的研究才能获得可靠的答案。继《唐人书法与文化》之后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副教授王元军博士的新著《六朝书法与文化》(2 0 0 2年 1 2月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 )是这方面的又一尝试之作。本书从艺术社会学的角度出发 ,论述了六朝这一重要历史时期的士人书法的社会价值、书法与士人的生活风尚 ,书法世家与社会文化生态、属吏与书法、寒人之崛起与书法、道教佛教与书法关系等问题 ,还就产生书法形式的地理社会人文环境作了研究。六朝书法是中国书法史上…  相似文献   

7.
中国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涵了技法、审美到精神丰富的内容。汉字"以形示意"的特征,对中国书法文字字形演化和书写的形式有着重要的影响。"字势"、"笔意"、"形势"等形成了书法的形象基础。书法的高度抽象性决定了它的精神象征性,形成了"书如其人"的艺术理论,突出了书法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8.
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25周年,中川美术馆与人民中国杂志社于5月16日至25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中川美术馆收藏中国画回京展”,获得了轰动效应。正如日本文化厅长官吉田茂所说,这次画展为日中友好作出了新贡献。 61岁的中川健造先生对中国文化一往情深,30年来到中国100多次,收集的中国艺术品多达5000多件。中川美术馆开馆以来,相继举办过多次中国绘画、书法、陶瓷、名砚展,甚至还“导演”了一出“秦始皇铜车马登陆日本”的铜车马展。为中国美术扩大了影响。  相似文献   

9.
书法教育贯穿中国古代的整个教育过程,书法艺术在我国历史悠久,成就辉煌。唐代是中国书法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期,唐代书法确立了书法在我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对后世书风产生了深刻影响,而唐代书法教学也成为后世教学的楷模。  相似文献   

10.
汉末至魏晋二百余年是中国书法由古拙向"新妍"渐变,奠定以王羲之为宗的书法审美体系基础的重要时期,也是玄学发展成为一门容纳儒学、道学、刑学、名学等思想,成为热点思潮的时期。玄学的兴起与发展为书法审美自由提供了必要的思想土壤。这二百余年间,书论成为书法与玄学之间的桥梁,在历经钟繇、卫氏家族和王氏家族的不断融合发展完善后,王羲之"尚意"书法理论体系终于形成。可以说,以玄学为意识形态基调的魏晋社会,造就了王羲之和王献之书法的"新妍"面貌;王羲之和王献之书法又以其在书法史上不可动摇的地位,促进了魏晋玄学理念历久弥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