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黄坚 《体育世界》2011,(10):93-94
径赛成绩的好坏除了与运动员的身体训练、技术训练和心智训练水平高低有关外,如何在田径竞赛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合理运用比赛战术也对径赛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田径径赛比赛战术的分析,提出优秀田径径赛运动员为取得比赛的最佳成绩和名次必须具备的比赛战术能力。  相似文献   

2.
径赛长距离跑非常引人注目,由于运动员参加人数多,运动水平各异,加上裁判员工作环境喧闹,其名次判定也容易出错,是裁判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文章对终点裁判的记圈方法和判定名次进行了研究,结论认为:在大型比赛中,新终点磁性电子记圈牌更能得到观众、运动员、裁判员对比赛结果的公认,对裁判工作的名次判定和工作质量、效率是极大的提高,使终点裁判工作有条不紊,迅速准确。  相似文献   

3.
随着田径裁判仪器设备的科学化与现代化,终点裁判(规则称径赛裁判)工作的重点正在向长跑记圈工作转移,当然他判定径赛项目名次的职责没有变,因为圈数记准了,名次也就判定了。现就田径场上长跑比赛的记圈工作谈些粗浅看法,仅供参考。 (一)“田径竞赛规则”第113条规定:径赛(终点)主裁判1人,裁判员3人(或3人以上);记圈员1人或1人以上。看来两者是明确分工的。第124条1.规定:在1500米以上的比赛中,记圈员应记录所有运动员跑完的圈数。5000米以上及竞走项目,应指定若干记圈员,在裁判  相似文献   

4.
在田径规则中有三处提到径赛项目的重赛问题: 1、在径赛的预、次、复赛中,按成绩录取最后名次时。有二人或二人以上成绩相等,如对下一赛次或决赛人数有影响,则总裁判可指定成绩相等者重新比赛。 2、决赛中如第一名成绩相等,而且无法判定名次时,应令其重赛。 3、径赛运动员在跑进中因故受到损失,径赛裁判长可令其参加另一组的比赛或下一赛次的比赛,或令该组重新比赛。上述三点,第一点和第二点不属于犯规后重赛处理范围,因此本题仅就第三点对决赛中因故受到损失的运动员如何处理问题,结合三个赛例从学术探讨的角度谈点看法,供参考。例一:第23届奥运会女子3000米决  相似文献   

5.
第一章田径运动概述一、试述田径运动的定义、分类。田径运动分为径赛和田赛两大类。“径”是指跑道上举行的竞走和赛跑,以时间计算成绩(包括人工记时和电动记时两种)决定名次的项目叫径赛。“田”是广阔的空地,在跑道所围绕的中央或临近场地上所举行的跳跃、投掷项目的比赛,用高度或远度计算或成绩决定名次的比赛叫田赛。田径运动比赛项目很多,根据《田径竞赛规则》规定,可分为径赛项目、跳跃项目、投掷项目、竞走和全能运动五类。  相似文献   

6.
径赛裁判工作中的名次判定,人们总结出两大难点:一是百米的终点,因距离短,速度快,一瞬间有多名运动员几乎同时撞线,给肉眼判别名次带来诸多困难;二是长距离跑的终点,因运动员多次通过终点,跑满圈,特别是竞赛者水平参差不齐,造成脱圈情况,给准确记圈判定最后名次带来相当难  相似文献   

7.
田经总论     
G820.148,G808.24 20010278如何运用卡片记录径赛运动员比赛前后的心理状态=Hov to record psychological state before andafter race with card[刊,中.B]/林红//安徽体育科技.-2000.-21(2).-51-53(SML)径赛//比赛//卡片//记录//心理反应//奏前//赛后运用卡片记录对径赛运动员比赛前后的心理状  相似文献   

8.
在大中小型运动会(径赛和游泳)比赛中,终点名次的判定方法,多采用直观判定法和逻辑判定法两种。实践证明这二种判定终点名次的方法,在比赛使用中仍存有一定缺点,直观判定法,裁判员难度大,特别判定中间运动员的名次准确性就难以保证。逻辑判定法虽准确性好于直观判定法,但裁判员人数多,判定终点名次视角大,也往往给裁判员判定终点名次带来一定困难,下面介绍终点名次逻辑直观判定法(以下简称逻直法)供参考: 逻直判定法的基本原理是运用数学逻辑分析综合参加比赛相邻运动员名次关系,最  相似文献   

9.
运用卡片记录对径赛运动员比赛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了探讨,提出卡片记录运动员赛前心理同比赛成绩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田径比赛长距离项目终点裁判 员的记圈工作是田径裁判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在全国性或者是国际性大赛中由于记圈员的失误,使运动员多走、跑或是少走、跑的事屡见不鲜。如1975年第三届全国运动会10000米比赛中,让运动员多跑一圈,造成运动员有名次而无正式成绩的大错误;1994年全国竞走锦标赛男子20000米竞走中有一名运动员多走一圈;在第六届远南残疾人运动会的男子3000米轮椅赛中又有一名运动员多跑一圈等等。从以上事例充分说明,径赛长距离项目的裁判工作中由于裁判员工作失误给运动员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是无法弥补的,甚至是永久性的遗憾。 随着我国田径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承办国际性田径大赛也将越  相似文献   

11.
中长跑运动员比赛战术特征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春香  张亚辉  钟霖 《体育与科学》2002,23(2):50-52,22
中长跑是典型的速度、速度耐力、速度力量与技战术相结合的周期性的体能类项目。运动员需要具备高度发展的战术谋略水平,从战术谋略方面提高中长跑运动员临场比赛的经验,促进他们在比赛过程中表现出最佳竞技状态,去创造更好的运动成绩。通过对中长跑运动员比赛中战术特征的比较分析与研究,丰富了中长跑运动员比赛战术的理论与方法,为我国中长跑教练员和运动员在重大国际比赛中获得最佳运动成绩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沈宇鹏 《体育学刊》2006,13(5):98-101
通过对2001、2003和2005年世锦赛男子自由泳项目前8名运动员比赛技术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了解当今世界男子自由泳项目优秀运动员速度、划频、划幅的变化特征,并对男子自由泳运动员最佳划频和划幅组合特征进行探讨。结果发现:(1)短距离运动员划频明显高于中长距离运动员;中长距离项目运动员划幅增长也明显高于短距离项目运动员。(2)最高游速下,运动员的划频和划幅达到或接近最高水平。(3)男子自由泳运动员理想划频和划幅会随着个人特点和项目距离特点变化而变化。(4)个人理想的划频和划幅组合应保持有效划频和有效划幅的组合。(5)在疲劳状态下,仍能继续保持良好的划频和划幅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中国运动员在第23-30届共8届奥运会以及2006年以来参加历届世锦赛以及亚运会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对中国田径竞技实力项目的分析,预测在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的竞技实力与成绩。分析表明:当前,中国田径运动项目中男、女中长距离竞走,女子投掷、马拉松跑等为优势项目;男子110m栏竞技实力下降,待新人崛起;女子标枪和男子跳高项目竞技实力逐步显现,为潜优势项目;中国运动员在所有的47个田径比赛项目中,还有男女100m、200m、400m、800m、3 000m障碍跑、4×400m接力跑;男子400m栏、1 500m、5 000m、10 000m、马拉松;女子100m栏,女子跳远,男子投掷类项目没有运动员进入过前8名。2015年北京世锦赛中国男子跳远、标枪、撑杆跳高、100m跑,女子100m栏,男子4×100m等项目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探讨田径项目状况可以促进人们对田径竞技运动整体发展状况的了解、清晰田径运动不同分项间存在的异同性,可以为田径运动的综合管理提供思路、为田径运动提供制胜策略及训练理念。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第 10届冬季运动会短道速滑比赛单项每轮次、每组单圈领先运动员及成绩进行现场调研 ,对比赛的概况、特点、比赛结果、冠军运动员完成超越的时机及速度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在 5 0 0 m比赛中 ,运动员采取抢占有利位置 ,全程领滑战术而取胜 ;在 10 0 0 m比赛中 ,运动员采取中途加速超越对手 ;在长距离比赛中 ,运动员采用后程加速夺取胜利。  相似文献   

15.
曹景伟  李军 《体育科学》2000,20(2):43-46
采用文献法、数理统计法(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归纳法,以1996亚特兰大奥运会田径决赛前8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探讨当今世界优秀田径运动员身高、体重和克托莱指数的项群特征,以揭示田径运动不同亚类项群及其分组项目运动员在上述3指标上的量值模式及特点。结果表明;当今世界优秀田径运动员的身高、体重和克托莱指数具有鲜明的项群特征。不同亚类项群及其分组项目运动员在上述3指标上不仅差异显著,而且其量值排序具有一致性。说明上述3指标可作为基础形态指标应用于不同田径亚类项群及其分组项目的科学选材。建议尽快建立中国田径不同亚类项群及其分组项目优秀运动员身高、体重和克托莱指数的常模标准,以提高我国田径运动项目选材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6.
以我国第10届“全运会”和第28届“奥运会”女子七项全能前八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用灰色理论“优势分析”方法,对“全运会”和“奥运会”女子七项全能前八名运动员总分与七个子项成绩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全运会”女子七项全能优势项目较“奥运会”少二项,劣势子项多二项,主要体现在径赛项目上,且“全运会”选手各单项水平发展参差不齐。从而得出:我国女子七项全能水平与世界相比,差距很大,应加大劣势项径赛项目的科学训练力度,注重七个子项均衡发展的结论。企望为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教练员在2008年奥运会上取得好成绩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训练参考。  相似文献   

17.
对历届奥运会男女径赛不同项目的比赛成绩t与比赛距离S及比赛届次N进行统计分析,以回归分析法建立了t-N二者关系模型及t-N-S三者关系模型,可用于分析与预测各届次的比赛成绩,提出了基于近期奥运会最高纪录的各项径赛最好成绩t与径赛距离S的关系,可较准确预测近期未来奥运各项径赛是否可破纪录的情况。根据这一预测,第29届奥运会男女径赛将在100m、800m、1500m、5000m项目上有望提高或打破奥运会纪录。  相似文献   

18.
王勇 《体育学刊》2007,14(3):101-104
对我国田径传统优势项目下滑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原因在于田径传统优势项目后备人才乏人、地方体育管理决策层避重就轻思想严重、现行的竞赛制度减少了现役优秀运动员参加大赛磨练的机会、田径传统优势项目训练存在闭门造车现象、田径传统优势项目教练员执教水平的局限等。结合目前国内外田径发展趋势,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运动员选材角度探讨短跑和中长跑项目运动员在跳深实验中支撑时间的特征,为支撑时间应用于田径运动员选材提供依据。方法:以上海市一、二线短跑和中长跑共84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身高、体重、跳深实验测试,分组研究两项目运动员支撑时间特征。结果:短跑男子优秀组最快和平均支撑时间都快于一般组(P<0.05),女子优秀组最快和平均支撑时间也都快于一般组(P>0.05),中长跑组也表现基本一致的趋势;项目之间进行比较也基本表现出一致性趋势,也就是短跑组最快和平均支撑时间基本快于相同运动等级中长跑组(P>0.05)。结论:支撑时间在短跑和中长跑项目中具有明显的项目特征和等级特征,可以应用于短跑或中长跑项目选材。  相似文献   

20.
田径运动员营养的应用策略(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德峰 《体育科研》2008,29(5):53-64
田径作为世界上最为普及的体育运动,是比速度、高度、远度和耐力的体能项目。通常将田径项目划分为短跑、中长跑、长距离、投掷、跳跃和全能等项目。田径各项目的供能特点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别,三大营养素的供给和补充剂的应用策略有着明显的区别。在训练和比赛中给与运动员合理的营养对各项目运动员取得良好的训练适应和优异的成绩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各项目营养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的分析,全面阐述田径各项日训练和比赛时三大营养素和补充剂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