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婉秋 《考试周刊》2011,(45):19-21
作者采用文献资料法,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角,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传统体育的关系的理解,认为对民族传统体育应从加强政府主导、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博物馆、在高等院校开设课程、与体育旅游结合、营造生存环境等六个方面进行保护,这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体育文化,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白族拥有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调查研究显示这些传统体育文化起源于民族原始宗教观和群众的生产生活的需要。传承与保护好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提高白族的自豪感、增进民族间的交流与了解、增强民族凝聚力、保护民族文化传承与文化多元性等都有积极意义。因此,正确认识、利用、传承、保护以及拓展传承保护的路径,实现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急需研究及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少数民族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的发展状况、传承特点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为发展少数民族非物质体育文化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甘肃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众多,国家级项目7项,省级项目50项,对已公布的四批国家级、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分类、分析后发现:舞蹈、鼓舞、社火是甘肃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内容,乡土气息浓厚;甘肃的地形、地貌与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生产、生活水平等因素造就了甘肃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鲜明的地域特征;民族成分居多、多种文化并存,形成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民族性、多元性,且具有丰富的体育人文价值和良好的健身价值。  相似文献   

5.
民族地区高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具有丰富的民族文献资源、稳定的民族学生群体、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高级人才三大优势,可通过参与普查提供线索和论证依据、开展课题研究、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的教学活动、"产、学、研"相结合等途径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体育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及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陕西体育类物质文化遗产的濒危状况、传承机制、资金投入、保护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旨在探析陕西省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黑河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小兴安岭北麓,是一个多民族杂居市,全市有7个少数民族乡,47个民族村,居住着满、朝鲜、达斡尔、鄂伦春、俄罗斯等38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达7万多人。黑河市十分重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开发工作,少数民族非遗保护已经取得一定成效。本文通过对黑河市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现状及面临问题所采取的对策进行分析,为黑河市更好地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8.
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是政府组织和全社会共同的神圣职责。河南省周口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独具特色,在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面临着保护与传承的发展困境。本文从保护意义、保护路径和具体措施入手,以周口的发展现状为例,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问题。  相似文献   

10.
面对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外来文化的入侵,我国具有农耕色彩的传统体育文化受到严重冲击甚至消亡,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为传统体育文化带来了生机。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处理好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做到通过动态的保护促进传统体育在保持原本面目的情况下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中,语言不仅是人们用来相互沟通的重要工具,也是用来体现一个族群的民族性的重要依据。因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得到科学的传承与保护,民、汉双语教育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本文认为,双语教育在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不但具有原真性意义,而且还为跨文化沟通提供了族际交流的语言条件。无论是在实现多民族语言保护和文化多样性传承方面,还是在构建"美美与共"的族际文化共享社会环境等方面,双语教育都在发挥着应有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社区教育作为一种具有社区属性的教育,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方面具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成人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民族地区,由于人文历史、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及居民结构的差异,社区教育可以充分发挥地域服务优势,对促进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羌族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华文化新时期研究进程中,羌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对羌族历史文化进行深入探究的重要依据,也是研究中华民族内部其他族群的历史文化、厘清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不可缺少的重要文化资源。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含着的大量尚待破解和利用的历史文化信息,都是构建新时期和谐社会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加强学术研究和保护实践。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实现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对文化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文化对经济贡献的软实力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普遍认可。同时,非物质文化也在亦步亦趋地向前发展,但因其本身传承方式的局限性和囿于传统的发展惯性,以及各种外在消极因素的存在,其传播发展力不从心的状况日渐凸显。不可否认。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网络时代,全球网络传播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造成了巨大冲击,从而导致许多民族文化、地域特色的丧失。但是,我们更要高瞻远瞩,积极研究网络传播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领域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5.
《柳州师专学报》2020,(3):95-100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重振工匠精神的前提和基础。工匠精神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创造力,表现了中华文明独特的气质风貌,是人类文明精神价值的主要表征,也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精神构成。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创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及创造性转换与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建构职业教育系统的非遗教育传承实践体系,践行工匠精神,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相统一,才能实现个人精神价值向社会价值的转化。  相似文献   

16.
大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的非遗保护意识;加强完善非遗的法律法规建设,做到依法保护;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规律,建立非遗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推进基于传承非遗的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利用数字化、信息化的现代科技手段广泛真实地传承非遗。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跃与发展离不开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的传承。我国民族文化教育政策的颁布和实施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学校教育传承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基础,通过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政策的价值选择及其合法性分析,提出重建公共教育权力体制、实现教育主体多元化;建立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全方位、多层次教育传承体系;改革教育评价体制;加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教育网络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18.
广西民族传统口头文学是一种口耳相传的民间文学样式,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广西的文化标签和社会文本,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热兴起的今天,广西民族传统口头文学不仅需要静态地保护,更需要通过多渠道在新时代的土壤里活态传承。  相似文献   

19.
穿天节是湖北襄阳古代特有的节日和习俗,它蕴含着浪漫主义色彩和多元的价值取向,其习俗更是撩人兴味,是襄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世界各国争先恐后申报传统节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背景下,对其挖掘、保护、传承与发展,可以唤醒襄阳民众对穿天节文化的自觉,以期达到对襄阳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目的;还可以为群众节日文化丰富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教育的文化环境,民族教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主要途径,民族教育立法可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我国民族教育立法在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存在不足,必须树立科学的民族教育立法指导思想,既注重少数民族接受主流文化的权利的保护,又重视民族教育在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作用,同时还必须明确民族教育立法的基本原则,为民族教育立法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