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末民初,小说理论盛极一时,小说的创作和译介风起云涌。畏庐居士林纾,这时“尤耽于小说”,对小说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不仅大量翻译西洋小说,而且自己也从事小说创作。据马泰来统计,林译作品达一百七十九种。其创作小说也不少,长篇有《金陵秋》、《劫外昙花》、《巾帼阳秋》和《京华碧血录》;短篇及笔记凡数百篇,曾汇为《技击余闻》、《畏庐琐记》、《畏庐漫录》出版。一个如此热心小说译著的人,他对小说的文学地  相似文献   

2.
孙靖丽 《文教资料》2011,(33):23-25
《盲刺客》是加拿大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代表作之一。作者通过分析小说的叙事线索和人物形象,揭示《盲刺客》和玛格丽特·劳伦斯的小说《石头天使》之间的互文关系。作者认为,《盲刺客》与《石头天使》的对话进一步凝练了小说的主题,丰富小说的意蕴。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经出现过一次文学改编影视的热潮。红极一时的《红高粱》就改编自莫言小说《红高梁家族》,《菊豆》改编自刘恒小说《伏羲伏羲》,《红粉》和《大红灯笼高高挂》分别改编自苏童的同名小说和《妻妾成群》,《霸王别姬》改编自李碧华的同名小说……影视与文学大规模碰撞的火花,绽放出巨大的合作与商业潜力。  相似文献   

4.
提起茅盾的小说,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一批情节小说,诸如《子夜》、《林家铺子》和农村三部曲.这批小说以其情节的错综复杂、人物形象的生动丰满和环境的典型深广而为人所称道.进入八十年代以后,随着抒情小说和心理小说在中国文坛的蓬勃兴起,茅盾的一批抒情小说和心理小说的声誉渐渐提高.《蚀》、《虹》和《腐蚀》等小说为当代茅盾研究者频频论及,其价值不断被发掘.  相似文献   

5.
日本江户时代翻案小说盛行,上田秋成的《雨月物语》将这种翻案小说推向顶峰。《雨月物语》共五卷九篇,其中卷一第二篇《菊花之约》对《喻世明言》中《范巨卿鸡黍死生交》翻案,卷二第二篇《梦应鲤鱼》对《醒世恒言》中《薛录事鱼服证仙》翻案,卷四《蛇性之淫》对《警世通言》中《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翻案。可以看出,这部小说不同于前期翻案小说,前期翻案小说吸收中国小说的故事结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甚至是直译;而《雨月物语》在吸收中国小说原始精神的同时,又融入了日本本民族的文化元素,由此可以看出中日两国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本单元突破口 本单元是小说单元。所选四篇小说涉及古今中外,包括我国的古典小说《群英会蒋干中计》、现代小说《阿Q正传》、当代小说《党员登记表》和外国小说《警察和赞美诗》。这四篇小说都是传统的情节小说。从小说创作的角度讲,传统的情节小说都是以表现人物为中心的,人物的表现又有赖于性格的刻划。一旦性格得以确立,不同的性格便要发生碰撞和  相似文献   

7.
六朝小说有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两大类,但在《隋志》中,志怪小说见录于史部,志人小说见录于子部,这表明二者的文体不尽相同。以《搜神记》和《世说新语》为例,《搜神记》具有史书性质,却夹杂着不少虚构的成分;《世说新语》是小说文本,却又与历史纠缠在一起。处在史学与文学的边缘,是《搜神记》和《世说新语》共同的文体特征,但二者在结构篇幅、情节安排、语言风格等方面也有不同。  相似文献   

8.
英国十九世纪小说家托马斯·哈代将自己的全部小说分为三类:传奇与幻想小说、机巧与实验小说、性格与环境小说。其中第三类小说因为以作者虚拟的威塞克斯为背景展开情节而被称为“威塞克斯小说”。“威塞克斯小说”汇集了哈代全部小说创作的精华,引起世界文学评论界的极大关注。威塞克斯小说主要包括《绿荫下》、《远离尘嚣》、《还乡》、《卡斯特桥市长》、《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等作品,这些小说都具有浓厚的悲剧意识,这是评论家和文学史家的共识。  相似文献   

9.
阿英所著的《小说闲谈》、《小说二谈》、《小说三谈》和《小说四谈》,统称《小说闲谈》系列,主要收录了关于通俗文学研究的学术札记,保留了古代小说、弹词、戏曲等方面的珍贵资料,体现出阿英的治学思路、方法与特色。其文献学价值,可从收集、利用、整理资料等多个角度来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由《风月宝鉴》和《石头记》两部小说合成。曹雪芹把《风月宝鉴》和《石头记》合成一书后,无论在情节安排,人物塑造还是主题上,都超越了这两部小说,也超越了之前的人情小说。《红楼梦》继承了《金瓶梅》以来人情小说取材于现实,反映社会现实的传统并达到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人物形象"正邪两赋",丰满、真实。并通过小说中那么多可敬可爱人们的毁灭的悲剧,传达出前所未有的、崭新的主题。  相似文献   

11.
苏芳 《现代语文》2004,(11):44-44
晚清的四大小说杂志是:《新小说》、《绣像小说》、《月月小说》、《小说林》。《新小说》主编为梁启超,1902年创刊于日本横滨,次年改在上海出版,1906年元月停刊,共出24期,连载过《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痛史》等名作,对于促进晚清小说繁荣局面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绣像小说》  相似文献   

12.
<正>《世说新语》又称《世说》,“世”指人世,“说”指小说,即人世间的小说,亦即“志人小说”.《世说》的文体之为小说,基本上无异议.除《孙氏祠堂书目》称其为《史学传记类》外,《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崇文总目》、《通志》、《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文献通考》、《宋史艺文志》、《百川书志》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或称其为“子部小说家”,或直称其为“小说类”.而对其是否有意为小说,则迄今尚有存疑.鲁迅先生早在1924年,在西安讲学,指出“六朝人并非有意为小说”,(《中国小说之历史变迁》)似乎形成了一种定论:即是说进入了唐传奇的时代之后,才“始有意为小说”.浅见认为在无意识的朦胧状态下,居然能创作出象《世说》那样初具规模而且艺术成就极高的小说,的确有些不可思议.应该说,小说作为一种文体,自然有其渐进的发展演变过程.我们不能囿于鲁迅一家之言而停滞不前.因为科学研究的价值全在于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对以前的学术成果加以发展和创新,而不能满足于停留在自己的论点和名家的结论相吻合就行了.我们一定要面对《世说》作品的本身,来探索其是否开始有意为小说.  相似文献   

13.
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共收小说二十五篇,其中有十二篇小说用第一人称“我”进行叙述。《呐喊》有:《狂人日记》、《孔乙己》、《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故乡》、《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彷徨》有:《祝福》、《在酒楼上》、《孤独》、《伤逝》。这些小说,反映的思想和表达的内容都和作的人生经历有关,作试图用批判现实主义的手法来暴露社会现实生活的矛盾。当然,“我”作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不能等同于鲁迅,只能说有鲁迅先生的影子。现就鲁迅小说中“我”的形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是一个小说单元,其中选编了四篇小说,分别是《祝福》、《边城》、《荷花淀》和《装在套子里的人》。其中,《装在套子里的人》和其它三篇迥然不同,不仅仅因为它是惟一的一篇外国小说,更主要的它还是惟一的一篇讽刺小说。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小说有两个相互作用的发展系统。一个是文言小说,发端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小说;一个是白话小说,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话本小说。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四册第六单元选了两篇文言小说:唐代李朝威的《柳毅传》和清代蒲松龄的《促织》。这两篇小说均属于前一个系统。《柳毅传》是传奇,传奇是志怪小说的进一步发展;《促织》选自《聊斋志异》,而《聊斋志异》是“用传奇法,而以志怪”(鲁迅语),与志怪小说也有着极深的渊源关系。因此,理解这两篇课文与志怪小说之间的发展关系,对我们准确评价两篇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有很大的帮助。志怪…  相似文献   

16.
最早的小说:《燕丹子》最早的纪实小说:《晏子春秋》最早的传奇小说:《古镜记》最早的武侠小说:《红线传》最早的神魔小说:《三遂平妖传》最早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最早的推理小说:《包公案》最早的《水浒》本子:《忠义水浒传》最早的小说总集:《太平广记》最早的志怪小说集:《搜神记》最早的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最长的古代小说:《榴花梦》最大的公案小说:《施公案》最早的章回作侠义小说:《儿女英雄传》我国古代小说之最@又梅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的流行小说是从战争小说开始的,最重要的几部是《平原烈火》《风云初记》《铜墙铁壁》《保卫延安》和《铁道游击队》。这几部小说的流行各有原因,总体上来看都是为之后的小说创作探索道路。一是确定了流行小说的战争题材;二是确定了正确的政治态度;三是给了新中国人民一个关于重大政治问题的直观解释。正是由于这几部小说的流行,才有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战争小说流行大潮。  相似文献   

18.
大家族小说是我国传统小说中有着特殊范式的小说类型,有着沉重的历史厚度和强烈的现实意味。《金粉世家》既具有大家族小说的共性,又突出了作为通俗小说的特殊性,与《红楼梦》等大家族小说有相当的差别。文章以大家族小说为背景,论述《金粉世家》中复杂的父子关系。  相似文献   

19.
继1999年9月我在南京“天宫斋”购得晚清稀见小说期刊三种《图画旬报》、《大罗画报》、《图画日报》)以后,我便开始对晚清时期出版的各类小说刊物发生了十分的兴趣,并注意起这方面资料的搜集。经过将近二个月的工作,一批过去鲜为人知的小说期刊、报纸开始浮出水面。如《新世界画册》、《游戏杂志》、《潇湘小说》、《新世界小说报》、《小说世界日报》、《七日小说》、《小说世界》、《觉民报》等。虽然其中有些报纸或杂志,或因为书商要价太高,一时无法购入;或因为藏在“深宫人不知”,一时间无暇整理,但由于已经有了权威的证…  相似文献   

20.
《新小说》的创刊、危机、停顿、转移这一曲折过程,说明梁启超以政治家为班底、以“发表区区政见”为目的的办刊方针难以持久,由于种种原因只好转向吴趼人以谴责、讽喻社会为主的办刊方略上去。以《新小说》为“标高”,中国又竞相出现《绣像小说》、《新新小说》、《月月小说》和《小说林》等刊物,构成了中国小说期刊第一波多彩而繁荣的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