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原是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而生成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等免疫应答产物,并能与之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当它侵入机体以后,能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抗原一抗体复合物,发生免疫反应,从而保护机体不受抗原侵害而造成破坏。但是当人体免疫调节功能紊乱和失控时,这时对人体就有害了。  相似文献   

2.
人体是一个完整的机体,当受到外界不良刺激时,自身就会产生一系列的自我“保护措施”,把侵入体内的异物和毒素排除,把细菌和病毒杀死,防止身体受到损害。  相似文献   

3.
免疫化学     
薛建  王秀英 《化学教学》2000,(6):24-25,21
免疫是动物机体淋巴系统对自身与非自身成分进行识别并排斥异己成分的功能。当机体受到异己物质(如外界的细菌、病毒等,称之为抗原)的侵入时,机体内的淋巴系统(即免疫系统)就会产生一种抵抗入侵物的蛋白(称之为抗体)与入侵物相结合,从而消除入侵物对机体的危害。20世纪20年代初,科学巨星Landsteiner将化学引入免疫学,提出了“半抗原-载体”概念,从而奠定了免疫化学基础。今天,有关的分子识别理论与技术均起源于他生前所做的开拓性研究工作。1、免疫化学基本原理在免疫化学中,抗原与抗体依靠特异亲和性而结合的过程称为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4.
姚凯 《学苑教育》2012,(10):78-78
体液免疫是高中生物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重点和难点。它主要包括:抗原的识别、B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抗体发挥免疫效应三大阶段。抗原特异性识别的关键是淋巴细胞表面具有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抗原受体。B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需要经过抗原刺激致敏,再经活化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刺激分裂,并最终分化得到记忆细胞和可以产生...  相似文献   

5.
<正> 1 抗原及其特点1.1 抗原抗原是指一种能刺激人或动物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能与这些产物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抗原的基本能力是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免疫原性又称为抗原性,是指能够刺激机体形成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反应原性是指能与由它刺激所产生的抗  相似文献   

6.
蛋白质是一种良好的抗原,它能刺激人或动物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除蛋白质外、核酸、多糖、病毒、细菌等异物也是抗原,但具有良好抗原性的物质大多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分子量很大,一般在一万以上。分子量越大,表面的抗原决定簇就越多,化学结构也较稳定;不易被机体破坏或排除,在体内停留时间也较长,有充分的机会与产生抗体的细胞接触,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相反,小分子物质很容易被排泄掉,与产生抗体的细胞的接触机会也少。血液蛋白的分子量超过60,000,是优良的抗原,卵白蛋白的分子量大于40,000,亦是良好的抗原。但是,并非  相似文献   

7.
抗原是一类能够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效应细胞,并且能够和相应的抗体或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物质。抗原具有5种性质。[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周初霞 《生物学教学》2005,30(10):70-71
1抗原与过敏原抗原是能与机体中相应克隆的淋巴细胞上的独特抗原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诱导该淋巴细胞发生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反应物质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一类物质。抗原一般应具有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两个特性。前者指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能力的特性,习惯上又称抗原性;后者则指具有与免疫反应的产物(如相应的抗体)发生相互反应的特性。凡同时具备上述两个特性的抗原称完全抗原,如大多数蛋白质、细菌细胞、细菌外毒素、病毒和动物血清等。只具有反应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半抗原或不完全抗原。有些分子量小于4000…  相似文献   

9.
细胞凋亡广泛存在于生命体内,与细胞增殖一起共同维持机体细胞群的自身稳定,如果细胞过度凋亡和坏死,会导致严重的器质性病变.低氧训练能利用低氧刺激,提高机体转运氧的能力,对机体的细胞凋亡产生一定的影响.文章通过文献综述的方法论述了细胞凋亡的特征、低氧训练对机体不同组织器官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低氧训练诱导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0.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多器官多系统,临床表现复杂,病情迁延反复,其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主要病因与免疫功能紊乱有关,多数文章也证实患者机体免疫系统失调,并出现T淋巴细胞调节紊乱及B淋巴细胞功能亢进,产生大量自身抗体,造成多项免疫学指标异常。为探讨其(SLE)患者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变化,本文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T淋巴细胞总数CD3、T辅助细胞CD4、T抑制细胞CD8和CD4/CD8比值,观察其免疫指标的变化及规律,找出的发病机理,现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艾滋病的特征是渐进性的免疫功能受损。HIV主要感染一种称为辅助性T细胞(HelperTCell)的细胞,这种细胞在机体免疫反应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通知”其他免疫细胞发动免疫攻击。这类细胞表面带有CD4分子(ClusterDesignation4),因此也称为CD4+T细胞或T4细胞。一旦被感染,人体细胞就会成为HIV的复制工厂,新复制的病毒又去感染其他细胞。正常人血液中每立方毫米约含800~1200个CD4+T细胞,而在感染了HIV以后这种细胞的数目就会逐渐减少。当这个数字低于200时…  相似文献   

12.
<正> 1975年,Kohler 和 Milstein 将小鼠骨髓瘤细胞与用绵羊红细胞免疫后的小鼠脾细胞进行融合,形成的杂交瘤细胞既能产生抗绵羊红细胞抗体,又能进行分裂繁殖,从而创立了单克隆抗体杂交瘤技术。单克隆技术(Monoclonal antibody,简称 McAb)指在一株 B 淋巴细胞系中的每个细胞只能产生一种它所专有的、针对一种它识别的抗原决定簇的抗体,从这样一株 B 细胞系产生的抗体即为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技术  相似文献   

13.
一、太阳黑子活动降低动物机体免疫力通常情况下,人和动物得传染病均与自身的免疫力有关,免疫力下降,就容易染病。俄罗斯科学家们,通过因特网从乌苏里天文台得到太阳黑子爆发量与粒子流大小相关数据,并以此来研究太阳黑子对家兔和大白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太阳黑子活动强度的增强,家兔和大白鼠血液中淋巴细胞总。量增多,但淋巴细胞的抗体合成活动受到抑制,活性降低,导致动物机体免疫力下降,抗病能力降低。由此看来,太阳黑子活动能够抑制动物体内淋巴细胞的抗体产生,而且太阳黑子活动强度越高,抗体产生受抑制程度越大,动物免疫力也就越弱。  相似文献   

14.
澳大利亚科学家发现,普通的感冒病毒可以杀死皮癌细胞。纽卡斯尔大学研究小组的负责人达林·沙富林介绍说,上述成果已在人类细胞和动物研究中取得成功,“其结果令人兴奋”。如果这项成果在将来的人体试验中成功,那么几年内就可能找到恶性黑素瘤的治疗方法。沙富林表示,他的研究小组在人体试验中将尝试把普通感冒病毒直接注射到患者病灶,一旦病毒开始自我复制,就会杀死癌细胞。肿瘤将在几周内减退并最终消失。此后,病毒还能在患者全身寻找其他的黑素瘤细胞并杀灭它们。研究小组相信该方法对黑素瘤晚期患者也适用。沙富林还说,尽管这个方法会…  相似文献   

15.
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大规模的火花放电现象。天空中高速运动的气流带动水汽翻腾、摩擦,使水汽带上电荷,带电的水汽聚集在一起就形成带电云。当两块带有异种电荷的带电云互相靠近,或带电云与地面接近时就会发生强烈的放电现象。放电中发出的强光就是闪电。放电中产生大量热量。使附近空气、水汽急剧膨胀。产生爆炸效应。发出巨响就是雷声。  相似文献   

16.
弗兰克·迈克康米克在癌症遗传学大会后回家的飞机上,一个原创性想法跳入他的脑海:如果制造一种病毒,可以感染并杀死癌细胞而不影响正常细胞,那该多好啊?第二天,他迫不及待地将这一想法告之他在Onyx制药公司的同事。有人认为这是一个好主意,而有人则认为这简直是天方夜谭。9年后的今天,作为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综合癌症中心主任的迈克康米克已经将这一想法变为现实,他成功地构建了Onyx-015病毒,该病毒可以有针对性地杀死癌细胞。去年,该公司报告了Onyx-015注射使用的临床试验结果,与化学疗法一起使用时,30名复发、…  相似文献   

17.
单克隆抗体指来自一个B淋巴细胞的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株所分泌的、针对同一抗原决定簇的抗体。1975年,英国剑桥医学研究理事会(MRC)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两位免疫学家——Georges和Milstein设计了经典的制备单克隆抗体技术,并因此获得了1984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基本的过程包括给小鼠注射一种抗原,它可以被免疫系统识别,因此诱导小鼠的B淋巴细胞产生相应抗体。然后,在培养基中融合小鼠的B淋巴细胞和小鼠骨髓瘤细胞,产生杂交瘤细胞,经过筛选分离出单个杂交瘤细胞,再使单个杂交瘤细胞扩增,最后分离…  相似文献   

18.
瑞典斯德哥尔摩胡丁厄教学医院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人类即使在小时候得过腮腺炎或注射了腮腺炎疫苗,也不能保证对这种疾病具有终身免疫功能。 这个研究小组负责人克拉斯*厄维尔副教授介绍说,这主要是因为腮腺炎病毒类型多种多样,得过腮腺炎或注射了腮腺炎疫苗的人只能对其中的一种病毒产生抗体,而这种抗体对其他类型腮腺炎病毒则不起作用。迄今,该研究小组已确定了9种不同类型的腮腺炎病毒。因此,要想有效防止腮腺炎的传染,就必须查明流行的是哪种腮腺炎病毒,以便使用对症的疫苗。  相似文献   

19.
瑞典斯德哥尔摩胡丁厄教学医院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人类即使在小时候得过腮腺炎或注射了腮腺炎疫苗,也不能保证终身具有了对这种疾病的免疫力。 研究小组负责人克拉斯·厄维尔副教授说,这主要是因为腮腺炎病毒类型多种多样,得过腮腺炎或注射了腮腺炎疫苗的人也只能对其中的一种病毒产生抗体,而这种抗体对其他类型腮腺炎病毒则不起作用。迄今,该研究小组已确定了9种不同类型的腮腺炎病毒。因此,要想有效地防止腮腺炎的传染,就必须查明流行的是哪种腮腺炎病毒,以便使用对症的疫苗。 前不久一名22岁的瑞典女子染上了腮腺炎,而她在小时候就患过这种病。人们目前普遍认为,人类只要得过一次腮腺炎或注射了腮腺炎疫苗,便拥有了终身不再受传染的免疫力。厄维尔说,看来,这一看法是不对的。  相似文献   

20.
第I卷(选择题,共21题,每题6分,共126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免疫是机体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在进行青霉素皮试时,部分人的注射部位皮肤会红肿是由于细胞释放了组织胺B.体液免疫的效应阶段是指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过程C.刚刚痊愈的乙肝患者血清中,乙肝抗体的含量比一般人高D.吞噬细胞只在非特异性免疫中起作用2.处于正常细胞分裂后期的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其核内含有10个DNA分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