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衣批评     
批评可以是甜甜的,甜甜的批评就像甜甜的甘露,能滋润学生的心田。因为甜甜的批评里包含着教师对学生的真情善意。当学生意识到这种真情善意时,他们就会欣然接受批评并改正错误。“感谢式”批评周一升旗仪式上,学生们都在操场上站队,晓明没戴红领巾,班长要他戴上,他却说等老师来了戴也是一样的。班长把情况告诉了班主任。班主任老师来到晓明跟前,摸摸他的头,笑眯眯地说:“谢谢你啊!这么尊重我,在老师来时就戴红领巾。如果今后你能牢记自己是一个少先队员,自觉地佩戴红领巾,我会更感谢你的!”这个总是不愿意戴红领巾的孩子惊讶地望着老师,飞快…  相似文献   

2.
张允艳 《中小学电教》2012,(10):160-160
众所周知,学生因所写的作文受到语文老师的一句赞扬,就会对当作家投注极大的热情,最终可能成为文豪,而一句冰冷的批评话则可能把孩子的积极性彻底打消。再看一案例:美国新泽西州威利兰德职业训练学校在对学生教授心理学知识时,教授们使用一种称之为"测力器"的仪器,对疲劳进行测量。当一个疲惫的小孩受到赞扬和鼓励时,测力器表明他的能量...  相似文献   

3.
沙漏人生     
在一堂哲学课上,教授讲解唯物辩证法时拿出一个沙漏。他指着积在沙漏下部的沙子问道:“现在有多少沙子?”学生们回答道:“许多许多,细小的沙子数不胜数。”“不,你们错了,只有一粒沙。”学生们迷惑不解。教授把沙漏倒了过来,细沙一粒一粒从瓶颈下漏。他指着流动的细沙问:“现在有多少沙?”答道:“一粒。”“这下你们又错了,有许多沙。”教授的话刚说完,沙漏上部的细沙全部漏到下面堆成一个小沙堆。看着一脸茫然的学生,教授说:“人生就像一个沙漏。机遇、成功、失败、痛苦、欢乐、悲伤就像成千上万的细沙,稍纵即逝。沙漏上部盛满了沙子,当你…  相似文献   

4.
余杰在《南方周末》撰,以他中学时从不认真上语课而进入“作家”行列的成功事例,把语教学批了个一蹋糊涂。余杰固然是功成名就的大名人,以他的例子来批评“语”,而且又是现身说法,正确性还容人怀疑吗?可是,也还有比他更权威的名人,比如数学家苏步青教授,他就倡导,不仅科学生,理科学生也要学好语。也许余杰会说,他不是说不要学语,是不要像现在语  相似文献   

5.
有教师把学生赶下河的吗?我就见到过这样一件事:一位责任心很强的班主任,他躲在窗外观察班上学生上课的情况,发现一个女学生在和同座的同学讲话。他火了,立即走进教室,当众批评这个学生。谁知学生一口否认,他就当场把学生带到办公室批评教育,可学生还是不认错.办公室的其他老师看到学生与老师顶牛,就纷纷前来帮助“端正态度”。学生在老师们七嘴八舌的批评、指责、排斥下,低头不吭声了,不料她突然一扭头冲出办公室,“扑通”一声跳下了河。学生跳河的事是极个别的。平心而论,没有哪个教师会有意把学生“赶下河”。教师的用心,  相似文献   

6.
教师们应时刻记住 :批评的艺术 ,是在理解、信任、关心和尊重的土壤里开出的灿烂花朵。要使学生在教师的循循善诱的批评教育下 ,真正认识到错误 ,自觉主动去改正缺点 ,这就要求教师在批评教育学生时 ,讲究批评的艺术。下面是我对批评教育艺术的几点粗浅认识 :  一、增设“官衔” ,让学生自己管自己。我班有名学生有一个很大的优点 ,就是关心集体 ,热爱劳动 ,但是他又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不讲究卫生 ,随地乱扔垃圾。鉴于他的两重性 ,我就选他当卫生监督员 ,并对他提出要求 :当卫生监督员 ,既要监督其他同学 ,更要监督自己 ,以身作则 ,不能…  相似文献   

7.
坏人与病人     
一个人生了病,成了病人,就跟平常人不一样了。假如说之前你曾和他有过争吵,那么,此时你会有点内疚,会去医院看望他。假如他做错了事情,你本来想批评他,那么,就算了,总不能去批评一个病人吧。  相似文献   

8.
佘蓓蓓 《成才之路》2009,(33):35-36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晚上,一位教授看到他的一个学生还在实验室里做试验.就问他:“上午你在做什么?”学生回答:“做试验。”教授又问:“下午呢?”学生回答:“做试验。”没想到教授听后大发雷霆:“晚上你还在做试验,这一天当中你都在做试验。请问你什么时间思考?”勤奋的学生本以为会得到教授的夸奖,没想到却挨了一通批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思考有多么重要。  相似文献   

9.
坏人与病人     
万玮 《江西教育》2007,(7):56-56
一个人生了病,成了病人,就跟平常人不一样了。假如说之前你曾和他有过争吵,那么,此时你会有点内疚,会去医院看望他。假如他做错了事情,你本来想批评他,那么,就算了,总不能去批评一个病人吧。  相似文献   

10.
批评是班主任进行德育工作的常用方法,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批评的作用不比表扬差,有时甚至优于表扬。但是批评不宜过滥,要点到为止,否则就像给病人过量用药一样而产生副作用。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仅需要及时表扬,也需要及时批评,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不同的批评方式,会收到不同的批评效果。“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斥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可见教育方法的选择是何等重要,过度的严厉会造成学生的恐惧,过分的温和则会有失威严。在当今教育形势下,一名有爱心、有教育经验的教师,只有选择恰当的教育方法,才能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2.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做错事。如果认为这些小差错、不良习惯无伤大雅,放任自流,就会酿成大错。我们知道表扬一个孩子会鼓励他积极向上,但孩子违反了规章制度等有关的约束,就不能进行表扬这时,艺术地批评一个孩子,就能及时纠正他的不良行为,促使他养成良好习惯,健康成长。有人说批评就像香皂,洗去了污垢,留下了清香。批评运用得当,这清香会持久不退。及时批评一旦孩子做错了事,就要及时进行批评。经常会听到做母亲的说,等你爸爸回来再批评你。孰不知他父亲回来时已事过境迁,再回头讲这件事,批评已经失去了教育意义。也有人喜欢把孩子做错…  相似文献   

13.
王艳平 《湖南教育》2005,(13):41-41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的批评,不仅是一种教育手段,更应是一种艺术。只有正确地运用了这种教育艺术,才能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一、爱是前提,宽容为怀班主任是一班之主管,也就像一个家庭的家长。班上的学生,性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存在很大差异,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批评,就像医生在病人身上动手术一样,稍有不慎,就会伤人,因而必须有亲密融洽和彼此信赖的师生关系作基础,而这种关系的建立,要以班主任为人师表和热爱学生为前提,以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学生的错误。台湾教育家高震东先生在其著作的扉…  相似文献   

14.
一、超限逆反 [案例]某学生衣冠不整,行为不拘小节,同学们都不愿意接近他,谁都不肯与他同桌.班主任找他谈话教育后,该生感到很难为情,表示愿意努力改正,可陋习一时很难彻底改正,不拘小节的行为经常会出现,同学们对他很有意见,经常"闹"到班主任那儿去.班主任恼火了,见到这位学生就批评:"像你这样既邋遢又不拘小节的人,看谁愿意搭理你!"可批评越多,这位学生越犟,不仅不感到难为情,相反,生活越来越不拘小节,越来越邋遢.  相似文献   

15.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批评是一种常用的教育手段。可以说,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都离不了批评。然而,批评是把双刃剑,用得恰当,批评是一剂良药,可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成为学生改正错误的契机;用得不好,批评就会像一柄利刃刺伤学生的心灵,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可能会使学生破罐子破摔,并容易造成师生的对立。实践证明,教师批评学生  相似文献   

16.
批评是家庭教育过程中一种常用的手段。可以说,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它。然而,批评像把双刃剑,用得恰当,可以成为一剂“良药”,帮助孩子改正缺点和错误;使用不当,就会像一柄“利刃”,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可造成孩子与父母对立,结果是事与愿违。因此,家长批评孩子的效果不仅一般性地取决于批评的方法,还往往受到一些心理效应的制约。如果家长能了解和把握这些心理效应,巧借积极的心理效应,采取适当的批评方式与措施,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一、巧用“椰壳效应”,让批评变得甘甜一位朋友的儿子不愿意吃饭,于是他就把一个椰壳…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如果一个孩子生活住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这段话告诉教师:在不同观念支配下的教育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学习、对生活,甚至对人生的态度。同时,也明白无误地警示教师应该让学生在什么样的环境、条件、氛围中生活。  相似文献   

18.
戴安是个极顽皮的初二学生,他有一个与瘦小身材很不匹配的"爱好"——打架,还因此缝过13针,挨过留校察看的处分。有一天他又惹祸了,被班主任狠狠批评了一顿。放学回家后,他气呼呼地对父亲抱怨道:"班主任的批评简直就像蛇蝎一样刻薄、恶毒,他说的每一句话就像一颗颗钉子扎在我的心上……""你的比喻太形象生动了。"父亲接过他的话头  相似文献   

19.
教育实践证明 :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批评中 ,他就会学会谴责 ;生活在敌意中 ,他就会学会争斗 ;生活在恐惧中 ,他就会学会忧虑 ;生活在友爱和真诚中 ,他就会学会和谐 ;生活在欣赏与表扬中 ,他就会学会愉快和感激 ;生活在认可和承认中 ,他就会学会自爱并建立目标。如果一个教师能够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学生 ,他就不会沉溺于简单的说教之中 ,而是会抓住各种契机发现学生的潜能 ,引导学生学会自信、自立、自尊 ,学生就会从教师的赏识中走向成功。本文结合自己的班主任工作体会 ,对班主任工作的原则和方法谈点粗浅的看法。一、少责备 多示范法国教育…  相似文献   

20.
曹旭 《教师博览》2014,(6):38-39
<正>王运熙老师很低调,所有见过他的人,都觉得他是一个"蔼然"长者,谦谦君子,即之也温。其实,作为他的学生,我们都有点怕他,因为他在"蔼然"、"平和"的外表下面,内心有一股学术的精光。我第一次见到他,就听他批评某个名家,让我很吃惊;他会参与报刊上的学术争鸣,也要求我们参与。他上课的时候说,学术争鸣是他论文题目的来源之一。他的思想像剃刀一样锋利,虽然批评的话轻声轻气,语气温和,但只要经他批评轻轻一碰,问题就会出血。王老师是真正做学问的人,做学问是天下最老实的事,如有不老实的地方,就怕王老师的镜子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