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是资金的流动与融通,是银行、证券或保险从业者从市场主体募集资金,并借贷给其他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在社会发展进程中,金融起到了重要作用,既推动经济持续增长,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经济基础,也是国家综合竞争力的体现与上层建筑属性的映射。金融的发展进程,是一场危机与时机并行的博弈。因此,各金融主体既需要认识到过度金融化与金融危机带来的警醒,也需要发挥金融的基础服务功能,发挥金融对促进实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同时优化覆盖各领域、各层级的金融监管,避免出现垄断现象。  相似文献   

2.
金融企业作为经营货币商品的特殊企业,同样必须注重规模经济效应,实现内涵式、集约型的发展。纵观1986—1996年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规模扩张,主要具有外延型特征,未能相应带来效率的提高和效益的增加;就个体而言,单个商业银行规模扩张造成的内部不经济大于内部经济,而且其中的单个经营单位由于普遍进行小规模经营,尚未达到内部经济的要求;就整个银行业而言,由于竞争激烈且不规范,引起了外部不经济。因此,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要实现内部经济和减少内部不经济,必须实现业务发展方式的转变,进行机构调整,裁减人员;要实现外部经济和减少外部不经济,必须依靠政府的宏观调节和行业的协作经营来达到。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金融科技、区域金融稳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纳入统一框架进行分析,基于中国2011-2020年省级平衡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平滑转换模型,研究金融科技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非线性关系以及区域金融稳定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金融科技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2)区域金融稳定在金融科技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确存在显著的非线性的调节作用,随着区域金融稳定程度的提高,金融科技发展水平的提高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由促进转为抑制。  相似文献   

4.
葛兰杰因果检验表明,我国金融创新是经济增长的葛兰杰原因,但存在利率非市场化的问题;内生金融经济增长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金融创新效率不高、融资格局滞后于经济增长。为此,我国应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支持金融机构合作开发新产品、支持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以促进金融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 ,高明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农村经济 ,农民生活水平 ,与过去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农民除了种植传统农产品外 ,农产品的品种已向多元化发展 ,为农民带来可观的收入。但农业的发展一直受到许多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及制约。高明也因其地理位置、人口素质等等主客观原因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或多或少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博弈论的理论框架内的研究农村正规金融、服务效率与非正规金融的关系,我们认为农户有两种可供选择的贷款途径:有政府控制农村正规金融市场和农村自己的非正规金融市场。这个分析过程使我们得到了一些结论:农户使用正规金融实际支付的价格等于农户使用非正规金融实际支付的价格;农产品价格补贴政策和增加农村可贷正规贷款额度政策都会使农户的农产品产量和利润都增加;但是在考虑农村正规金融机构金融服务机会成本后,农产品价格补贴政策将是最优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作为联结政府与社会的公共政策,是影响社会秩序中重要因素.公共政策不仅是政治稳定局面实现重要工具,而且也是诱发社会政治不稳定重要因素.公共政策与社会政治稳定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关联,一旦公共政策背离其内在属性,必然诱发社会政治不稳定.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内旅游市场的不断成熟,如何增强旅游产业的内在活力,实现旅游经济系统和旅游市场的成功衔接,不仅涉及到旅游资源产权结构的市场化调整,同时也涉及到旅游业人力资本的积累.人力资本积累是实现资本深化,实行区域要素合理整合的关键因素.人才战略是实现黄山市整个旅游业质的提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基于2016-2019年的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这两类经济体上市公司的数据来测度二者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发现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程度整体偏低,实体经济对虚拟经济仍保持着追赶的态势,各行业之间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协调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针对这些问题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  相似文献   

10.
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金融一体化,对主权国家货币政策和经济状况的影响不可低估。现有国际货币体系承载着过多的大国利益,长期形成的金融霸权地位短期内不可撼动。标普对美债等级的下调绝非偶然,实际上是对债权人的公然赖账。中国要在国际上获得应有的大国地位,必须坚守自己的底线,保持独立的思考,谋求自己的利益,拥有智慧的抉择。  相似文献   

11.
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一个基于信息不对称的数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资本市场在信息结构方面的内生变化所探讨的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表明,由于贷款者和借款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贷款者必须通过设计合适的金融合同来解决执行问题;合同的偏好选择取决于经济体的发展状况,债务融资发生在经济发展的较低水平阶段,债务和股权混合融资则发生在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阶段;然而,一个经济体对最优合同的选择也可能对经济发展路径的形成发挥一个决定性的作用.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已经引领中国经济进入到了新的发展阶段,政府部门若能继续加大支持资本市场发展的政策力度,将对促进中国经济在更高增长路径上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相关研究表明。提高劳动力流动水平有助于加快城乡经济发展。劳动力流动水平的提升除了与宏观制度关系密切,也还需要从个人社会资本的层面进行改善,如社会资本存量的积累、社会资本质量的提高,以及相关平台的构建。不同类型的社会资本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其效应还会通过人际之间的相互依赖而放大。因此,全面分析社会资本对于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对于全面实现城乡经济的均衡发展、加快中国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金融脆弱性是金融的本质属性之一,它并未因金融的发展而消失。近30年来频繁发生的金融危机表现出巨大的特异性,这表明金融脆弱性在当今经济虚拟化的背景下有着独特的内涵和机制。经济过度虚拟化是其根源;金融杠杆的扩大及泛化是其手段;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失衡加剧了金融脆弱性。对此,我们必须要对虚拟经济部分进行"消肿",正确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协调好两者的发展机制,有效降低金融脆弱性。  相似文献   

14.
以河北省为研究对象,通过选取其1995-2004年金融深化和经济增长的相关数据,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和葛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发现金融深化对河北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金融资产数量上的扩张来实现的,而不是通过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的来促进经济增长的。今后区域金融深化的方向和目标应重点放在如何提高金融深化的质量和资本使用效率上来,从而充分发挥金融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教育是弱势阶层上行流动的重要途径,但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社会资本分化造成资源分配不均会影响家庭教育期望,最终影响阶层代际流动.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8)数据,探究社会资本与家庭教育期望之间的因果关系.在控制子女、父母、家庭特征与区县效应并引入工具变量后发现:关系型社会资本、结构型社会资本、认知型社会资本均对家庭教育期望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社会资本对家庭教育期望影响具有阶层差异,关系型社会资本的负外部性使其阶层再生产作用更显著,而认知型社会资本的阶层流动作用更显著.最后,本文分析了社会资本向家庭教育期望传导的社会遵从与社会比较效应以及资源获取效应.在决胜教育脱贫攻坚的背景下,弥补社会资本短板,增强家庭教育期望,接受更高层次教育,成为弱势阶层上行流动的有效途径,为此,弱势阶层家庭可以积极利用认知型社会资本的阶层流动作用并激发子女"改变命运"的内驱力;国家及社会应当丰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构建相对均衡的教育资源分配格局,提供多方位支持以弥补弱势阶层社会资本劣势.  相似文献   

16.
通过构建城市金融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统计方法对福建省九个城市金融竞争力进行了评估和简要分析,最后对提升莆田城市金融竞争力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朱庆武 《唐山学院学报》2016,29(1):85-89,95
选择1993-2014年间的相关数据对我国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对金融深化的三个指标与经济增长率作基于VAR模型的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发现:金融相关率与经济增长率在短期内呈现负的相关关系,从长期来看金融相关率的发展有利于经济增长率的提高。货币化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货币化程度的影响力在长期内是逐渐减弱的。实际利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不明显,不存在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8.
教育成果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基于数量与质量双重因素,学校的发展规模与教育质量、效率之间存在着理想状态、低于理想状态、高于理想状态的三种可能性情况,在低于理想状态和高于理想状态情况下,又分别存在大力发展型、平稳发展型和限制发展型三种适度规模类型。对于不同状态下不同规模类型的学校,政府应该实行不同的政策导向,学校自身也应该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9.
“县中塌陷”的本质是“师资塌陷”,振兴县中的关键在于建强师资。基于东部某省33县普通高中的调查,超过20%的教师具有流动意愿,成为振兴县中的不利因素。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县中教师流动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青年未婚教师及高学历、高职称教师流动意愿更强烈;平台高、环境优及来自本土的教师稳定性更强;工资待遇和发展前景是稳定教师的关键因素;高效能和倦怠型教师均表现出明显的流动意愿。为吸引、留住优秀教师,应从工资待遇、发展平台、人文环境、评价机制、专项计划等维度进行综合改革。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